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塔奇曼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巴巴拉·W·塔奇曼(Babara W.Tuchman)(1912.1.30-1989.2.6)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1936年和1972年凭《八月炮火》与《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偏爱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她的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其作品深受大众读者和费正清等历史学家的推崇。

奥利弗·B·波拉克曾这样写道:“作为历史学家,塔奇曼不是在为其他历史学家们而写作;在她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

,成长经历

1912年1月30日,美国纽约,沃特海姆家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她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者和作家的巴巴拉·沃特海姆·塔奇曼。巴巴拉是莫里斯·沃特海姆(Maruice Wertheim)和其**任妻子阿尔玛·摩根索(Alma Morgenthau)的女儿。莫里斯·沃特海姆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一生伴随着财富和声望,在银行业之外,莫里斯还拥有一家杂志社(《国家杂志》The Nation Magazine),并兼任美国犹太代表大会的**。同时他还是一名艺术收藏家,业余国际象棋棋手。除了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艺术和国际象棋一直是莫里斯的最爱,他曾建立并赞助了一个名为“舞台指导”(Theatre Guild)的艺术组织,还组织过多场国际象棋赛事。莫里斯去世后,巴巴拉向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捐建了一间阅览室,并以莫里斯的名字命名。

巴巴拉的母亲阿尔玛·摩根索是老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次世界大战是担任美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大使)的女儿,小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罗斯福政府的财政部长)的妹妹。

巴巴拉的早期教育主要在以渐进式教育著称的瓦尔登中学完成,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毕业后巴巴拉进入位于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现已并入哈佛大学)继续学业,在那里她主攻历史和文学,最终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事业起点

毕业后,巴巴拉先是来到位于纽约的太平洋关系研究院(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作了一名助理研究员。1934到1935年,她被派驻日本,在此期间,她还抽出一个月的时间拜访了中国。回国前期,巴巴拉没有直接回国,而是舍近求远,经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后又经法国巴黎回到美国。

在太平洋关系研究院期间,巴巴拉作为通讯记者为《国家杂志》供稿。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她在瓦伦西亚和马德里的见闻和思考促成了她的**本书:《失落的大英帝国政策:1700年以来的不列颠和西班牙》(The Lost British Policy: Britain and Spain Since 1700,1938)。

婚姻

1940年巴巴拉嫁给莱斯特·R·塔奇曼(Lester R. Tuchman)。婚后巴巴拉随夫姓塔奇曼,并将本姓保留作为中间名,即成为现在为人所熟知的巴巴拉·W·塔奇曼。巴巴拉的丈夫莱斯特是一名内科医生,同时兼任纽约西奈山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并从事医学研究。两人婚姻非常幸福,育有三个女儿,巴巴拉为照顾三名女儿,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推掉大部分工作,在家中相夫教子,仅保留一些基本的研究工作。经过十年积累,1956年,《圣经与剑》(Bible and Sword: England and Palestine from the Bronze Age to Balfour)横空出世。

历史学研究

《圣经与剑》出版后,塔奇曼开始全身心投入历史研究和写作,其作品的出版周期也开始变得稳定,大约每四年就会有一部作品问世。虽然塔奇曼在历史学上从来没有取得过更高的学位,塔奇曼认为学术界应该倡导开放和自由的风气,枯燥无味的学术写作应该引入更加灵活生动的写作风格。

她偏爱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她的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犹太作家利弗·B·波拉克在为塔奇曼作传时曾这样写道:“作为历史学家,塔奇曼不是在为其他历史学家们而写作;在她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

塔奇曼的叙事性历史写作最终使她收到大众肯定,1963年凭讨论1914年夏天**次世界大战*发的背后**机理的《八月炮火》得到她的**个普利策奖。1972年,她再凭约瑟夫·史迪威的传记性质作品《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得到第二座普利策奖奖杯。

1978年,塔奇曼入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两年后的1980年,她的《远方之镜》(A Distant Mirror)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U.S. National Book Award)殊荣,其事业达到巅峰。

达到事业巅峰的塔奇曼担任了她母校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托管人,同时在哈佛大学、加利佛尼亚大学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Naval War College)担任讲师。虽然塔奇曼一生都没有在历史领域追求过比学术更高的学位,但她被授以像耶鲁、哈佛、纽约、哥伦比亚、波士顿等许多美国顶级大学的荣誉学位。

去世

1989年2月6日,在经历了一场中风后,塔奇曼于77岁高龄结束她丰富多彩的一生。

她因两部获得普利策奖大众历史作品《八月炮火》和《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永远被人所铭记。

现在,从前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99年已彻底并入哈佛大学)的一栋学生宿舍楼以她的名字命名。

塔奇曼法则

在《远方之镜》中,塔奇曼半开玩笑似地提出了一条被称之为“塔奇曼法则”的规律以解释历史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灾难的发生不像其在史料中记录得那样普遍。在史料中,似乎灾难似乎是一场连着一场,丝毫不给人以喘息的空间,而事实上,灾难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连续和分散的。而且,从我们的时代看来,维持稳定的力量总是比制造混*的力量要强大得多。虽然一个现代人从新闻中看到的社会是充斥着*力、犯罪、停电、断水、火车滞留、学校**、**、*物成瘾、新纳粹和**,但是,事实上,在大多数平常的日子里,或许是因为幸运,人民都会在夜里平安到家,而不会遇到新闻里提到的那些不幸。由此,塔奇曼法则当如下表述:被报道(记录下来)的事实其看上去的可悲程度比其实际上的可悲程度要多5 ―10倍。

在心理学上,塔奇曼法则被定义为“知觉准备性”(perceptual readiness)或“主观概率”(subjective proba**lity)。

著作一览

《失落的大英帝国政策:1700年以来的不列颠和西班牙》The Lost British Policy: Britain and Spain Since 1700, 1938.

《圣经与剑: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的英格兰和巴勒斯坦》Bible and Sword: England and Palestine from the Bronze Age to Balfour.1956.

《齐默尔曼电报》The Zimmermann Telegram.1958.

《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1962.

《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The Proud Tower: A Portrait of the World Before the War, 1890u20131914.New York: Macmillan, 1966.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11u201345,1970.

《中国手记》Notes from China.1972.

《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A Distant Mirror: The Calamitous Fourteenth Century.1978.

《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Practicing History: Selected Essays.1981.

《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The March of Folly: From Troy to Vietnam. 1984.

《**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The First Salute: A View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988.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