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近山 - 人物简介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副参谋长、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 - 主要经历 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9月调第三团机*连当通讯员。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连班长、排长。 1932年转为中国***党员。同年任机*连副连长、连长,**营副营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营营长。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7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营营长,9月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1934年6月至1935年8月任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战斗。 1935年5月参加长征。同年9月至1936年1月任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同年冬奉命南下,转战川康边。 1936年秋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会师。指挥所部参加山城堡战斗。同年11月至1937年8月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七六九团团长,第三八五旅副**委员。 1940年5月至1942年6月任八路军**二九师新编第八旅副旅长。 1940年6月至1941年5月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 1942年5月至1943年3月任八路军**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 1943年3月至1944年10月兼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副司令员。 1944年春调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后入****党校学习。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七大。同年11月至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副书记。参与指挥定陶、襄樊等战役。 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和**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国人民***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第十二军军长兼**委员,军党委书记、重庆市军管会委员。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委员。 1949年12月至1950年9月任川东军区副司令员、**川东区委委员(至1951年3月)、重庆市委**(至1950年12月)。 1950年6月至1953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9月至1952年9月任中国人民***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川东军区司令员,1950年11月至1952年9月任党委书记。曾任中国人民***西南军政大学川东分校校长。 1951年2月至1953年4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三兵团**副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等战役,被誉为“猛将”。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3年5月至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 1953年12月至1954年8月任**山东省委委员,1954年8月至1956年7月任**山东省委常务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七大正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3月至1959年7月任中国人民*******副司令员。 1955年5月至1959年3月任****党委委员。 1960年7月至1963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 1964年11月因生活作风问题曾经被错误降职并****。 1970年8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国人民*******副参谋长、军区顾问等。 1978年5月10日因病在南京逝世。 王近山 - 革命生涯

“我算什么?一个放牛娃!我的勇敢是向徐向前元帅学的,谋略是向刘伯承帅学的,果断是向邓小平政委学的。”――王近山

徐帅之勇

1930年,赤色风*席卷大别山。一位身上有着军事奇才成吉思汗*统、年仅15岁的蒙古族少年王文善,改掉自己文绉绉的名字加入了红军队伍。他想让自己像大山一样坚强起来,所以新名字就叫近山。

严酷的革命斗争形势使得红军干部奇缺。1931年,16岁的王近山就是在这种*雨腥风中走上连长岗位的。当上连长后,王近山就渴望打仗,拼命打仗。一次战斗,他以必死决心抱着敌人滚下悬崖,敌人死了,自己却没能如愿“光荣”。战友们从此送给他一个外号:“王疯子”。在残酷的战争中,王疯子不仅没有死,反而迅速从连长升到营长,又从营长升到团长。更为幸运的是,他站到了徐向前元帅这棵军事巨树之下。徐帅作战,勇字当头,每当战局僵持或者危急时,他总是领着旗手和号手,屹立在战斗最紧张、最危险的地方。在他的影响下,红四方面军的将士多喜欢死打硬拼,敢打硬仗,不怕恶仗。

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迎击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身为红28团团长的王近山提刀挎*冲锋在一线。在防御战中,28团几乎拼光了,团长仍然屹立在战斗最前沿的红旗下。次年夏,红**入反攻,28团孤军追亡逐北,误入有名的“傻儿师长”范绍曾部重重包围中,王近山浑身是胆,提刀跃马,率领全团左右斩*。敌人魂飞胆丧,整整一个旅被红军一个残缺不全的团包了饺子。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又在江油和川军展开恶战,一股敌军突然突破红4军防守阵地,向红军阵地纵深发展。军长许世友连忙投入作为预备队的28团发起反冲锋。王近山接到命令后,当即带领人马扛着大旗、端着刺刀向敌人冲去。弹雨中,王近山胸部中弹,当即陷入昏迷状态,被抬下阵地,**士气受到影响。总指挥徐向前见状,提着手*冲了上去,边冲边高声呼喊着爱将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王近山很快被主帅的呼声唤醒,当发现自己不在红旗身边,当即命令战士把他抬回红旗下,重新指挥战斗,直到头部被一颗子弹击中,昏倒在徐帅身边。强将手下无弱兵!看着已成*人的娃娃团长,徐帅心中又爱又怜。后来,由于长期受刘伯承元帅的耳濡目染,王近山作战更多的是喜欢动心思,但是在许多关键性战斗战役中,还是透闪着王近山独有的“疯劲”。

1946年9月的定陶战役大杨湖之战,是刘邓大军出兵太行山后**场恶仗。开战前,邓小平政委采取激将法,声称此战打不好,就退回太行山去。6纵司令员王近山主动请战:“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我就不回来见你们!”王近山言必行、行必果。为争夺大杨湖,6纵成连成营甚至成团牺牲,仍然攻势不减,最终摧垮了国军精锐赵锡田整3师的战斗意志。

1953年抗美援朝上甘岭之战,是***迄今为止进行的现代化程度最高也是场面最残酷的阵地战。还是这个王疯子指挥12军、15军同优势美军展开士气和意志的较量,最终打垮了钢多气少的美国大兵。在长达23年的*与火的洗礼中,王疯子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裹满全身的战伤见证了一代虎将的赫赫战功。

刘帅之谋

抗战*发后,红四方面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重点向师长刘伯承介绍了爱将王近山:“近山同志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虎将,他打仗勇敢、顽强,敢打硬仗、恶仗……” 不久,在129师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刘帅看着头上仍然*露着伤疤的拼命三郎、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心思一动,决定以点评王疯子为契机给部将们讲讲为将之道。

刘帅首先肯定王疯子的优点:“一人投命,足惧万夫。我们***人打仗就应该有近山同志不要命的那股疯劲。”王近山倍感受用,刘帅却话锋一转:“指挥员又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个冲锋陷阵的士兵,因为你还要发号施令,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光有吕布之勇,夏侯之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子房(张良)之谋,孔明之智……”王近山白皙的脸庞渐渐变红了,最初的自豪慢慢变得有点自卑。刘帅显然注意到王疯子的表情变化,思维再次跳跃:“当然,一个人的谋与智,不是天生的,而是学习与实践的结果。”接着,刘帅给王近山讲了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在主帅孙权的鼓励下勤学兵书、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典故。刘帅鼓励年青的部将们说:“你们也不过二三十岁,只要肯用心学,决不会比吕蒙差!”

刘帅是有名的儒将,谈兵论战,旁征博引,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每次讲话都是魅力十足的演讲,引得无数部将竞折腰。一个深夜,王近山鼓起勇气敲开了师长之门,向首长借学习资料,他决定成为八路军中的阿蒙。在刘帅这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的指点下,王近山作战艺术开始出现质的飞跃,渐渐从粗线条的猛张飞成为智勇双全的吕蒙。每次战斗前,王近山总是通盘考虑,有时还会在师长刘伯承或旅长陈赓面前提出独到见解。于是,王近山又有了新外号:吴下阿蒙。

1948年7月,刘邓大军决定分兵攻打襄阳。襄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与汉江对岸的樊城互成犄角,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也曾在襄阳城下屡屡受挫。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对此大为叹服,大笔一挥,把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地四川钓鱼城改为襄阳城。蒋介石也深知襄阳的战略意义,特派大特务头子康泽坐镇襄樊。康泽到襄阳后,采取守襄必守山的古训,大量修筑山头防御工事。

刘伯承派王近山率6纵西出汉水,进围襄阳,自己稳坐中军帐。王近山到襄阳外围后,哈哈一笑,决定打破常规,采取撇山攻城的方案,只以小**监视山头敌军,使其不敢*离工事,以主力直取襄阳城。方案报至刘邓处,刘伯承笑道:“襄阳已在我掌中了!”6纵从7月9日攻城,一个星期后就拿下了当年蒙古人花了5年才打下的襄阳城,朱德总司令称之为“小型模范战役”,刘伯承在战后讲评中说:“在襄阳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6纵起主导作用。”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长期战争生涯中,王近山不断给他的老师以惊喜。“让老**啃骨头,让新**吃肉”,这是王近山在八年抗战中自己总结的一条带兵经验,后被129师推广。王近山的6纵后来成为一支劲旅,并独立解放鄂西北重镇襄阳,也与王近山善于带兵有关。

邓政委之断

129师师政委邓小平向以行事果断著名,他的作风也在王近山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1943年秋,刘邓首长交给王近山一道作业:由于蒋介石妄图袭击陕甘宁边区,**命令王近山带领386旅第16团迅速秘赴延安并扩编**,保卫党**;同时护送一批干部及家属转移到大后方。这是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一方面上级要求尽快到达延安,路上尽量减少战斗,甚至不得战斗;另一方面沿途又因为日军即将进行扫荡,根据地外围布满了封锁线,不得不战斗;更重要的是16团还要拖家带口,保护大批非战斗人员,不能利索地投入战斗。王近山却胸有成竹,所有人马化装成普通老百姓,离开太行山,在敌人眼皮底下迅速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封锁线。10月下旬,**到达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王近山却不走了。韩略村地形险要,是天然的伏击战战场;而且根据情报,日军经常大摇大摆经过该村调动兵力。王近山决定把老首长陈赓“路上不要求战斗”的指示撇到一边,准备在此狠狠教训教训日本人。**迅速展开部署:侦察、警戒、埋伏……整个晚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次日上午,日军13辆汽车旁若无人地进入16团预设的地狱。一声*响过后,王近山振臂高呼:“跟我来,冲啊!”不到3个小时,120多个日军除3人逃*外,悉数就歼。

王近山见好就收,善后工作交给地方武装处理,**迅速转移。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却炸了锅。原来,16团消灭的这股日军并非普通的小分队,而是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茨从各地抽调的100多名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战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准备赴太岳前线观战,结果刚走到韩略村就见了阎王。冈村宁茨获悉后,*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共军!”由于王近山早料到日军会来报复,大**又化整为零,3000多日军连16团的影子也没找到。

王近山 - 人物个性

王近山将军,湖北红安人,慈眉善眼,面如敷粉,举止斯文,乍见如“白面书生”。但他性格*烈,性之所至,师莫能谕,父莫能劝,虎狼莫能阻,刀斧莫能劫,鬼神莫能惊,雷霆莫能撼,故有“王疯子”之名。

王近山性格刚烈,领队作战,最不怕死,一到战斗紧急的关头,他驳壳*一挥,往往就置生死而不顾,冲锋在前,拼*最猛,在红30团七八个“猛子”里数**,名声不小。这年春夏之交,红10师在泼皮河镇子与敌军相遇。红30团奉命夺取北山头。扼守该山头的是刘峙部第12师,兵强马壮,装备精良,且又居高临下,炮弹和机*像火舌一样封锁着上山之路,红军一拨一拨冲上去又倒下,可山头还是久攻不克……“我上,我们连上!”没等团长王宏坤答应,王近山就已经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了,战士们见连长冲在最前面,“呼啦”一声跟着往上冲。山上的敌军被这群*法极准又不怕死的人震住了。王近山率全连猛冲上来,随即近战肉搏,与敌兵扭成一团。在生死的肉搏战中,王近山边砍还边骂人:“老子不信今天就打不死你!见鬼去吧!”他一下一个,一下一个,可是一个高个子敌兵,他连砍了几刀竟然都没砍着,刀刀失控;突然他一发狠,竟然撒起疯来,什么也不顾,把大刀一扔冲上前去抱住他就往十几丈高的悬崖下滚去,两人一起从悬崖上掉下。落地后,他头上被尖石穿了一个洞,*流满脸。他醒过来后,仍咬紧牙关,以惊人的毅力拔出手*,“当当”两*将敌人打死,然后又骂了句:“我看你不死!”

王近山战功赫赫,但并非没有缺点。在没有了硝烟的世界中,他感到非常不适应。性格*烈,使他在战场上多次要*毙警卫员武安良(警卫员阻止他上前线),在建国初期,将军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而这个大学生竟是自己的小姨子!

王近山将军喜读兵书,案头常摆书有《隆美尔战时文件》、《斯巴达克思》、《太平洋争夺战》、《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回忆和思考》、《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等,常说:“参谋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

王近山 - 人物评价

李德生上将、尤太忠上将言:王近山将军指挥作战,必得派六七位警卫员跟随,否则他会冲到敌人阵地上去。某次攻城受阻,王近山亲扛梯子欲上。警卫员阻拦,将军竟*跳如雷。

邓小平曾说: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在许多艰苦战斗中最后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毛**曾说过:129师有个‘王疯子’,很能打仗!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

在二野,每当刘伯承、邓小平遇到大仗、恶仗、硬仗,**个想到的就是王近山。邓小平说:“不是疯,是革命英雄主义。”

杨尚昆晚年说:“有的同志打江山很勇敢,坐江山就不行了。”王近山打江山没的说,一坐江山就坐出了个生活作风问题。那时候的生活作风可是不得了的天大的事情,而且,因为一个女人连官都不要了,这在当时来看不是什么英雄好汉的举动,而是对革命不负责的态度 ,在毛泽东这些人看来更是显得“没出息”。

王近山到延安后,任陕甘宁留守兵团新4旅旅长。毛泽东接见了新4旅的**干部,毛泽东握着王近山的手说: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啊!谈到韩略村战斗,毛泽东表扬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能抓住战机打了个漂亮仗。

刘伯承称赞王近山是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

邓小平称赞王近山骁勇善战,战功卓著。

徐向前评价王近山打仗勇敢顽强,指挥果断,机动灵活;有压倒敌人的气概,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条件多么艰苦,从不叫苦;他敢打硬仗、恶仗,有时伤亡很大,也能顽强支撑局面,坚决完成任务。

1992年,邓小平为纪念军事科学院出版的纪念王近山的文集题写书名:“一代战将”。他对“王疯子”的诠释是: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刘伯承说:一人投命,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点疯劲,没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

王近山 - 个人荣誉

中将军衔

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章

一级解放勋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