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冲(将领)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张冲(1901<辛丑年>―1980<庚申年>),原名绍禹,又名维新,字云鹏,彝族,彝姓尼娜,妻惠国芳。1901年1月25日出生于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县),幼年的张冲读过私塾,后入乡和县城小学读书。他生活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风云变幻的年代,自幼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深有体会,培养了同情劳动人民和富于反抗黑暗势力的精神。15岁时智退土匪,被当地群众誉为“小孔明”。1918年,赴昆明读书。1927年,参与云南“二?六**”,任滇军旅长、师长。1942年任云南**第二路军指挥官。198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

,词条概要

张冲,中国抗日名将。历任滇军旅长、师长,***60军副军长、新三军军长,云南**第二路军指挥官,东北人民***总部高级参议等职。参与云南“二u2022六**”、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

个人履历

1918年,张冲赴昆明读书。二十年代初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参与1927年云南“二·六**”,任滇军旅长、师长。倾向中国***。

1930年6月,第二次滇桂战争*发,张冲奉命入广西作战,10月,兵败回昆明。年底他营救了遭龙云逮捕的**云南省委委员张致中,为他后来与中国***取得联系,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提供了一个契机。

1937年抗日战争*发。8月,张冲任***60军副军长兼184师师长。先后与罗炳辉、叶剑英见面,与八路军建立了联系。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被提升为军长。因积极抗日,1939年被撤去军长职务。利用赋闲在家时间,将精力投入到建设事业中。1940年修建弥勒、泸西两县的水利事业。捐资创办“云鹏图书馆”(泸西)、圭山小学(路西)、西山小学(弥勒)、泸西师范等。

1942年任云南**第二路军指挥官。1945年到延安。1947年2月加入中国***。延安撤退时,受党**委派到达东北前线。先后任东北人民***总部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等职。

云南解放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兼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深入边疆和大小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特殊作用。

1954年以后,曾任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民委主任、**云南省省委委员、云南省人大**会副主任。曾当选为**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并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任全国政协副**等职。

1956年以后,张冲主要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多次考察云南省各地水电事业,考察全国水利事业,逐渐形成一整套水利建设思想,提出了治理金沙江、虎跳峡的一整套方案,忘我地投入到水利建设事业之中。云鹏水电站就是以张冲将军表字“云鹏”命名的。

1980年10月30日,张冲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

人物特写

张冲,1900年生于泸西县,彝族。20年代初,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的情况下,他揭竿而起,组织农民反抗贪官污吏。后来他加入滇军,历任旅长、师长。1933年,张冲任云南省盐运监督使,在对黑井区各盐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移卤就煤”的计划,即将元永井地区的盐卤,通过管道运往20公里外的一平浪,以煤代柴煎盐。历经5年努力,治盐工程于1938年竣工。

移卤就煤,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又增加了盐课,当地人民为纪念张冲的治盐功绩,在一平浪为他立了一块“盐神”碑。移卤就煤,不仅是云南盐业史上的创举,而且是当年水利科技和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的奇迹。这条釉沟选材设计科学合理,质量上乘,一直沿用了60年,到1998年才沿沟敷设铸铁管来代替,“移卤就煤”工程至今都还在发挥其效益。抗战*发后,张冲任滇军第60军184师师长,率部赴抗战前线。在武汉与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人叶剑英、罗炳辉等进行秘密会晤,接受了中国***的主张,坚定了靠拢***的决心。同时请求***派遣政工人员到184师任政工干部。4月,第60军投入台儿庄战役,张冲率部固守台儿庄战略高地禹王山。战斗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打退了日军的数十次疯狂进攻,*伤日军千余人。第184师坚守禹王山22昼夜的战例被蒋介石编为军事教材,提供***军和军事院校学习。之后,张冲率部投入武汉保卫战,在富水一带以假阵地诱敌深入,重创日军。在阳新排市作战中,张冲创造反斜面“鱼笼”战术,敌军被这种战术几乎全歼。10月,张冲因战功卓著,晋升为新三军军长。张冲由此赢得“抗日名将”的称号,因彝族崇拜老虎,百姓又尊称他为“黑虎。

抗战胜利后,张冲坚持反对***发动内战,支持民主运动,受到蒋介石怀疑和监视。1946年12月,在党组织的周密安排下,张冲奔赴延安。1947年2月,加入中国***,任中国人民***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辽沈战役中,配合党做滇军的策反工作。

英勇事迹

从绿林好汉到云南盐政使

张冲自幼胆大、敏捷、机智。清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秋的一天早上,一股土匪借着浓雾掩护闯进小布坎村,准备抢劫张冲家。小张冲从院中蹦蹦跳跳跑出来找小伙伴玩耍,出门不远就撞上迎面而来的土匪,土匪发现就围了上来,张冲一眼看穿土匪是冲着他家来的,急中生智大声向土匪说:“我是他家雇来的,你们不要抓我。”在院中的哥哥听到张冲说话,心感有异,抬头往外看,发现土匪押着张冲正往院里奔来,赶快把院子大门关上,并大声呼喊家人持*上楼抵抗。土匪要从大门冲进来,张冲又说:“前门里面放有大炮不能进,我带你们从后门入。”来至后门,后门已被家人依张冲暗示关闭。土匪不能入就商量用火烧,张充附和说:“要得,我带你们去抱柴。”张冲抱了一次,第二次借机走*,急奔邻村求救。群众听到张家被抢劫,锣声一响,一下跟来了百余人,有的提火*,有的持刀和木棍,边跑边喊“抓土匪”。正在放火的土匪听到喊声,加之张冲家开*还击,感到不妙,仓皇逃走。此时张冲仅9岁,事后小张冲智戏土匪的故事不胫而走,被乡里传为佳话。

张冲步入青年后,就读于县立小学,学业欠佳,但性格侠义豪爽,好打抱不平,喜欢交穷朋友。一天,张充帮家里驮一窝小猪去猴街卖,归途中遇到好友赵光廷,赵因欠赌债无力偿还,求张冲资助,张冲劝其今后勿赌,尔后将卖猪的全部所得给了赵。后来赵因受地主土豪所逼,走投无路便聚众占山为王,公开与官府对抗,一次有手下向赵提议要打劫张冲家,赵说:“三爷(张冲)是我的恩人,谁敢打扰他家,我严惩不饶。”此话传开后却给张冲招来了麻烦。1918年,张充之父病故,张冲尊母亲之命到昆明求学,地方豪绅趁机联名向省府诬告张冲与“匪首赵光廷**”,省方不查便批:“将张冲迅速逮捕法办。”幸亏县府解差与张冲的父亲有交情,暗通消息,张充方得潜逃宜良宝红寺村舅舅家躲避。数天后又潜到平彝(今曲靖市富源县),投奔到原曾在其父手下做事后占山为王的赵寿廷部做了“二大王”。入伙不久,张冲发现这支队伍纪律松散,盲目抢*,无“英雄气概”,毅然率拥戴自己的80多个弟兄独树义旗,提出“富人差我钱,中等人莫等闲,穷人来和我过年”,“打倒土豪劣绅,保护工农商,救济贫穷人”的口号,游弋于平彝、陆良、罗平、师宗、泸西、弥勒、丘北等地的广大农村。两年中,他用计消灭了危害丘北群众的惯匪“二飞”、“二李”和“二丁”,剪除了富乐的“地头蛇”海寿农,惩治了赃官胡道文,开仓济民,除*安良,受到广大劳苦百姓的欢迎和拥戴,队伍发展到600余人,一时声震滇东南。

张冲早年的爱国主义思想,除了反抗封建的黑暗势力之外,还表现为自发的反帝斗争。张冲曾率部袭击法国控制的滇越铁路,惩办帝国主义分子,为被害的中国群众出气,打击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正如张冲回忆说,这使“法帝国主义者恼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受尽欺压的中国老百姓拍手称快。”

对张冲武装,云南省长唐继尧多次派兵围剿,多次失利,遂决心招抚。张冲接受招抚后,先后任支队长、团长职务,坚持为老百姓做好事。

1927年2月6日,云南的四位镇守使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联合发动了反对唐继尧的“二六**”。张冲支持**,龙云取胜并担任云南省**后,论功行赏,委任张冲为第5师师长,此时张冲年仅27岁,已成为滇军中的实权人物。

1931年后张冲兼任云南盐运使,对盐政进行改革,尤其是事实“移卤就煤”工程,将元永井地区之盐卤,通过管道运往20公里外的一平浪,用煤煎盐成功,解决了云南盐业危机,为民造福。

从抗日名将到经营云南水利

抗日战争全面*发后,云南军队组成第六十军开赴前线抗日,张冲任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途中,张冲在汉口秘密会见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叶剑英、罗炳辉将军,接受了中国***的主张,坚定了靠拢***的决心。同时请求***派遣政工人员到其它**工作,创办《抗日**》报,扩大了***在他**里的影响。张冲率领的**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在威震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坚定勇猛,为全体将士所敬仰。当战斗已进行了三天三夜,面对装备优良、凶残顽固的日军,士兵几乎抵不住的时刻,张冲猛地站到高处大声喊道“我是师长张冲,大家不要跑。滇军在靖国、护国中声威赫赫,名扬四海,有光荣的传统,如果连一个小日本都打不赢,滇军的脸就丢尽了。我是师长,如果我往后退,你们用*打死我。你们谁要退,我也用*打死你们。师长敢冲锋你们敢不敢?”“敢”下面齐声高呼。一时间士气大振,士兵们在张冲的摔领下,一跃而起,以锐不可档的气势*入敌阵,最终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1938年4月,60军开往徐州,投入了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张冲所率184师坚守徐州近郊禹王山27个日日夜夜,挫败日寇的多次进攻,使滇军打出了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据当时报纸记载:“滇军*战,大展神威”。日本报纸也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而滇军60军投入战斗者35123人,伤亡18844人,超过了投入战斗人数的一半。徐州附近的禹王山战斗,使张冲获得了“抗日名将”的称号。

1938年9月底10月初,184师在保卫大武汉的阳新、排市战斗中,又给日寇以重大*伤。为此,60军改变为30军团,又扩编为**集团军后,张冲晋升为新3军军长。

1938年11月初,滇军在崇阳战役中失利,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难以避免的。张冲率新3军退往九宫山,拟与八路军联系,建立根据地打游击,但未能成功。有人把崇阳失利的责任推给张冲,并向蒋介石告密张冲“通共”。蒋介石趁机报复,“电令严办新3军军长张冲,革职*决。”后因各方面反映强烈,龙云、卢汉电报求情,周恩来出面干预,才改为**留任,旋被调回云南,实际上对张冲进行了“软禁”。

张冲回到云南,遂投身于弥勒、泸西水利事业的建设之中。云南省政府委任张冲为弥泸水利监督,并于1940年就任,他邀请邀请当时在昆明的丘勤宝、施嘉炀、冯景兰三位著名教授踏勘规划了弥勒等水库,当年就完成了**期工程,农田受益面积达2万多亩。但第二期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继续,直到解放后弥泸太平水库工程才最后完工,张充主持的**期工程为弥泸太平水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张冲关心家乡文教事业,捐资兴办了路南圭山小学(现改名为“石林民族中学”)、泸西师范学校、弥勒西山学校、泸西图书馆(原名“云鹏图书馆”)等事业。

投奔延安

抗战结束,蒋介石指使杜聿明于1945年10月3日在昆明发动**,宣布免去龙云的省**等职务。龙云不服,试图反抗,但未成功,迫于形势,龙云被迫离开云南。这件事给张冲以深刻的**。

张冲在昆明坚持反对***发动内战,支持民主运动,受到蒋介石怀疑和监视。蒋介石集团一意孤行,撕毁**协商会议决议,于1946年10月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为了安抚在东北的滇军,蒋介石特意把云南的“土著”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分配给了被特务监视的张冲。张冲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实现自己打算已久的抱负,在征得**地下党的同意后,出席“国大”。

张冲以“国大”代表身份经上海转南京。曾得到董必武的指示。这时***为争取张冲,曾派陈立夫与张冲谈话,许以“**委员”的头衔,主持滇政,但被张冲婉言谢绝。“国大”闭幕后,张冲以与夫人惠国芳关系不融洽为由,需去北平调解,乃迳赴北平。

经过**党组织的周密安排,张冲夫妇于1947年1月飞奔延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党政军**分别接见了张冲,使张冲深受感动。他一刻也不停地参观学习,并提出了加入中国***的要求。经****批准,由金城、申伯纯介绍,张冲加入中国***,这是张冲新的生命的开始。

不久,张冲被派往东北前线,先后担任东北人民***总部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等职,其主要任务是策反在东北的滇军第60军、93军。为此,张冲以“滇军老前辈、老上级的关系,多次写信给曾泽生(60军军长)和陇耀(暂编21师师长),支出滇军的危急处境和唯一出路,劝他们适时采取正义行动。”长春被***包围时,张冲写了一首诗:“专制屠夫据上京,*国殃民恨难平。死且鞭*羞与伍,诸位何苦恋贼营。”连同自己的照片,用宣传弹射入长春城,对瓦解***官兵起了积极作用。1948年11月17日,曾泽生率领60军在长春起义,张冲高兴地说:“60军有救了!”稍后,毛泽东**在北平接见张冲时说:“你们对滇军工作得不错啊!”张冲回答说:“都是党的**、党的工作,是红旗插到头上来了。”毛泽东说:“红旗插到头上,还要愿意才行;有的人要他扛,他还不愿意抗嘛!”毛泽东、党**对张冲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投身西南民族工作,倾心金沙江水利建设

筹备召开新政协时,张冲以彝族代表身份被邀请出席会议,积极参加**协商,参与新中国的筹建,并被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1949年底云南和平起义,1950年初张冲回到云南,被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兼省民委副主任,后改任副省长兼省民委主任;又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等。1954年后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云南省委委员,最后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副**。

张冲在滇、川、黔地区有很高的威望,为了搞好民族工作,张冲先在圭山(今石林县境内)作民族工作试点,然后推广到其它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张冲任凉山军政委员会**期间,认真调查研究,了解民情,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争取上层,使凉山终于最后得到全部解放,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张冲曾9次穿越险峻的虎跳峡,对于开发金沙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形成了“采用定向大*破,建筑特高特厚堆巨坝,建造巨型水利枢纽”的设想。这个设想,按照张冲的说法有五大特点:不清基、不作防渗体、不导流、不泄洪或少泄洪、不怕地震和空袭、投资少、效益低。

1978年4月,张冲第九次到虎跳峡考察,不久第十次到四川渡口(今攀枝花市)考察,要为渡口市找个理想的水利发电站站址。可是就在这次考察中他病倒了,被送回北京治疗,确诊为癌症晚期。

1980年10月30日,张冲与世长辞,享年80岁。按照其遗愿,骨灰撒在了虎跳峡。由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不息,这是张冲所走过的道路,也是张冲一生的最后总结。

个人作品

张冲九次穿越虎跳峡时,曾有感而发,留下两副对联。

其一:山顶白雪终年,山腰花木葱茏,山脚鱼戏飞瀑,山外林禾遍野,五洲四海,春夏秋冬,风光在此同时并存;水源冰川万道,水急一瞬十天,水边绝壁千仞,水截湖波百里,亿兆劳力,粮棉油煤,长流斯峡永世不绝。横幅:得天独厚。

其二:金沙江上虎跳涧,玉龙山中猫钻天。

身后评价

乌兰夫:“解放初期,张冲同志深入边疆和大小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调解民族**,疏通民族关系,团结教育少数民族爱国上层人士和***起义人员,拥护中国***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促进当时胜利完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在张冲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