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璐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斋,张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乡试列副贡;五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授为国子侍讲,擢国子祭酒,迁詹事府少詹事;七年,擢江苏学政;十年,典浙江乡试;十一年,擢礼部侍郎,再督江苏学政。乾隆九年(1744),主持江西乡试,后辞职还乡,被称颂为“三朝旧臣,后进楷模”;十年,病逝桐城。一生好学,诗宗唐名家、文法宋诸子,著有《咏花轩制义》、《咏花轩诗集》传世。  介绍张廷璐是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雍正的老师)的第三子,张廷玉的弟弟。  清朝榜眼,于康熙五十七年及第,是戊戌科。生于1675年,卒于1745年。谥号文端。  康熙五十七年,张廷璐殿试被拔为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进入内廷。  雍正元年,张廷璐以詹事府中允,外出典试福建乡试。四月,充日讲起居注官,值南书房,迁翰林院侍读学士。雍正五年,以侍讲出任会试同考官,累迁为侍讲学士,后提督河南学政。因封邱生员-一事被罢官。不久授任讲侍,升迁国子监祭酒令将军及提,又任詹事府詹事。雍正十年,升礼部侍郎,任江苏学政。雍正十年,任浙江乡试主考官。雍正十一年,仍任江苏学政。  乾隆六年,任吏部侍郎,典试江西乡试。乾隆九年,辞官归乡,第二年逝世。  生平张廷璐,字宝臣,号*斋,安徽桐城人。  康熙时期康熙戊戌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有《咏花轩诗集》。张廷璐是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雍正的老师)的三子,张廷玉的弟弟。康熙时在南书房任侍讲学士。  雍正时期雍正元年,他督办河南学政,当时封邱县令违制,在临试前强迫考生去修河,影响备课,考生们准备集体-。经过张廷璐说服,恢复科教。但当地官吏已将-事上报朝廷,张廷璐被**。不久查明-,张廷璐恢复原职,后又被提升。曾主持过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典试。  雍正七年,张廷璐出任江苏学政。  乾隆时期雍正帝于十三年八月病逝,乾隆帝即位。当年10月,乾隆下令更换各省学政,但张廷璐奉旨继续留任江苏学政。张廷玉奏请张廷璐已在任六年,请另派员继任。乾隆帝面谕:“江苏学政紧要,甲于天下,张廷璐久于此位,声名甚好,已著有成效矣。朕即位之初,岂肯舍此可信者,而另用他员耶?”因之,张廷璐又续任三年,共在江苏学政位九年,选拔了不少人才。  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古诗源》、《唐诗别裁》等名著作者)即系由张廷璐选中者。乾隆三年,调回朝,升任礼部侍郎,一直到致仕(退休)回桐城,终年71岁。  评价雍正元年、二年,张廷玉担任过两次会试正考官。张廷璐担任过雍正元年会试同考官,从未担任过正考官。张廷璐就是这样一个忠于职守,在雍正、乾隆两朝都深得信任,并且是高级**。

  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斋,张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乡试列副贡;五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授为国子侍讲,擢国子祭酒,迁詹事府少詹事;七年,擢江苏学政;十年,典浙江乡试;十一年,擢礼部侍郎,再督江苏学政。乾隆九年(1744),主持江西乡试,后辞职还乡,被称颂为“三朝旧臣,后进楷模”;十年,病逝桐城。一生好学,诗宗唐名家、文法宋诸子,著有《咏花轩制义》、《咏花轩诗集》传世。  介绍张廷璐是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雍正的老师)的第三子,张廷玉的弟弟。  清朝榜眼,于康熙五十七年及第,是戊戌科。生于1675年,卒于1745年。谥号文端。  康熙五十七年,张廷璐殿试被拔为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进入内廷。  雍正元年,张廷璐以詹事府中允,外出典试福建乡试。四月,充日讲起居注官,值南书房,迁翰林院侍读学士。雍正五年,以侍讲出任会试同考官,累迁为侍讲学士,后提督河南学政。因封邱生员-一事被罢官。不久授任讲侍,升迁国子监祭酒令将军及提,又任詹事府詹事。雍正十年,升礼部侍郎,任江苏学政。雍正十年,任浙江乡试主考官。雍正十一年,仍任江苏学政。  乾隆六年,任吏部侍郎,典试江西乡试。乾隆九年,辞官归乡,第二年逝世。  生平张廷璐,字宝臣,号*斋,安徽桐城人。  康熙时期康熙戊戌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有《咏花轩诗集》。张廷璐是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雍正的老师)的三子,张廷玉的弟弟。康熙时在南书房任侍讲学士。  雍正时期雍正元年,他督办河南学政,当时封邱县令违制,在临试前强迫考生去修河,影响备课,考生们准备集体-。经过张廷璐说服,恢复科教。但当地官吏已将-事上报朝廷,张廷璐被**。不久查明-,张廷璐恢复原职,后又被提升。曾主持过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典试。  雍正七年,张廷璐出任江苏学政。  乾隆时期雍正帝于十三年八月病逝,乾隆帝即位。当年10月,乾隆下令更换各省学政,但张廷璐奉旨继续留任江苏学政。张廷玉奏请张廷璐已在任六年,请另派员继任。乾隆帝面谕:“江苏学政紧要,甲于天下,张廷璐久于此位,声名甚好,已著有成效矣。朕即位之初,岂肯舍此可信者,而另用他员耶?”因之,张廷璐又续任三年,共在江苏学政位九年,选拔了不少人才。  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古诗源》、《唐诗别裁》等名著作者)即系由张廷璐选中者。乾隆三年,调回朝,升任礼部侍郎,一直到致仕(退休)回桐城,终年71岁。  评价雍正元年、二年,张廷玉担任过两次会试正考官。张廷璐担任过雍正元年会试同考官,从未担任过正考官。张廷璐就是这样一个忠于职守,在雍正、乾隆两朝都深得信任,并且是高级**。

人物关系: 父亲: 张英 (1637~1708)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 儿子: 张若震 (?~1755) 兄弟: 张廷玉 (1672~1755) 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侄子: 张若澄 张若霭 (1713~1746) 张若�s (1728~1802) 张若�� (1703~1787) 同年(公元1675年)出生的名人: 刘於义 (1675~1748) 江苏省常州武进 陈祖范 (1675~1753) 江苏省苏州常熟 佟国桢 (1675~1679) 辽宁省抚顺 蒋涟 (1675~1758)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 许廷�U (1675~1760) 江苏省苏州吴中 + 更多公元16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745年)去世的名人: 张鹏� (1688~1745) 上海市嘉定 李馥 (1662~1745) 清藏书家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 郝玉麟 (?~1745) 辽宁省 斯威夫特 (1667~1745) 英国著名文学家 欧洲英国 陶正靖 (1682~1745) 江苏省苏州常熟 楼俨 (1669~1745)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 + 更多公元1745年去世的名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