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毅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万毅(1907―1997),原名万允和,字倾波,满族。辽宁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人。中国***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工作**者、中国人民***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万毅 - 概况

万毅,原名万允和。 1926年入东北军陆军军士教导队。 1930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 1936年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七军六二七团、六七二团、六六七团团长,一一一师三三三旅旅长。 1938年加入中国***。 1924年后任东北军新一一一师副师长、师长。 1944年师三三三旅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司令员兼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纵队司令员、**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军长、特种兵司令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炮兵**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和中国人民***炮兵学校校长,**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人民***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家协会副**,中国人民***总后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七、八届候补**委员。 在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

万毅 - 生平

1907年8月8日生于辽宁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四十里铺一个农民家庭。满族。8岁时随父母移居县城,先后入金州公学堂、私塾读书3年,后当过学徒和雇员。 1925年3月考入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第4期步兵科,毕业后曾任张学良副官处少尉副官。 1926年起任副官处少尉副官、沈阳北大营军械官。 1929年入东北讲武堂第9期,翌年6月以名列该期学员考核**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张学良奖给的怀表一块、指挥刀一把。后任东北军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 1930年毕业。东北易帜,张学良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随同去南京,任少校团副、少校营长、中校团副。 1935年随**战陕甘地区时,结识**组织派赴东北军进行统战工作的刘澜波等人,开始了解工农革命道理,同情**革命主张。 1936年1月调任东北军第109师627团团长后,曾积极掩护**组织在该部秘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2月率部参加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发后,先后任东北军112师672、667团团长,随**战江阴、南京、鲁南等地。 “西安事变”中,万毅率部向渭南前线开进,准备抵御***进攻西安的军队。 1938年3月加入中国***。 1940年升任东北军第111师333旅旅长。 1941年2月17日被东北军中的**分子逮捕,关在鲁苏战区监狱。 1942年越狱后到****山东分局。旋因东北军第111师发生事变,经山东分局批准,重返该部任新111师副师长、师长,组织进步官兵与**顽固派进行斗争。 1944年10月,该师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抗战胜利后,调任东北挺进纵队司令员,奉命由山东率先开赴东北,指挥所部“清匪反霸”、发展武装,克服天寒地冻、缺衣少粮、武器弹*不足等困难,连续转战于南起沈阳、北至吉林、长春,东起通化,西至法库广大地区,至1946年初使所部由初入东北时的3500余人迅速发展到14000余人,并解放辽吉两省交界大片地区,为尔后粉碎***正规军的进攻创造了重要条件。 1945年6月在**七大上当选为**第七届**候补委员。11月至1946年1月任**吉林省工作委员会委员、吉林军区**副司令员。 1946年1月 起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7纵队司令员,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辽吉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司令员、**委员。参与指挥了四平保卫战,率部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等作战。1948年5月起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第42军军长、特种兵司令员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炮兵**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和炮兵学校校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总后勤部顾问。 1949年4月至12月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党委书记。5月至12月任****华中局委员。

1950年1月至1951年10月任****华中局委员、中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党委书记。 1951年4月兼任中国人民***炮兵学校校长、党委书记。 1952年8月至1954年9月任**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53年9月至1959年9月任中国人民***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1954年4月至1959年9月任部党委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得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出席**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委员。 1958年5月任国防部第五部部长,负责**特种**的组建工作。 1959年9月庐山会议后因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销党内外职务(1979年**)。 1960年4月被迫离开**,下放陕西劳动,5月起任陕西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60年11月至1966年3月任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1966年3月起任陕西省农林厅副厅长。 “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1967年11月至1973年11月被关押6年,患青光眼得不到治疗,1969年左眼失明,1973年11月被释放,右眼视力仅为0.08。 1977年10月至1982年任中国人民人民***总后勤部顾问。 1978年3月任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9年11月至1980年11月中国人民人民***总**部为其**,恢复名誉。 1982年9月出席**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5年9月辞去中顾委委员职务。 1985年7月起按正大军区职待遇。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还是**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97年10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万毅 - 革命生涯

被蒋介石记了账

万毅是一名在旧军队里成长起来的党员。他出生于清末的1907年,家乡辽宁金县那时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只 读过两年小学,又干过几年学徒工,凭着一腔爱国抗日的热情,参加了张作霖的**。当二等兵,进教导队,刻苦学习,发奋向上,他逐渐成长起来。在东北军的讲武堂毕业考试时,两千余名毕业生中成绩名列**。张学良奖给他一块怀表和一把指挥刀。后来,在东北军军制改革时,**刊物悬赏征集“标准连长”方案,他的应征文章又获**名,张学良又奖给他一支新式派克笔。就是靠着这样努力,他从一个士兵,步步晋升,当连长,当营长,到1936年“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兵谏时,他已经是团长。张学良亲口对他说:“你是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以后在他们中间蹦达蹦达吧!”这期间,他结识了在东北军中任军长秘书的**地下党员刘澜波,多次倾心交谈,使他对当时的形势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蒋介石的“安内壤外”,一心剿灭***,特别是把东北军调到西北来打红军,不抵抗日本人的政策也看得更清楚了。抗日爱国的热情,越发促进了他对蒋介石排斥异己的**政策的**。1936年9月,在他担任东北军二六七团团长时,为纪念“九一八”国耻日,动员**抗战,带领团队武装**,高唱救亡歌曲,批驳“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这些行动遭到***顽固分子和特务分子的忌恨。***派在团里的一个少校政训员,为了破坏抗日宣传,撕下团歌咏队出版的抗战宣传壁报,企图拿它到上司那里报功,被万毅当场从身上搜出。万毅怒不可遏,伸手打了他一记耳朵。这可不得了了。万毅怒打政训员的事,很快被报告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对张学良说:“你们有个团长很**,打政训员!”张学良当时回答说:“委员长交给我办吧!”把他保护了下来,没有处理。可是,万毅这个人,这笔帐,蒋介石却悄悄地记了下来,尽管那时他不过是一个距离**厚位还很远的团长。

连云港保卫战

1938年1月,万毅改任667团团长(前身是627团),3月奉命进驻连云港,团部驻在新浦。此时,**长江分局将

从高密撤出的抗日游击队80余人派到该团,成立112师党的工作委员会。1938年3月11日,由张文海、谷牧两同志为介绍人,在新浦陇海公寓举行了入党仪式,正式通过万毅为**特别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只和工委书记保持联系。随后,万毅配合工委积极对**进行思想改造,团部创办了《火线下》小报,成立了团宣传队,开展抗日救亡教育,并将原来任627团团长时创作的团歌改称为《667团团歌》,这首歌慷慨激昂,对**鼓舞作用很大。所有这些工作对**从**素质上开始向革命军队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和早已在第667团开展工作的吕志先取得联系共同开展工作。之后,第667团的各个营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在师工委和万毅的努力下,第112师尤其是第667团的许多中下层军官纷纷加入了中国***,该团官兵的抗日热情十分高昂。1938年4月,日伪军开始从赣榆县柘汪海口登陆,然后迂回到日照的碑廓、巨峰一带,对连云港形成了威胁。5月2日,万毅奉命率第667团对强占碑廓镇的伪军刘桂堂(刘黑七)部发起进攻。刘桂堂部所在地有一道3丈高的围墙。团长万毅命令山炮连用炮轰垮围墙。炮响过后,围墙轰然倒塌,炮声还未平息,万毅团长便率领步兵发起了冲锋,伪军不支,匪首刘桂堂带少数人逃窜。万毅团长率部乘胜追击。在涛雒镇和伪军张宗援部再次发生激战。万毅团长如法炮制,先轰数十炮,然后步兵冲击,骑兵从四面包抄围剿,仅用半天的时间就结束了战斗。连云港保卫战初战告捷,万毅率领的第667团官兵士气大振。万毅团长率部返回连云港并驻防在孙家山一带,准备迎击日本侵略军的登陆进攻。1938年5月20日黎明,日军开始在连云港强行登陆,万毅身先士卒,亲临前线,率部抵抗,这一仗是667团单独进行的。当时,敌人利用晨雾,出动数艘汽艇,在飞机的配合下,200多名陆战队员强行登陆,667团随即进行阻击,机*、步*、手榴弹一起上,打得敌人不敢抬头。日军又用飞机对东北军阵地猛烈扫射轰炸,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冲锋。战斗进行到傍晚,敌人利用它海空优势突破东北军**营阵地。667团官兵一面用密集的炮火阻止敌人继续向前,一面组织力量连夜发起反突击。万毅命令三营利用夜幕,悄悄**敌营,与敌短兵相接,手榴弹、刺刀并用,敌人没有防备,面对突然袭击,虽负隅顽抗,但已无招架之力,被打得丢盔卸甲,仓皇夺路而逃。

孙家山一仗激战一昼夜,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并歼敌三四十人。日军在孙家山的进攻失败后,转而沿铁路向西企图迂回后云台山。第112师侦知日军意图后,在庙岭附近设伏。6月18日拂晓,第112师的3个营在庙岭痛击日军,日军伤亡300余人,被迫返回原阵地。7月8日,日军又企图在墟沟登陆,遭到了同样的下场。8月2日,日军出动舰艇40多艘,载千余人、炮五六门、飞机4架,疯狂向云台山大桅尖发动进攻。驻守大桅尖的是守军第672团,第667团作预备队,设防在师部附近待命。日军凭借武器先进,海空炮火轮番轰击,敌军冒死硬冲,激战一天,大桅尖阵地被敌人攻占。第112师师部立即发出紧急命令,命第667团立即从预备队转进战斗岗位,协助第672团夺回大桅尖。第667团马上运动至右翼与第672团取得了联系,迅即向敌军的右翼发动猛烈攻势,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仓猝应战后龟缩起来。之后,万毅团长和第672团团长白喜禄商定,午夜3时,由第672团从正面攻击,第667团从侧翼奇袭,同时发动攻击。第672团从正面开始攻击,敌军急忙组织火力反击。万毅团长趁势率领第667团又从侧后*来,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日军两面受敌,招架不住,慌忙夺路向山下奔去。第667团从背后架起机*猛烈扫射,敌人的伤亡比孙家山战斗更惨,日军拖着一具具*体狼狈而逃,武器、弹*、帐篷、油桶等军用物资丢得漫山遍野。敌人伤亡惨重,终不能从连云港登陆。连云港保卫战取得了初步胜利。日本军方也不得不承认进攻连云港“使海军吃尽了苦头”,当时的***《**日报》在头版报道说:“守卫云台山**坚如钢城,固若金汤……”而在连云港保卫战中率军英勇*敌的万毅团长也威名大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歇后语也在连云港一带流传开来。

法庭上怒斥**派

万毅在“二.一七”**中被*****派囚禁,东北军**一一师的进步势力也遭到**势力的猖狂围攻。1942 年7月,按照蒋介石的命令,***鲁苏战区军对万毅开始了所谓的军事法庭会审。首席军法官是鲁苏战区军法副分监李文元,一一一师军法处长侯小鲁参加。他们两人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威严的神态。一开庭,李文元便宣布:“奉**指示,今天审判你万毅以下几条罪行:一是通日本帝国主义;二是‘双十二’**的从犯;三是奸党嫌疑。”这三条下来,哪一条当时都可以置万毅于死地。李文元一说完,万毅反倒心中有数了,原来你们用尽心机,就只能罗织这样的“罪名”!于是,他当堂怒斥这两个家伙。万毅说:“说我通敌,你们有什么证据?你们说,你们良心过得去吗?我万毅蒙张汉卿将军一手栽培,方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东北军军官。抗战以来,我经历过一些重要的战役战斗:奉命星夜南渡长江,率六七二团坚守江阴要塞;抢渡镇江,参加保卫南京*战;率六六七团激战苏北鲁南,多次*敌立功;与常师长一起剪除缪贼,坚决抗日,等等。上述一件件,一桩桩,我自觉无愧于东北父老乡亲,无愧于中华民族,无愧于多灾多难的伟大祖国。你们说,这些仗,一次是与日本鬼子通了消息?如果通了信息,能取得胜利吗?再说,你固然可以随便诬蔑我,可你对得起参加过这些战斗的官兵们吗?他们中不少人已为国为民族英勇捐躯,长眠于九泉之下,有的则终身致残,生计艰难。你*口喷人,对得起先烈和伤残人员吗?”李文元被万毅驳得张口结舌,气急败坏地一拍桌子:“罪状上有这一条,我不能不问!”万毅立即紧追驳斥:“照这样说来,你是奉上峰旨意来问我的,我可不怪罪你,可你身为主审官,总得想一想,找一找证据吧?”李文元自知理亏,不再回**条,又问第二条:“‘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劫持领袖,他是主犯,你是从犯。”万毅反驳道:“‘双十二’事变促成全民族抗战,是功是过后人自会评说。至于说到劫持领袖,我当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团长,岂有资格参加决策?咱们于总怀念当年已是人所共知的五十一军军长,甘肃省政府**,请问,我是个团长,若算从犯,那么于总司令该算什么?”李文元又是个张口结舌。他接着问第三条:“你是奸党嫌疑!”万毅大笑一声,反唇相讥:“你有什么证人,尽快找来,我愿与他对质!”李文远说:“用不着找什么证人。八路军到处贴标语、撒**,为你鸣冤叫屈,他们要营救你不是很明显吗?”万毅驳斥道:“能这样推论吗?我乃东北讲武堂第九期毕业生,遵从张汉卿公教诲,抗日救国,披甲还乡。***、八路军主持公道,贴标语、撒**表明他们赞扬正义,你们怎么能用他们的行动来给我罗织罪名呢!”一番辩论,弄得审判席的军官们十分尴尬,实际上“审判者”变成了“被审判”,只得草草收场。过了几天,即8月2日,军**第二次开庭,他们作不出什么新的文章,依然是重复那三条“罪状”,并且宣布审判终结。

逃离魔掌,重回党组织

1942年8月2日上午,***鲁苏战区军事法庭对万毅的第二次审判结束,虽然没有宣布判刑结果,但是,从他们草草收场的情形来看,这所谓“审判”的过程已经走完,下一步自然是遵照他们委员长的“电谕”要执行“处决”了。“不能再坐以待毙了,要立即行动!”从审判法庭上回来,万毅暗暗地下定了这个决心。在监禁着他的这座农家小院里,凭着**观察地形的富有经验的眼睛,万毅已不止一次地扫描了办室和院内的情况:门口有哨兵,并不算太高的围墙,只要有一条绳子和几个木楔,便可悄悄地翻过墙去。墙外就是一片绿葱葱的玉米地。暗夜里,钻进玉米地,直奔西南方向,那里,并不太远,几十里外,就是游击区,再过去,就是八路军控制的地区了。终于,太阳落山了,天黑下来了。好容易熬到夜里十一点钟左右,万毅吹熄了蜡烛,佯装上厕所。这时,他看看哨兵没有动静,就把预先准备好的木楔**围墙的石缝里,拴上绳子,攀过围墙,顺着绳子下到围墙交外边的地下。他平抑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冷静地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辨别了方向,就顺着玉米地,沙滩,三步并成两步地一口气跑出十多里。突然,面前横着一条小河,河水没膝。他来不及*衣,穿着长裤就趟水过河。一上岸,发现岸边架着几支*,有几个当兵的睡得正香。右侧有一个哨兵在打火抽烟,身边那条狗也“汪汪”地吠叫了几声。怎么办?他心一横,索性大大方方地迎着哨兵继续向西北方向走去。那哨兵以为是自己人起来解手,没有吭声。他直穿而过,进了玉米地,迅速地走下去。天亮后,估计已经到了游击区,见到一个起早放羊的小孩,问清了村子里没有住军队,这才放胆进到村子里,找到了村长。他对村长说:“我是于学忠总部的高级参议,有件秘密工作,要找八路军联系,你知道他们的驻地,找个人把我送去!”村长见他军装穿戴还算整齐,戴着眼镜,胸前还挎着望远镜,虽然军裤上有涉水的痕迹,也还不像落荒而沈的人。便派了个人,牵着一头小毛驴来,吃过晚饭后送他上路。走了不久,便来到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三营九连驻地。连长一听来者是在这一带早就有名的万毅,马上派战士把他送到团部。团政委王建青接待了他。备饭,安排住处。与此同时,又迅速向**山东分局汇报,分局很快派人来迎接。于是,他终于成功地逃出牢笼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一一师常恩多师长病重,在病塌上写下指令交给郭维城:“务要追随郭维城,贯彻张汉公主张,以达*敌锄奸之大欲。本师官兵须知。”8月3日,一一一师传出了万毅越狱的消息,引起极大震动。郭维城和当时在一一一师的一批革命力量采取行动,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国民政府蒋委员长,反对以三民主义名义破坏东北军;二实行抗战建国纲领;三联合一切抗日**一致对外;四坚持*敌锄奸。**在向八路军驻区靠拢开进途中,8月9日凌晨,师长常恩多病逝。按照当时的各种情况,**山东分局迅即派万毅等人回到一一一师,开展工作。到当年12月,在干部会上,万毅被选任新一一一师师长。在他的具体主持下,一一一师按照党的指示,逐步改造成为人民军队,后来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抗战结束后这支**“打回老家”,渡海进入东北,后来与兄弟**合编为东北野战军一纵队,万毅任纵队司令员。这支**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四战四平,三下江南,会战辽西,入关南下直打到广东广西。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同美军较量,被誉为“万岁军”,即闻名全国的第三十八军。

东北解放,随军入关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标志着东北全境解放。此时,****命令东北野战军总部率部入关,会同华北军区**,实施平津战役。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一心想“打回东北老家”的万毅思忖:“自己是东北人,野战军要入关,东北也还要有**的,上级会不会把自己留在东北呢?会不会不让自己随野战军入关呢?”于是,万毅专门给东北野战军总部发了一封电报:“我要求随野战军入关,在解放全国的作战中继续锻炼自己,希望组织上考虑安排留东北的军事干部人选时,不要考虑我。”东北野战军总部接到电报后,回电称:“没有留你在东北的打算。”万毅接到电报后,便安心地组织五纵入关的各项准备工作。11月5日,万毅和刘兴元奉命率五纵向辽宁义县开进。在义县休整期间,五纵接到命令,五纵改称中国人民***第四十二军,万毅任军长,刘兴元任政委,辖一二四师、一二五师、一二六师。万毅成了人民***四十二军首任军长。12月初,四十二军接到命令,从义县向河北蓟县、三河一带集结。12月12日,四十二军在万毅和刘兴元指挥下,到达指定位置,傅作义部望风而逃,大部逃往北平。万毅果断命令**,昼夜奔驰,最后占领了南口、八达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战役要地丰台,隔断了傅作义部北平与天津之间的联系。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底,万毅接到****通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接到通知后,万毅有点紧张,他是旧军队出来的,从未见过毛泽东,不知道见面后会出现怎样的局面。3月初,万毅到了西柏坡,**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简单问了一下路上的情况后,话题转到万毅的姓上。毛泽东风趣地问:“万毅同志,你说百家姓里,除了姓伍的,姓陆的,姓千的,姓万的之外,还有什么姓与数字有联系呀?你姓万,是不是在这方面有所研究啊?”这一问,让参与会见的人都笑了,万毅紧张的心情也松弛下来。万毅说:“不知道,数字姓氏,**讲的,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过去从没有作这方面的考证。”**次见面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过去了。在西柏坡开会,工作、学习和业余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到吃饭的时候,大家进餐厅,凑够十人就开一桌,座位并不固定,谁来谁吃,边吃边谈,很是活跃。有一次,万毅去晚了点,许多桌都没空位了,正好毛泽东边上还空一个位子,万毅没有更多考虑,就挤到那里坐下了。毛泽东看了看万毅,边吃面条边开玩笑说:“万毅同志,你可算是张作霖的‘余孽’呀!”万毅说:“**,我不能算是张作霖的‘余孽’,张作霖的‘余孽’应该是张学思。”毛泽东问:“张学思现在在什么地方?”万毅说:“张学思现在在辽宁省当**,还是东北行政委员会副**。”毛泽东说:“那还不错呀!”万毅说:“张学思曾对我讲过,他是学军事的,现在干的不是他学的那一套,希望能到**工作。不过,这也可能是他个人谦虚。”毛泽东说:“好哇,那就回到**来干,那容易。”后来,张学思果然回到**工作,当了海军副参谋长。**七届二中全会后,万毅回到四十二军。4月,****命令万毅为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四十二军军长由副军长吴瑞林接任。1952年3月,万毅调到北京俄文学院,准备学习半年俄文后,到苏联去学习炮兵。8月,成立了第二机械工业部,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找万毅谈话,让万毅去当副部长,负责军工生产。1953年5月,总参谋部成立兵器装备计划部,万毅被任命为部长。万毅是装备部首任部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1955年9月,万毅被授予中将军衔。1959年夏,万毅因一个简短发言,成了“彭德怀反党集团重要成员之一”,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邓小平就万毅的情况作了批示:“既无**历史问题,就应作恰当安置,他过去有贡献。”1977年10月,****任命万毅为总后勤部顾问。1979年11月2日和1980年11月15日,总**部两次发文,宣布摘掉扣在万毅头上的十顶“帽子”,20年的沉冤彻底**。1997年10月31日,万毅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万毅 - 个人荣誉

中将军衔

一级独立自由章

一级解放勋章

一级红星荣誉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