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窦桂梅,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窦桂梅毕业于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现代教学艺术研究、主题教学,著有《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等作品。,人物经历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党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现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深耕一线,研究实践的语文主题教学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带领学校教师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的“成志教育”思想及实践成果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

教学成就 实践历程

从教30年,始终立足课堂,坚持儿童立场,以“语文立人”为导向,围绕完整人的发展,在长达几十年的主题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立足课堂的探索阶段(1994.9―2007.8):提出语文教改的《为生命奠基的“三个超越”》,构建了超越空间与时空的大语文观 。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的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该专题的报告,为国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提供借鉴。

2)立足课程的完善阶段(2007.9―2013.9):围绕主题教学思想,系统构建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位一体的语文主题教学课程体系,获得建国六十五年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将其作为**个成果向全国推介。

3)立足全面育人的深化阶段(2013.10―今):主题教学的立人思想,撬动学校“1+X课程”改革从主题教学提升为主题教育。所构建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引领全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大奖。

理论体系

针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单篇讲授支离破碎,难以整体提升语文素养;教学目标过窄、教学方式僵化,导致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此,窦桂梅提出了用“主题”牵一切语文内容的“一发”,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全身”,实现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

(1)界定核心概念

首先确定“主题”的核心概念界定。不同于专题、话题,也不同于课题,而是结合中华言语,主题式“表现与存在”,母体存在的“文以载道” 方式,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语言习得规律等确定的核心语词,以及由此表现出的相互联系、立体、动态的意义群。主题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编织起来,生发语文教育的意义,旨在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进而构**发展的核心素养。

其次明确“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之内涵,即基于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思想,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培养健全完整人的哲学角度,坚持以儿童的生命价值为取向,在综合思维指引下,整合多种资源,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生发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形成主题意义群,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发展、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与培育价值观,进而逐步形成促进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理论主张与实践模式。

(2)确定核心理念

儿童立场――儿童站在课堂正**。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张扬个性、提高参与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整合思维――充分运用语文自身整合特点,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密切联系儿童社会生活、情感体验,实现课堂的整体构建。

语文立人――聚焦于儿童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挖掘有利于儿童的生命成长的语文内容,在与主题的交融中形成儿童语文素养及成长内核,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努力实现既有语言的听、说、读、写作为基底,又有高位的精神价值引领,形成了动态的、立体的教与学系统,整体“立人”。

(3)构建拥有“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素养的主题教学体系

A科学设定主题教学的目标

作为一切学科基础的语文学科,也是育人的基础学科。发掘语文学科,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家庭爱、祖国情、民族魂)、国际视野(国际理解、世界眼光)的完整人,是根植于民族灵魂,实现母语教育学意义的价值观目标重要准绳。为此提出“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目标。

B精当选择主题教学的内容

①优化整合现行教材:确定精读、略读课文。

②精选补充中外经典:优选诵读内容及推荐整本书。

C有序组织“乐学善思”主题教学的实施

①课堂实施起点:学会教材解读四步走。即“文本究竟说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

②重构课堂样态:创建语文四大典型实践样态。单篇经典主题教学、群文主题教学、整本书主题教学、主题实践活动。

③重构课堂结构:动态语文课堂教学三流程。预学――学生初步自学、整理收获、发现不懂的问题,带着准备以及对主题的预期,走进课堂。共学――注重合作探究,层层推进主题。延学――学生带着对主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渴望继续探究。

④课堂*作有载体:提供教学保障四手册。《小学语文乐学手册》《小学语文写字手册》《小学语文作文教材》《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现多维度整体立人。

⑤课堂*作有设置:实现课时超时空。大课时:60 分钟,侧重落实精读、主题阅读等。小课时:35 分钟,侧重落实略读文教学、群文教学等。微课时:设置长短不一时间,如课前3 分钟演讲、晨诵10 分钟、阅读微课堂……另外,根据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需要,如跨学科主题实践、戏剧表演等,可以整合大、小课时为90分钟。

D综合开展“多样多选”的主题教学评价

①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四个值。兴趣值,主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方法值:主题是否使得学生收获方法并迁移;容量值:主题是否带动了更丰富的学习;意义值:主题是否促进了思维品质提升、情感发展。

②过程性评价:“一单、一册、一护照”。“一单”,单项的语文测试,如语文的百字过关、古诗文过关、读书报告单、专题小论文、主题作文、阅读能力测试等。 “一册”,包括学习习惯的养成、平时学习情况记录、文体活动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等除语文学业成绩以外的其他情况。“一护照”,即“主题护照”,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与学生徽章、“校长奖”结合使用。在全面记录学生综合情况中,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

(4)形成“建构、整合与深度”的教学特征

意义建构

建构的“意义群”包含语文素养、思维品质、精神情感世界这三个维度创生意义的学习。有些侧重语言意义的建构,有些侧重思维意义的建构(一个是再现思维,一个是创造思维),有些侧重精神意义的建构。不同维度的主题,伴随着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断内化、发酵,沟通儿童世界与**世界,最终成为顺应了儿童思维和生命的节点与节奏的文化“胎记”。

深度学习

主题教学既然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语言习得规律、优秀文化等确定的核心语词,以及表现出的相互联系、立体、动态的意义群,就意味着主题教学不是平面的学习,而是向着意义纵深的、立体的、深度的学习。其深度主要表现为情感驱动、深度思辨、动态生成。情感驱动表现在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加强动作的感染力、增进课堂的节奏感。深度思辨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和可能,学生阅读文本,给学生提出疑问的空间;在分析与理解问题时,补充相关教学资源,或一篇带多篇,或一篇带一本,或多篇文本比较阅读,包括同、异质文,整本书以及多学科文本等;在体验与感悟主题过程中,学生自觉思考或教师提问引发深度思辨。动态生成按照儿童发展所需要的价值,重组教学内容,师生建立起平等交往与互动关系,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质疑讨论空间,在多维对话、自主建构中实现主题意义的创生。

资源整合

这一特征指向主题教学课程内容的资源整合。例如教材单元主题整合使学生将各个领域的学习统整到主题之下,使原本的单篇学习得到整合、篇与篇之间建立联系,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同时对主题有了多元建构。当然,这里的资源不仅表现为文本的资源,还指儿童自身资源、教师自身资源,甚至环境资源。一句话,主题教学,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密切联系儿童社会生活、情感体验,实现主题教学课程的整体构建。

主题教学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既在理念上引领,又基于培养完整人的目标。

育人体系

提出儿童终身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基于核心素养重新审视学校课程体系,能够突破既有的孤岛发展局限,整体思考课程诸多要素,通过基于学生未来样态的指引,实现课程要素的重组,进而完成学校课程的进化。

1)结构深度优化

结构决定品质。当学校课程基于核心素养指向完整人的发展,面向每一个个体的时候,需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进行结构的优化。“1+X课程”中的“+”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结构。“1”与“X”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构成趋于合理的整体课程结构。“+”意味着清华附小在不断寻找“1”与“X”最佳的比例关系,其比例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一句话,核心素养的提出,将课程结构及原有课程板块做了的深度优化。

2)路径深层整合

为实现完整人核心素养的发展,附小找到的重要思想就是整合。在实践中,归纳出三种核心素养导向的整合途径:

A学科内――渗透式整合。强调学科的独特属性和学科价值,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逻辑、关联,使之更好地发挥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的功能。

B跨学科――融合式整合。穿越学科边界,在学科属性相通、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相融的情况下,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内容和活动等整合在一起,在学科融合中达成核心素养。

C超学科――消弭式整合。超越学科边界,将学生的学习与其社会生活、实践打通,在实际生活情境下提升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如戏剧课程,通过“体验、整合、实践、创造的戏剧教育”,构建了儿童的第二重生活。

3)内容深度优化

基于核心素养,以三种整合路径,深度优化“1+X课程”内容,这里仅以四种精品课程重点阐释。

A全学科主题阅读课程

阅读,是最好的整合母体,是点亮儿童核心素养的“明灯”。全学科主题阅读课程打破学科边界,以善于学习为核心,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学校将“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为学生提供1-6年级的必读、选读书单。以一年级为例,为学生提供人文、社科、艺术等多方面的阅读书目,丰富其世界认知。

B体育健康课程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学,是学校的核心课程,也是身心健康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充分运用身体这一教育资源,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能锻炼两小时左右,每天体育“三个一”已成为学生生活或生命的一部分。如清华附小把足球当作像语文、数学一样的教材,把身体当作最好的教育学,就这样班班有足球,男女齐上阵,人人都来踢,足球比赛中的合作、拼搏、坚持等等都在学生们的身上有所体现。三年多以来,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下降10几个百分点,清华附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三年平均为97.33%。学校被国家评为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校园足球先锋学校。

C应用创新课程

应用创新课程,强调应用,培养儿童在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种植、养殖、技术、工程设计等领域,让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与人合作,促进科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D种子课程

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学校通过学生个性课程,全方位关注每一个儿童个体。对有某方面天赋的特长儿童,适才扬性,为其开展自创课程的水木秀场;对有身心需要照顾的特需儿童,提供各种形式的种子教室,有学者、专家、心理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呵护和陪伴。像冯友德这一类的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学校体育活动时间,并提供经典阅读课程、书法课程,让他的学习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刚才的圆周率小天才,采取跨年级游学的方式,到三年级学习数学,其他学习与生活跟同龄学生在一起,等等。

4)组织立体深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保障,实现了课程设置的全时空打通、教师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组织机制的合作育人。

时间的设置,如低年段“整合包班,双全育人”模式,实行全学段、全学科合作育人,整个学段联动,各个学科教师联动,每班两个班主任,从性别,年龄,性格等搭配,互为助教,于是在统筹时间,统筹内容,统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又实现学科整合,从过度关注学科知识,到关注完整儿童成长,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丰富可能性。

学校管理

1)提出成志教育,为一所学校找到灵魂。清华附小一直鼎力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潮头,“五四制”改革到“三个超越”到提出,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获得,再到融贯百年教育底蕴,提出“成志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成志教育”就其主题而言,首先体现了鲜明的学生立场,附小学子要立志、言志、行志,最终成志,同时兼顾校园生活中教师、家长等共同的理想。“成志教育”就其目标而言,既体现了国家民族对少年儿童的殷殷期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体现了百年附小学子独立的精神与人格――在聪慧与高尚的人群中,各人志向和人生规划各不相同,要在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出台《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统一全校教师思想。针对清华附小教师队伍存在的实际问题,2011年,窦桂梅带领团队出台《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纲领》指明了学校发展的愿景,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师的标准,学生的培养目标,管理者的素养等等,为全体附小人指明了发展方向,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把附小推行了一个新的高度。

3)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纲领》指出,既不“应试”唯一,也不以所谓“素质”教育做掩护的无所作为。窦桂梅带领下的清华附小历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作教师的最高荣誉。通过X课程、水木秀场、种子课程等形式,呵护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同时,全校进行课程优化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保障课堂质量。有机地实现优异成绩与卓越素养的统一。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在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两个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连续多个年北京市及海淀区的学业质量监测中名列前茅。

4)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从2011年开始,针对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窦桂梅对人才梯队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全面开展人事制度改革,清华附小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五年来,共引进特级教师5人,培养北京市骨干5人,区级骨干及带头人50余人。教师性别比接近1:1。其中,以窦桂梅为代表的语文团队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多人次在各级别教育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5)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优化升级。进一步理顺学校管理体系,继续深化学校组织结构的整体变革,实行扁平化与分布式,联邦式与制衡式相结合的组织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级,为了更好配合学校整体课程改革,学校对管理架构进行了重新梳理与调整,将原有的分散的、多部门的管理结构进行整合,经过不断优化,形成了今日的管理架构。既在校长**下,分三个学段,四大中心。三个学段及低段、中段、高段;四大中心,教学与课程研究中心、学生素养发展与研究中心、资源保障研究中心、数智化与质量监测中心。

实践研究

窦桂梅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她所倡导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论与实践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在小学语文发展和学科建设上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从主题教学走向主题教育,又由主题教育发展为成志教育,使命驱动下构建基于儿童核心素养的“1+X课程”的育人改革,经历了以下关键的实践研究的**,简述如下:

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国务院之邀,在人民大会堂得到****局七位**局**的亲切接见,并作为年轻教师代表发言,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成效,初见端倪。

2000年,吉林教育厅召开“窦桂梅语文教改成果展示会” 张翼健鼓励她:她的实践理念是超前的,是在着眼于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成为了探索主题教学的基本教育意义,为“语文立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的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宣讲“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全国巡讲,反响很大,“三个超越”为语文新课标修订提供借鉴,也为主题教学的提出孕育了革新的理念。

2003年,在海淀区教委召开“窦桂梅专业成长思想研讨会”。霍懋征高度评价:主题教学是一种创新模式,让教学内容集约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奠定了主题教学的基本思想内涵。

2006年,在扬州亲近母语研究中心召开“主题教学阶段研讨会”。成尚荣等专家评价,主题教学因其独特的主题内涵,已经从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一种理论主张和实践模式。并在《中国教育报》7篇连载报道窦桂梅主题教学。

2013年5月22日,清华附小首次召开关于“1+X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阶段汇报会为例,教育部、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科院、海淀区政府的专家、**,以及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北京市部分区县的**和骨干教师,近千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专家们盛赞清华附小具有清华大学的气质和追求。教育部**评价“清华附小是北京市,是海淀区,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2013年10月17日,海淀区在附小召开“超越·主题·整合,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窦桂梅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附小办学质量获得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专家以及国内著名高等院校教授、学者的高度赞誉与肯定。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腾讯网、搜狐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窦桂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并获得中国网、搜狐教育年度盛典获“中国教育变革人物奖”。

2013年11月20日,附小荣获了“2012―2013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与此同时,“1+X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也获得了“2012―2013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奖”。

2014年2月28日,清华附小举办“1+X课程”体育课程展示活动。附小的体育课程设置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海淀区教委等相关**和专家们的高度肯定与评价。该活动也受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各方媒体高度关注。

2014年4月18日至4月25日,清华附小“1+X课程”之“艺术的童年之书画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5月18日清华附小儿童专场音乐会在新清华学堂举办。清华附小的艺术与审美教育围绕乐舞书画“u2018四个一u2019,每人一项好才艺”展开,为附小的学生在艺术的殿堂办儿童自己的书画展、合唱音乐会。

2014年5月29日,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论坛”在清华附小学隆重召开。执教《大脚丫跳芭蕾》绘本主题阅读课,得到了国际阅读专家和学者的赞赏。该论坛引进国际先进儿童阅读理念,交流国内外最新儿童阅读经验,总结儿童阅读推广与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构建全国儿童文学阅读教育交流平台。

2014年9月9日,由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带领的语文团队历经数十年形成的教学成果《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窦桂梅校长代表清华附小,赴人民大会堂接受***、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人的接见和祝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教育部组织评审的最高级别奖项。今年是建国六十五年以来首次将基础教育纳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奖励范围,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

2014年10月17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承办的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学科教学与学科素养”,从不同的视角和高度阐释,基于学生素养的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2015年5月8日-9日,由教育部责**民教育编辑部主办的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会――清华附小语文主题教学成果展示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隆重召开。大会还发布了《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指导纲要》,对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在全国教育界首次提出了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015年5月22日,清华附小迎来了2015年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儿童文学与分级阅读”,众多专家多维度探讨了儿童分级阅读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以及建立分级阅读中国标准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与学生一道进行图画书作品《威利的奇遇》读书分享活动,该书作者安东尼·布朗也亲临现场,聆听了清华附小的阅读课堂。

2015年10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附属学校建校100周年大会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举行。各届来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的师生、校友等约4000人参加了大会。清华附小正式提出“成志教育”,成志教育不仅要承志、立志,更要**,一句话,成志教育,照耀一生!

2015年10月17日下午,校史大剧《丁香花开》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隆重上映,《丁香花开》是一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胜利70周年而诞生的历史剧,该剧梳理了清华附小成志教育精神,用校史剧方式再现学校发展史,体现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自强的民族复兴史,并在**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播报,中宣部还就此剧的价值观引领意义进行了座谈并给予了肯定。该剧公演5场,近万名观众观看了演出。清华附小四个校区师生1350人次参与了演出,包括上至85岁高龄的耄耋老校友,下至6岁乳牙未*的在校学生。

2015年10月18日,由清华附小与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清华附小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之“首届全球未来学校大会暨世界基础教育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隆重拉开序幕。来自芬兰、美国、以色列、丹麦、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知名教育专家,1800多名校长、教师齐聚清华园,共探未来教育趋势与走向。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确立了清华附小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的领军地位,标志着清华附小教育改革跨越了新的里程碑。

2015年11月27日,在2014-2015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会,作为北京市小学代表做《基于核心素养的“1+X课程”的深化与创新》报告。得到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北京教科院方中雄院长、褚宏启副院长等**、专家充分肯定,也标志着清华附小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进步一步深化和深入。

2015年12月,获得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颁发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并做主持“儿童立场的课堂变革”专家论坛。此次全国创新成果奖,坚定了清华附小“儿童站在学校正**”的教育理念,高扬起了“成志教育,照耀一生”的思想旗帜。

清华附小基于核心素养的“1+X课程”传承学校历史文化、从学生发展特点出发,把一个国家的宏观课程框架具体化,变成可以施工的蓝图,将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找到了课程改革的关键路径――课程整合。课程改革方向正确、理念先进、框架合理、试验效果实在、生命力强大,真正适应和符合教育规律,抓住了小学教育特质。同时“1+X课程”把握了减负增效的实质,紧紧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基础教育一线一场极具意义的创新,正是这一系列的创新组成了伟大的教育领域的改革。

......

研究成果

(一)学术专著

1.《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

2.《我的教育视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0

3.《超越·主题·整合--窦桂梅教学思想探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3.10

4.《回到教育的原点》,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

5.《跟窦桂梅学朗读》,长春出版社 ,2010.4

6.《窦桂梅的阅读课堂》,长春出版社,2009.4

7.《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漓江出版社,2007.9

8.《优秀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5

9.《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10.《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

11.《玫瑰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12.《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大夏书系, 2006.2

13.《和学生一起成长:一个教师与75个学生的心灵对话》,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1

14.《**与思想》,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1

15.《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9

16.《教育的对话》,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3.9

17.《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8

(二)学术论文(部分重要)

1.《教育研究》:《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2014年第2期154页

2.《课程·教材·教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2014年第34卷第8期

3.《课程·教材·教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2015年第35卷第1期

4.《课程·教材·教法》:《构建“1+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2014年第34卷第1期第6页

5.《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主题教学到课程整合――“1+X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2014年第4期

6.《课程·教材·教法》:《**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年第24卷第5期

7.《人民日报》:《成志教育:为聪慧高尚的人生奠基》(2015年10月29日)

8.《光明日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2014年9月14日)

9.《中国教育报》:《学生站在课程的正**》(2015年2月)

10.《中国教育报》:《无法预约的精彩最珍贵》(2015年8月)

11.《人民日报》:《整合课程,再造学科体系》(2014年9月10日)

12.《中国教育报》:《关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基本实施》(2013年10月9日)

13.《中小学管理》:《清华附小:围绕课程变革进行组织整合》、《我当校长这几年》、《我为儿童做的几件事》、(2014年、2015年两篇)

1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主题教学”专题转载《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让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以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为例》等3篇文章

15.《人民教育》:《“1+X课程”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2015年13期)

16.《人民教育》:《让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_以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为例》(2014年19期)

17.《人民教育》:《回到教育本身――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2014年第2期)

18.《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整合:为学生更好的发展》(2013年)

19.《人民教育》:《朝向伟大的事物―主题教学的再研究》(2010年03期)

20.《中国教师报》:《语文要给孩子一座田园和一座花园》(2009年2月)

21.《人民教育》:《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2002年1期)

……

(三)经典课堂案例

1.《威利的奇遇》 2015

2.《大脚丫跳芭蕾》(一)(二) 2014.11

3.《皇帝的新装》(一)(二) 2014.04

4.《魅力》(一)(二) 2013.04

5.《牛郎织女》(一)(二) 2012.05

6.《我的爸爸叫焦尼》(一)(二) 2011.12

7.《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二) 2011.11

8.《回到数字的原点》 2011.05

9.《祖父的园子》 2010.11

10.《我的爸爸叫焦尼》(一)(二) 2010.11

11.《祖父的院子》 2010.05

12.《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二) 2010.04

13.《宋定伯卖鬼》 2009.04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2009

15.《村居》(吟诵版) 2009

16.《我爸爸》 2008

17.《丑小鸭》(第二教时) 2008.04

18.《炮手》 2008

19.《牛郎织女》(第二教时) 2007.04

20.《牛郎织女》(**教时) 2007.04

21.《三打白骨精》 2007

22.《村居》(第三教时) 2006.11

23.《村居》(第二教时) 2006.11

24.《村居》(**教时) 2006.11

25.《珍珠鸟》 2006

26.《秋天的怀念》(上)(下) 2005.03.05

27.《游园不值》 2005

28.《晏子使楚》 2004

29.《再见了,亲人》 2004.02.29

30.《落叶》(4) 2003.09

31.《黄河象》 2003.04

32.《曼谷小象》 2003.03

33.《葡萄沟》 2003.02

34.《捶捶乐》 2003.02

35.《喜鹊》 2003.01

36.《看图说话》 2002.11

37.《我诚信我美丽》 2001

38.《朋友》 2001.02

39.《草船借箭》 2000

40.《将相和》 2000

41.《最爱是兵》 1999

42.《山居秋暝》 1999

43.《初冬》 1997年

44.《群鸟学艺》 1997年

45.《曼谷的小象》 1996年

46.《飞机遇险的时候》 1996年

47.《可爱的草堂》 1995年

48.《登山》 1995年

49.《要下雨了》 1995年

50.《小蝌蚪找妈妈》 1994年

51.《植物妈妈有办法》 1993年

52.《庄稼的好朋友》 1993年

53.《王二小》 1992年

……

(四)出版应用成果

《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后修订为《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一至六年级6册。多次再版。)

《小学语文乐学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

《清华附小作文教材》(一至六年级,共12册)

《小学语文写字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

《清华附小学生范文》(一至六年级,共12册)

《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一至六年级,共6册)

……

社会影响

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专家评价:主题教学为核心素养提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作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被誉为全国最具改革价值的课程内容。个人专著《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还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同时该研究被评为2014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下面以学生终身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全国教育改革等简要概括:

1)学生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整体提升

A实现可持续发展。主题教学为学生打下的是影响一生的成长底子。如曾教了六年实验班的学生,目前60人中17人出国深造,国内6位博士11位硕士。有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就读的博士生……例如张一帆是陈平原的博士生,评价学生基础牢,学问扎实,有见地,这不得不说与小学语文学习有极大关系。现在,家长和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心态阳光、视野开阔;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

B实现终身学习。在语言学习与运用中促进思维品质与精神生长。主题教学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底子。如现在扎根六年的教学班级,《皇帝的新装》一课后问卷反映学生“思维水平高”“情感体验丰富”“富有文学审美情趣”。《牛郎织女》中学生质疑“见一面,织女就爱上牛郎是不是太轻率了?为什么是牛做媒而不是马和狗?”等23个问题,引发对民间故事创作特点与价值观的讨论,弘扬和谐美满的民族文化。

C倡导的整本书阅读及经典诵读,带动全校“全学科阅读”,为儿童语文素养打下深厚底子。如2014年、2015年送走的毕业班,人均阅读量超1000万字,积累300多篇古今经典诗文,与学生一起出版《清华附小学生范文》,还让学生与曹文轩、金波、汤素兰等对话,出版《小笨狼的故事》等。

同时,清华附小的语文主题阅读带动了“全学科阅读”。数学、科学、英语的阅读课也在课表中做了规定。另外,家长也被带动起来,“亲子阅读”成为习惯。

2)教师核心素养和价值认同提高

A转变本校教师――教师由思考“怎么教”,变为思考“怎么学”,由学科本位转变为学科育人。学科带头人占全校55%。王玲湘、李怀源、汤卫红、陈军等特级教师,跟随主题教育实践研究,均发展成为清华大学最具发展力教师,并出版多本专著。胡兰老师也成长为学校“1+X课程研究院”院长,多次到教育部课改基地指导。清华附小教师团队22位骨干教师被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聘为**硕士生导师。个人博客访问量突破116万人次,每年有5000人次以上到校听课培训。北京、江西、新疆等十几省市教育局、学校设立“窦桂梅工作室”。作为国家教师培训专家,定期为一线老师上示范课,做专题及微观指导……

B影响校外教师――以研究课、著述、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更新观念、专业成长。《圆明园的毁灭》等几十节课堂教学案例被全国小学语文教师当做“绕不过去”的,也是被师范大学及专业研究部门规定的“必修课”。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人民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300余篇。出版多本专著,教育部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已被全国418家图书馆收藏。《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为教育部指定教师继教用书。知网搜索“窦桂梅”6000余条,专门研究窦桂梅主题教学的近20篇硕士论文,1篇博士论文。单篇论文**量最高达2030次,被引频次最多达1000余次。走遍全国培训数十万人次,曾应邀到日本、新加坡、联合国、芬兰等地讲学。

至今,参加清华大学扶贫项目10年。走出去,支教地区北至内蒙、西到新疆、东至山东、南至广东,覆盖30余省市;并建立3800个远程贫困地区教学站。为10000多名教师义务奉献40多节精品课堂实录。请进来,每年有10000人次以上到校听课培训。同时,吉林艺术小学,河南安阳高新区实验小学等是语文主题教学的实验基地。

3)主题教学研究成果,推进学校及基础教育改革,引领全国课改。

谢维和、朱小蔓、柳海民、温儒敏、郑国民等专家学者对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界以及全国教育的影响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及《人民教育》先后作整版报道。主题教学把握了“减负增效”的教育实质。主题教学为核心素养提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在此基础上撬动的“1+X课程”体系,特别符合小学教育的专业性规律。多次召开现场会,向全国介绍经验,推动全国课改,得到教育部**及专家高度肯定。

“我的祖国,我的母语”,“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中国人”,“改变,从阅读经典开始”,“母语,教育学意义的母亲”,“语文学习,打好学习与精神的底子”等专题演讲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先后十余次应邀参与或承办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国内高级别论坛。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环球时报等国内外权威媒体报道共约1000次。**电视台新闻多次专题报道,《人民教育》建国65周年首次为一所学校独立办刊。

捍卫母语,传播母语文化,向世界宣传中华母语之伟大。应邀到联合国、芬兰,用母语“讲述中国好的教育故事”,涉及芬兰、美国、以色列、丹麦、日本等15个国家,与会国内外专家、著名学者、**等累计达100000余人。4次应邀参与或承办联合国、世界峰会等国际级学术论坛……

荣誉的背后是激励与前行。从“三个超越”(为生命奠基),到“主题教学”(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再到“主题教育”(成志教育)的发展历程――是窦桂梅,一个语文教师探索的历程,也是今后提升的新起点。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