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贝尔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Karl Ernst Von Baer 卡尔·安斯特·冯·贝尔(1792―1876)   德裔俄国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比较胚胎学的创始人。

,人物介绍

  1792年 2月17日生于爱沙尼亚的皮普,1876年11月28日卒于爱沙尼亚的多尔帕特。

1814年在多尔帕特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 赴德国柏林、维尔茨堡等地深造。

1817~1834年在柯尼 斯堡大学曾先后担任过解剖学副教授、动物学教授、医学院院长和校长等职务。

1826年被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

1834年到彼得堡科学院工作。

1846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比较解剖学和生理学)院士。1867年回到多尔帕特。1876年在多帕特逝世。  他对胚胎学的贡献,大多是1817~1834年在柯尼斯 堡期间完成的。他对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有深入的研究。他最早发现了脊索,提出神经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并阐明了胚膜(羊膜、绒毛膜、尿囊膜)的发育和功能,而最大的贡献则是1827年发现了哺乳类的卵。他研究了鸡的胚胎发育、胚层形成过程和脊椎动物器官发生的主 要阶段,发现了脊椎动物的胚胎在早期极其相似。他于1828、1837年先后发表《动物发生史──观察与思考》 一书系统地总结了有关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知识。他 通过精细的比较研究,指出所有脊椎动物的胚胎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在分类上亲缘关系愈近,胚胎的相似程度愈大;在发育过程中,门的特征最先出现,纲、目、科、属、种的特征随后依次出现。这就是胚胎学上的“贝尔法则”。他强调胚胎发育是渐成的而不是预成的(见胚胎学)。通过他的研究渐成论才又抬起头来。1834年后 主要致力于人类学和地理学的研究 

 Embryologist. Developed germ-layer theory of development. His "**ogenetic law" of recapitulation was a major reference point for 19th century evolutionary theory. Overextended by Meckel to imply that embryonic forms were exactly equivalent to ***** forms of more primitive species, it actually only concerned progressive specialization of organs and, therefore, progressive divergence of embryonic forms during development. Discovered the notochord; first to observe the mammalian ovum (1827). The leading scientific opponent of Darwini** in Eastern Europe during the 1860’s and 70’s. Ironically, he encouraged Anton Dohrn’s founding of the Stazione Zoologica in Naples.

主要贡献   (1)在反复解剖的基础上,发现哺乳动物的卵是在卵巢内的格拉夫氏滤泡(Graafian- follicle)中形成的,经输卵管进入子宫腔。(2)通过观察鸡胚以及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发育过程,指出胚胎发育必须经过胚层,胚层是形成身体各器官的基础。(3)在比较了几种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后指出,各种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非常相似。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先出现一般性状,后出现特殊性状,首先是“门”的特征,以后依次出现“纲”、“目”、“科”、“属”的特征,最后才出现“种”的特征。这就是有名的“贝尔定律”。(4)贝尔晚年从事人类学研究,提出了头骨的分类法。他的研究为物种的变异和进化提供了证据。他主张人种统一起源,反对黑人与白人异源的谬论。所有这些都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贝尔的著作主要有《论哺乳动物和人卵的起源》(1827)和《动物的发育》(1828)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