刘璋(三国)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刘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平定后,又有曹*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刘备之力,抵抗曹*。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又为刘备内应,刘璋不得已于214年投降,被迁往荆州公安(今湖北公安),于220年病逝于荆州。

,人物简介

刘璋为益州牧刘焉之子,父亲死后,继承父亲的地位,成为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

后益州内*,平定后,又有曹*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藉刘备之力,抵抗张鲁、曹*。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又为刘备内应,刘璋不得已于214年投降,被流放至荆州。

后来孙权*关羽,得荆州,以刘璋为益州牧,驻于秭归,但是很快就病死。刘璋死后,其子刘阐曾于蜀汉南方雍�]等作*之时,再被东吴任命为益州刺史,诸葛亮平南蛮后归吴,为东吴之御史中丞。

人物平生 承继父位

刘璋为刘焉 幼子,母费氏,是后来娶了刘璋女儿的费观 的族姑。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刘焉向汉灵帝 建言设立州牧 总管各地军政大权,自己出任益州 牧,而刘璋与兄长刘范 、刘诞都留在京城,只有刘瑁随刘焉入蜀。刘璋后来出任奉车都尉,受朝廷派遣诏谕刘焉,刘焉就把他留下不再返回朝中。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刘范在长安与马腾 密谋进攻权臣李�� ,泄露之后与刘诞一起被*,而刘璋则得以幸免。刘焉的世交议郎庞羲 保护刘焉的几个孙子,送入益州。刘焉因为逝子之痛,又逢绵竹城中大火,不得已迁治成都,背疽发作逝世。

内*四起

刘焉死后,益州官吏赵韪 等希望利用刘璋温仁,于是上书推举他继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诏为益州牧,同时任命赵韪为征束中郎将。将领沈弥 、娄发 、甘宁 起事反对刘璋,被赵韪打败后奔荆州。

在此以前荆州牧刘表上书告发刘焉僭越身份,在乘车器物衣服方面和天子比拟,因此赵韪驻兵朐腮以防备刘表。当初南阳、三辅的几万家百姓流亡到益州,刘焉将他们全部收为部众,称为“东州兵”。刘璋性情柔弱宽容,缺乏威信谋略。束州入侵凌横*,成为百姓的灾难,刘璋没有能力制止,旧有的士人相当埋怨并且叛离。赵韪在巴中,很得百姓士兵的欢心,刘璋将大权交给他。赵韪见到民心不和,就暗中**州中的世家望族。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赵韪 **叛*,蜀地多处响应,幸得刘焉之前收容荆州、三辅 流民 建立的“东州兵”拼力死战,才平息了叛*,*赵韪于江州 。

刘璋为人懦弱,原本依附于刘焉的汉中张鲁 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 攻击张鲁,但多次被张鲁所破。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亲自率兵征讨荆州,刘璋于是派出使者致以敬意。曹*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封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璋因此派别驾从事张松到曹*那裹,但曹*没有按礼节接待。张松心怀怀恨,回来后劝说刘璋同曹*断绝关系,他对刘璋说:“刘豫州与您为宗室兄弟,可以与他结交联盟。”刘璋皆以为是,故派**前往与刘备结好联盟,随即又指示**和孟达送去数千兵卒帮刘备抵御曹军,**完成使命归还。

引狼入室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璋听说曹*将派兵到汉中征讨张鲁,心中*惧,张松又劝说刘璋:“现在州中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怀异志,如不能得到刘豫州的帮助,益州将外有强敌攻击,内遭*民骚扰,必定走向败亡。”刘璋又听从了张松之言,立刻派**率**迎接刘备。刘璋的主簿巴西人黄权劝阻说:“刘备有骁勇的名声,现在要是以部下的身份对待他,就没法满足他的心愿;要是以宾客的身份对待他,一国不容二主,造不是使自己安全的办法。”从事广**王累将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门上劝阻刘璋,刘璋全都不予采纳。

刘备从江陵率军赶到涪城,刘璋率领步、骑兵三万多人,车驾幔帐,光耀夺目,前往与刘备相会;刘备所率将士依次前迎,大家欢聚宴饮百余日。刘璋以大批物资供助刘备,让他去讨伐张鲁,然后两人告别。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刘备进驻葭萌。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害怕灾难临头,就把张松的图谋禀告了刘璋,刘璋将张松收捕处死,下令所有关隘的守卫**封锁道路。刘备大怒,掉转兵力攻打刘璋。

双方战争历时近三年,期间刘璋军*死了刘备军军师庞统 ,使得刘备陷入苦战。后来诸葛亮 、张飞 、赵云 三路援军由荆州支援刘备。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并派简雍 劝降刘璋。当时城中有三万精良**,粮食够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刘璋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施加恩德,却打了三年,许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么能够安心!”于是打开城门,出城投降,部下没有不哭的。

刘备把刘璋迁至公安,并将财物归还于他,再佩振威将军印信。

人物去世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孙权 *关羽 ,得荆州,以刘璋为益州牧,驻于秭归 ,但是不久病死。

历史评价

诸葛亮:“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陈寿:“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范晔:“璋能闭隘养力,守案先图,尚可与时推移,而遽输利器,静受流斥,所谓羊质虎皮,见豹则*,吁哉!”

常璩 :“刘焉器非英杰,图射侥幸;璋才非人雄,据土*世,其见夺取,陈子以为非不幸也。”

《益州耆旧传》:“璋懦弱多疑,不能党信大臣。”

张�[:“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 、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张松、**,虽有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 、(刘光 )(刘先 )之说刘表 ,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 、韩信 之去项羽 ,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次也。”

叶适:“刘璋虽暗懦,然国富民盛,守之以恩,无所得罪也。”

李清植:“焉、璋以枝叶之亲,而阴怀攘窃之志,汉帝既尝收戮其二子,则亦与于叛*之者数也。”

罗贯中 :“四海鲸吞百战秋,堪嗟季玉少机谋。当时若听黄、王谏,安得西川属那刘!”

毛宗岗:“厚为无用之别名,非忠厚之无用,忠厚而不精明之为无用也。刘璋失岂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

蔡东藩 :“刘璋暗弱,即使不迎刘备,亦未必常能守成;益州不为备有,亦必为曹*所取耳。”

人物墓址

刘璋墓位于古堤��现属公安县章庄铺镇指南村,在207国道2181公里处北侧。该地一脉青山,两涧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鱼米之地。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刘璋隐居此地后,改姓为陈,以农耕为生,后病死于此,其墓就葬于家后。刘璋死后,恢复刘姓,归葬时,置有双碑,一铜一石.石碑立于土墓之外,铜碑埋于墓内,石碑刻有刘璋封号及字名,铜碑内容不详。

刘璋后人曾在刘璋墓附近建庙祭祀,庙前有一匾额,刻有道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生陈死刘”,庙内有刘璋的木刻雕像。庙在解放后被毁,其墓在1958年大炼人骨肥时被挖。但其墓中的铜碑未见,石碑现已不知去向。

家族成员 父母

父:刘焉

母:费氏

兄长

刘范,刘焉长子,左中郎将。后为李�嗨�*。妻庞氏,为庞羲族人。

刘诞,刘焉二子,治书御史,与刘范一起被*。

刘瑁,刘焉三子,别部司马,随父刘焉入益州,早逝。妻吴氏守寡,颇有姿色,后嫁给刘备,即穆皇后。

子女

刘循:刘璋长子,娶庞羲之女,曾经在刘备攻益州时,在雒城驻守抵抗刘备的攻势长达一年,刘璋投降后,由于岳父庞羲的推荐,一直在蜀汉任职,拜为奉车中郎将。

刘阐:刘璋次子,一名纬,随父刘璋流放荆州,后来刘备失荆州,刘阐曾经于蜀汉雍�]等地作*之时,再被东吴任命为益州刺史,驻守在交州、益州边境。诸葛亮平南蛮后刘阐归吴,官至御史中丞。

刘氏,刘璋女,嫁费观。

文献记载 演义传记

汉益州刺史刘焉四子,焉卒,州大吏赵韪等,共保璋为益州牧。璋曾*张鲁母及弟,因此有仇。璋使庞羲为巴西太守,以拒张鲁。时庞羲探知张鲁欲兴兵取川,急报知刘璋。璋遣别驾张松结好曹*,松因*轻而恨之,劝璋引先主入蜀。众臣苦谏不可,璋不从。后众将劝璋令大将紧守各处关隘,以防先主兵变。璋初时不从,后因众人苦劝,乃令白水都督杨怀、高沛二人,守把涪水关。后先主遣人往成都求兵粮。璋给甚少,先主怒,骂使者,*其将杨、高二将,与璋反目。建安十九年,马超进围成都。璋以百姓苦,降。先主请璋收拾财物,佩领振威将军印绶,令将妻子良贱,尽赴南郡公安住歇,即日起行。

史籍记载

三国志蜀书一刘璋,字季玉,既袭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鲁母及弟,遂为雠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英雄记曰:庞羲与璋有旧,又免璋诸子於难,故璋厚德羲,以羲为巴西太守,遂专权势。】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英雄记曰: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赵韪素得人心,璋委任之。韪因民怨谋叛,乃厚赂荆州请和,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应韪。璋驰入成都城守,东州人畏(威),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於江州。韪将庞乐、李异反*韪军,斩韪。汉献帝春秋曰:汉朝闻益州*,遣五官中郎将牛��为益州刺史;徵璋为卿,不至。】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臣松之案:魏台访“物故”之义,高堂隆答曰:“闻之先师:物,无也;故,事也;言无复所能於事也。”】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汉书春秋曰:张松见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录松。松归,乃劝璋自绝。习凿齿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数十年之内而弃之於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是以君子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情近於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

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后松复说璋曰:“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璋又从之,遣**请先主。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於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先主至江州北,由垫江水【垫音徒协反。】诣涪,【音浮。】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岁建安十六年也。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往就与会;先主所将将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资给先主,使讨张鲁,然后分别。【吴书曰:璋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以资送刘备。】

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孙权*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璋卒,南中豪率雍�]据益郡反,附於吴。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丞相诸葛亮平南土,阐还吴,为御史中丞。【吴书曰:阐一名纬,为人恭恪,轻财爱义,有仁让之风,后疾终於家。】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是以璋二子之后,分在吴、蜀。

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於室,【孔衍汉魏春秋曰:许负,河内温县之妇人,汉高祖封为明雌亭侯。臣松之以为今东人呼母为负,衍以许负为妇人,如为有似,然汉高祖时封皆列侯,未有乡亭之爵,疑此封为不然。】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於不免其身,而庆锺二主。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人物新究

刘璋,字季玉,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继其父刘焉任益州牧,至建安十九年(214年)所治益州被刘备夺取,统治益州凡二十年,其活动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末三国**。迄今为止,学界尚无讨论刘璋的专文。人们对刘璋的评价,基本定于诸葛亮《隆中对》所云:“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璋遂庶几成为昏庸无能的象征。

失于人谋

东汉末年,天下纷*。刘璋所处益州,天府之土,民殷国富,兵精粮足,足以自守,甚至可以成就霸业。然而,刘璋在保守益州的过程中不能有所作为,在外来的刘备面前反主为客,处处被动,处处被欺,最终将益州拱手让人。其原因何在?与汉末群雄相较,刘璋“暗弱”、“不武”(卷32《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主要表现在:

(一)不识益州兵要地理形势,不能努力修好汉中的张鲁,丧失了益州北面屏障,使益州处于外敌威胁之下。(二)缺乏重大军事斗争的心理素质。尽管拥有益州这块“风水宝地”,刘璋却极端地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对抗并不比其强大的张鲁,要拉曹*作为援手;当曹*对自己产生威胁时,又拉刘备来帮忙,使得刘备顺利入川。

(三)缺乏足够的军事才能。刘璋在认识到刘备入川的险恶用心、怒斩张松之后,虽迅速组织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来对抗刘备,却均以失败告终。《三国志・**传》载:当刘备争夺益州之初,“郑度说璋曰:u2018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郑度之计可谓是抵御刘备的良策,但刘璋不能用,反而把郑度罢黜。郑度的遭遇,除了表明刘璋听不进忠言外,更主要的是表明刘璋“才非人雄”,缺乏军事头脑,不是枭雄刘备的对手。

其实,刘璋并非毫无军事才能,在他统治益州的时期里,曾平定益州豪族大姓的数次大规模的叛*,即是明证。导致时人视刘璋“暗弱”、“不武”的原因,除了刘璋为人“宽柔”“温仁”性格懦弱外〔1〕(卷31《刘二牧传》及注引《英雄纪》),更与其身处推崇“人谋”的*世之秋却不努力“人谋”有密切关系。突出表现是,刘璋立志不远,只图自保一州。

保据益州,坐观天下,是刘璋之父刘焉定下的方针。《三国志・刘二牧传》载:“焉睹(汉)灵帝**衰缺,王室多故,……欲避世难。……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u2018京师将*,益州分野有天子气u2019。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恰好益州动荡,朝廷以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刘焉入益州后,以南阳三辅流人数万家为主组成东州兵,平定益州动*,诛*益州豪强,建立割据**,便不复顾益州之外的天下形势。注引《英雄记》:刘焉起兵,不与天下讨董卓,保州自守。”这无疑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王夫之《读通鉴论》卷9中评论曰:“焉虽受命作牧,而汉之危亡,**百沸,焉勿问焉。割土自擅,志士之所不肖事也。”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的刘璋基本遵循其父“坐保”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坐保”有它的合理性,如可以避免自身力量在纷争之中作无谓的消耗。然而,在汉末割据兼并的时代,满足于“自保”,没有远大的目标与积极的行动,最终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公孙瓒、刘表等军阀就是典型的例子,相反的例子则有曹*统一北方、孙权鼎立江东等。刘璋的“坐保”,导致了他行动的保守和落后,黯于天下大势。当刘备处心竭虑谋夺益州时,刘璋还茫然不知,反而开门揖盗,最终葬送基业。可以说,刘璋失益州在一定意义上是失于“人谋”。

《后汉书・刘焉传》论曰:“璋能闭隘养力,守案先图,尚可与时推移,而遽输利器,静受流斥,所谓羊质虎皮,见豹则*,吁哉。”的确,天下大势不容刘璋闭隘蓄力,然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如发挥“人谋”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进取,保守偏安一隅也未必无此可能。可是,刘璋暗于天下大势,不知权谋。王夫之《读通鉴论》卷9称:“论者曰:u2018刘璋暗弱u2019,弱者弱于强争、暗者暗于变诈。”处在汉末这样一个推崇“人谋”的时代,刘璋明显是落伍了,失益州诚为“自然之理”〔1〕(卷31《刘二牧传》)。

治蜀成就

对于刘璋治益州,诸葛亮说:“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1〕(卷35《诸葛亮传》注引《蜀记》)时人一般也认为:刘璋愚弱无威,“政令多阙”〔1〕(卷31《刘二牧传》)。因为益州在刘璋统治时期,刘璋专门信用东州人,不能团结益州土著。益州土著地主集团对刘璋始终没有好感,刘璋也始终没有能得到他们更多的支持。不但外来地主与土著地主之间的矛盾未能得到解决;就是刘璋本人和他的高级**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刘璋既没有充分的力量节制骄恣的诸将,也没有能力选拔或重用优秀人才〔2〕、〔3〕(P78-79)。笔者以为,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毕竟刘璋治益州并不象诸葛亮所说明那样无能、无功,如从经济发展角度言,其成就即不逊于刘备、诸葛亮治蜀。

如所周知,诸葛亮治蜀,益州连边远地区都得到开发,但蜀汉的经济整个说来并未上升,生产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以人口为例,刘备章武元年(221年)有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到刘禅炎兴元年(263年)灭于魏时,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如果这个数字大致可信,蜀汉四十余年中只增加了四万人,其中还可能包括被征服的一些落后部族,所以可以说蜀国的人口基本上没有增加,这足以反映出在蜀汉统治之下,益州社会经济的停滞状态。又,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前夕,上《出师表》云:“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卷35《诸葛亮传》)。诸葛亮这样说,诚然有警醒后主刘禅要努力振作之意,但也足见益州已经不是“国富民强”之局面。在一条教令中,诸葛亮宣称:“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蜀锦耳。”〔4〕(卷"815《布帛部》)要注意的是,此时正是蜀汉国力比较强的时期。

“益州疲惫”、“唯仰蜀锦耳”,此种经济状况,显然比刘璋治蜀时期有所倒退。诸葛亮在襄阳献“隆中对策”时,曾对刘备说益州“民殷国富”〔1〕(卷35《诸葛亮传》)。庞统也曾告诉刘备:“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1〕(卷37《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也就是说,刘璋治理益州的效果是当世公认的。这除了与汉末益州少遭遇战*的破坏有关外,更是与刘璋治蜀分不开。且以刘璋用人论,《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在夺得益州后,大用益州俊才,“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用也,吴懿、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k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刘备所用的益州人才,其实基本上是原刘璋人才集团中的成员。特别是,刘璋所摈弃的彭�k,后来也被刘备所摈弃乃至诛*。这说明刘璋在治蜀之时可以说还是比较能识人、用人的,对益州土著也曾努力的拉拢与团结。这应是刘璋统治时,益州**得以稳定、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史籍中虽没有直接的史实来说明刘璋治蜀的业绩,但刘璋能稳定益州,发展益州,不能谓无能、无功。退一步言,刘璋统治下的益州虽然也有一些内*,但政局尚稳,国富民殷,说明刘璋还是有一定的**才干的。

民本思想

刘璋还有一定的“民本”思想。考察刘璋的言行,时时都可窥测到他以民为念的思想。撇开其它原因讲,(一)迎刘备入川是基于保境安民。(二)当郑度提出坚壁清野以抵御刘备军时,刘璋认为: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也。”〔1〕(卷37《**传》)可见,刘璋不纳郑度之策有不愿劳民的缘故。(三)刘璋举成都而降刘备是基于不愿伤民。当成都尚兵精粮足、臣民表示愿坚守城池时,“璋言:u2018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u2019”〔1〕(卷31《刘二牧传》)就此而言,说刘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是不符合刘璋统治益州的实际。

宋人叶适云:“刘璋虽暗懦,然国富民盛,守之以恩,无所得罪也。”〔5〕(卷28《蜀志・刘璋》)清人王夫之直言,刘璋非“昏孱”〔6〕(卷9)。的确,刘璋诚然算不得明君,但也不能归于昏君之类,更算不上*君,故刘备比拟夺益州为伐纣时,当即遭到其属下庞统的反驳〔1〕(卷37《庞统传》)。《三国志・刘二牧传》注引张�[言亦曰:“刘璋愚弱而守善言,其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回顾诸葛亮对刘璋的评价,其作《隆中对》时说“刘璋暗弱”,为的是树立刘备进攻益州的信心;在占领益州后,全面贬低刘璋治益州,则更多是为自己的严刑立威辩护。

颇得人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诸葛亮作《隆中对》称:刘璋所治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后来,在刘备图谋益州的过程中,刘璋手下有才干的**如张松、**等果然积极策划迎接刘备入蜀;在刘备攻占益州的战斗中因抵抗不利投降或欲降的李严、费诗、许靖等人,他们或就是诸葛亮所谓的“思得明君”的“智能之士”。但另一方面,还有更多的“智能之士”在支持拥护刘璋。

对于刘璋迎刘备入川,就有黄权、刘巴等一批“智能之士”表示反对。《三国志・黄权传》云:主簿黄权陈其厉害,“左将军(刘备)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又,《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璋遣**迎刘备,(刘)巴谏曰:u2018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u2019”更有甚者,王累自悬于城门死谏刘璋拒纳刘备。此外,在刘备夺益州的军事进攻中,也有不少忠勇之士为刘璋而战。《三国志・王连传》载:“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王)连闭城不降。”刘璋巴郡太守严颜,抵抗失败被俘后,愿作断头将军〔1〕(36(《张飞传》)。

又,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益部耆旧杂记》曰:“刘璋遣张任、刘!率精兵拒捍先主于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u2018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u2019乃*之,先主叹惜焉”。即使是到了成都被围,刘璋处于最困难的时刻,全城军民也纷纷表示坚决抵抗。刘璋举成都投降之时,军民咸流泪。这些都足以说明刘璋在益州有深厚民众基础,深得民众拥护,决不是众叛亲离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蜀人心目中,刘璋未必不是“明君”。正因为如此,尽管刘备处心积虑,竭尽全力,占领益州还是费了不少周折,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如雒城之役,耗时一年,折损军师中郎将庞统,才艰难取胜。另外,据史籍记载,建安十六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后,积极争取蜀地民心。

《三国志・庞统传》称:“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u2018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从定一州也。u2019先主曰:u2018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u2019。”此后,刘备“厚树恩德,以收众心”〔1〕(卷32《先主传》)。刘备不敢也不能遽取刘璋,反而需花费较长时间来“厚树恩德,以收众心”,这除了说明刘备的“帝室之胄”的旗号在真正的“帝室之胄”刘璋面前黯然失色和刘备的处事谨慎之外,更足以说明刘璋并未失去蜀地民众的支持。总之,诸葛亮所谓“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并不符合刘璋所治益州人情实际,毕竟刘璋治益州尚得人心。

刘璋治理益州并不是“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而是有一定的“民本”的思想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刘璋失益州,也不是因为他昏庸无道,益州人民反对他的统治,而主要是处在东汉末年群雄相竞的时代,刘璋军事才能一般,拙于“人谋”,不识天下形势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刘璋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世之凡人”。诸葛亮对刘璋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甚至是不公正的。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