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镛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安徽歙县人。由于他一切言行举止,寸步不离经典,所以官运亨通,乾隆时官居侍读学士;嘉庆朝拜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曾“代君三月”;到了道光时,又为军机大臣,晋升武英殿大学士,充-房总师傅,入值南书房,赐太子太傅衔,并且绘形图影于紫光阁,列为国家功臣,堪称权倾朝野,显赫无比。道光十五年(1835),曹振镛死,道光皇帝为表彰其“品节”,特旨赐谥“文正”,更是身后殊荣。须知在封建社会,死后能够赐谥“文正”的,堪称寥寥无几,曹振镛仕途之顺,作为三朝元老而不倒,最后以至高无上的“文正”美谥善终,实属历代罕见。  曹振镛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清代罕有的“恩遇极隆,身名俱泰”的“不倒翁”,与他的为官之道大有关系。他为人十分圆滑,尤其懂得见风使舵,终生恪守“多磕头,少说话”的做官“六字诀”,是一个典型的唯唯诺诺、帝云亦云和一切以皇帝意志为转移的奴才型官僚。有一次,他的一个门生被调入京,前来向他请教做官诀窍,他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表现出十足的奴才性格。  道光皇帝继位以后,日夜沉浸在酒 中,懒理朝政,不耐看“高盈数尺”的奏折,但又担心臣子们趁机蒙*自己,更怕假手于人会导致大权旁落,因此深感为难。于是他把曹振镛叫来,问曹有何良策,曹振镛为迎合“圣心”,便出谋划策说:“皇上几暇,但抽阅数本,见有点画缪误者,即用朱笔抹出。发出后,臣下传观,知已览所及,细微不遗,自不敢迨忽从事矣。”既不用看许多,又能够让臣子知道皇帝连错别字这样的小缪误都能看出来,从而根本不敢蒙*皇帝,这种馊主意堪称一举两得,当然能够讨得皇帝欢心,于是道光皇帝大喜,又给曹振镛加官进爵。只是此风一出,一时间臣子们就把心思全部放在练习书法上,所有奏折都是工工整整的楷书,至于内容就不在乎了,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是只看书写不看内容的。曹振镛首倡的这种恶习很快就波染到科举考试上,只要楷书出色的都能够录取,举子们当然也就不重视考试内容了,结果选***的-大部分都是绣花枕头式的草包和只知道奔走利禄的蛀虫。因此,当时就有人评论说:“道光以来,世风柔靡,实本于此。”可见曹振镛的恶作剧,实在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曹振镛虽然还不是很大的-,但他也是个可贪就贪的利禄之徒。他的贪主要表现在以各种所谓“人情来往”的名义收取重礼,其一是借用自己几乎每科科考都是总主考的帽子,门生故旧特别多,经常以“恩师”的身份收取重礼,如名人书画、珍稀古书、各种古董等,所以他家门口经常是车水马龙,家里是门庭若市,来者全是有所托的送礼之人;其二是冬夏两季,大肆收取各地-的所谓“炭敬”(取暖烤火费)、“冰敬”(防暑降温费),敛财也很多。虽然他上面有道光皇帝宠护着,但是仍然有人对他的伪君子言行十分不满,所以他刚死后不久,就有人借用他的“文正”谥号写了一副讽刺对联送到他府上,假借吊唁名义一针见*地揭露了他的真面目。其联曰:  焉用文,阅试卷偏旁必黜,是以谓之文;  奚有正,收炭敬细大不捐,则不得其正。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安徽歙县人。由于他一切言行举止,寸步不离经典,所以官运亨通,乾隆时官居侍读学士;嘉庆朝拜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曾“代君三月”;到了道光时,又为军机大臣,晋升武英殿大学士,充-房总师傅,入值南书房,赐太子太傅衔,并且绘形图影于紫光阁,列为国家功臣,堪称权倾朝野,显赫无比。道光十五年(1835),曹振镛死,道光皇帝为表彰其“品节”,特旨赐谥“文正”,更是身后殊荣。须知在封建社会,死后能够赐谥“文正”的,堪称寥寥无几,曹振镛仕途之顺,作为三朝元老而不倒,最后以至高无上的“文正”美谥善终,实属历代罕见。  曹振镛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清代罕有的“恩遇极隆,身名俱泰”的“不倒翁”,与他的为官之道大有关系。他为人十分圆滑,尤其懂得见风使舵,终生恪守“多磕头,少说话”的做官“六字诀”,是一个典型的唯唯诺诺、帝云亦云和一切以皇帝意志为转移的奴才型官僚。有一次,他的一个门生被调入京,前来向他请教做官诀窍,他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表现出十足的奴才性格。  道光皇帝继位以后,日夜沉浸在酒 中,懒理朝政,不耐看“高盈数尺”的奏折,但又担心臣子们趁机蒙*自己,更怕假手于人会导致大权旁落,因此深感为难。于是他把曹振镛叫来,问曹有何良策,曹振镛为迎合“圣心”,便出谋划策说:“皇上几暇,但抽阅数本,见有点画缪误者,即用朱笔抹出。发出后,臣下传观,知已览所及,细微不遗,自不敢迨忽从事矣。”既不用看许多,又能够让臣子知道皇帝连错别字这样的小缪误都能看出来,从而根本不敢蒙*皇帝,这种馊主意堪称一举两得,当然能够讨得皇帝欢心,于是道光皇帝大喜,又给曹振镛加官进爵。只是此风一出,一时间臣子们就把心思全部放在练习书法上,所有奏折都是工工整整的楷书,至于内容就不在乎了,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是只看书写不看内容的。曹振镛首倡的这种恶习很快就波染到科举考试上,只要楷书出色的都能够录取,举子们当然也就不重视考试内容了,结果选***的-大部分都是绣花枕头式的草包和只知道奔走利禄的蛀虫。因此,当时就有人评论说:“道光以来,世风柔靡,实本于此。”可见曹振镛的恶作剧,实在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曹振镛虽然还不是很大的-,但他也是个可贪就贪的利禄之徒。他的贪主要表现在以各种所谓“人情来往”的名义收取重礼,其一是借用自己几乎每科科考都是总主考的帽子,门生故旧特别多,经常以“恩师”的身份收取重礼,如名人书画、珍稀古书、各种古董等,所以他家门口经常是车水马龙,家里是门庭若市,来者全是有所托的送礼之人;其二是冬夏两季,大肆收取各地-的所谓“炭敬”(取暖烤火费)、“冰敬”(防暑降温费),敛财也很多。虽然他上面有道光皇帝宠护着,但是仍然有人对他的伪君子言行十分不满,所以他刚死后不久,就有人借用他的“文正”谥号写了一副讽刺对联送到他府上,假借吊唁名义一针见*地揭露了他的真面目。其联曰:  焉用文,阅试卷偏旁必黜,是以谓之文;  奚有正,收炭敬细大不捐,则不得其正。  

   曹振镛相关 谥号为“文正”的历朝名人 清道光朝军机大臣   同年(公元1755年)出生的名人: 郝懿行 (1755~1823)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 谭爱莲 (1755~?)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 辛绍业 (1755~1814)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 孔志圣 (1755~1822)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灌阳 戴衢亨 (1755~1811) 西江四戴,清朝兵部尚书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 + 更多公元175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35年)去世的名人: 沈绍安 (1767~1835)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端顺固 主 (1825~1835) 北京市东城区 蔡继绅 (1745~1835)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玛拉特・松筠 (1754~1835) 内蒙古自治区 徐经 (1750~1835) 江苏省无锡江阴 张井 (?~1835) 陕西省延安 + 更多公元1835年去世的名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