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声(1903~1994),曾用名张谲骏,河南荥阳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 张伯声父亲张铭宸,为河南省议员,南阳中学监督。张伯声幼年就学于农村,经常参与农事,深知农民疾苦。1913年,进荥阳县城高小学习,喜爱自然地理。1917年考取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同年进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6年,他在清华毕业,遂被公费保送赴美留学。 张伯声先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不到两年就提前毕业,获硕士学位。随后考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化学。1928年3月,他报考芝加哥大学地质系研究部,开始跟随著名的岩石学家约翰逊教授、构造地质学家坎伯仑教授攻读地质系专业。次年,张伯声转入斯坦佛大学地质系研究部,受到地质学家维里斯教授、布莱克卫尔德教授的精心指导。1930年5月,因家事-中断学业回国。 回国后,张伯声到焦作工学院任教授,此后转教于河南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和北洋工学院。抗战*发后,他随北洋工学院从天津内迁西安(西安临时大学),不久又迁至陕南汉中(西北联合大学),联合大学解体后他在城固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两校任教,1939年兼任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教授、系主任。抗战胜利后任西北大学地质系系主任。1949年初,驻西安的-军政要员南逃,他同当时的西北大学校长、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却一直守护着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伯声被任命为西北大学理学院院长。1951年起,历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兼岩矿教研室主任、中国区域地质研究室主任和西北大学教务处长、副校长等职。1980年11月,调西安地质学院任院长,1983年后任名誉院长及地质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 在执教期间,他还致力于地质科研及实践,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为国家地质学理论和矿产事业做出特殊的贡献。他的地质科研及实践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地质矿产工作;二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三是对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四是有关地震地质的研究;五是创立了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在全国第二届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上,张伯声“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被公认为中国地质学界五大构造学派之一。世界地质学界将其称为“盛开在地质科学园地里的奇葩”。张伯声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0员。20世纪60年代初,光荣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作为教育界的优秀代表成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分别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获先进个人和科研项目两个奖状;1979年和1985年他**的两个科研项目分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年被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委员(即后来的院士);1990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伯声的代表论著有《波浪状镶嵌构造》、《辩证的地质学》、《豫西煤田地质》、《从黄土线说明黄河河道的发育》、《中国东部地质构造基本特征读后》、《难忘家乡山水情》、《中国大地构造图》等。他的“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先后荣获陕西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和国家科技二等奖(1984年)。 1942年,张伯声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0。曾任九三学社西安分社主任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四、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 来源:九三学社**宣传部
相关院校: 清华大学 同年(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 柯与参 (1903~1978) 甘肃省庆阳宁县 袁渊 (1903~1992) 中国人民***开国少将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 陆小曼 (1903~1965) 民国十大才女 江苏省常州武进 李新汉 (1903~1931)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 徐全 湖北省仙桃 + 更多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 曹光琳 (1917~1994) 中国人民***少将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 巫金锋 (1914~1994) 中国人民***少将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 张秀熟 (1895~1994)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 田洋 (1934~1994) 贵州省贵阳开阳县 高文华 (1905~1994)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 骆宾基 (1917~1994)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 + 更多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张伯声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张伯声(1903~1994),曾用名张谲骏,河南荥阳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 张伯声父亲张铭宸,为河南省议员,南阳中学监督。张伯声幼年就学于农村,经常参与农事,深知农民疾苦。1913年,进荥阳县城高小学习,喜爱自然地理。1917年考取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同年进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6年,他在清华毕业,遂被公费保送赴美留学。 张伯声先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不到两年就提前毕业,获硕士学位。随后考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化学。1928年3月,他报考芝加哥大学地质系研究部,开始跟随著名的岩石学家约翰逊教授、构造地质学家坎伯仑教授攻读地质系专业。次年,张伯声转入斯坦佛大学地质系研究部,受到地质学家维里斯教授、布莱克卫尔德教授的精心指导。1930年5月,因家事-中断学业回国。 回国后,张伯声到焦作工学院任教授,此后转教于河南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和北洋工学院。抗战*发后,他随北洋工学院从天津内迁西安(西安临时大学),不久又迁至陕南汉中(西北联合大学),联合大学解体后他在城固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两校任教,1939年兼任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教授、系主任。抗战胜利后任西北大学地质系系主任。1949年初,驻西安的-军政要员南逃,他同当时的西北大学校长、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却一直守护着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伯声被任命为西北大学理学院院长。1951年起,历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兼岩矿教研室主任、中国区域地质研究室主任和西北大学教务处长、副校长等职。1980年11月,调西安地质学院任院长,1983年后任名誉院长及地质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 在执教期间,他还致力于地质科研及实践,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为国家地质学理论和矿产事业做出特殊的贡献。他的地质科研及实践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地质矿产工作;二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三是对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四是有关地震地质的研究;五是创立了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在全国第二届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上,张伯声“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被公认为中国地质学界五大构造学派之一。世界地质学界将其称为“盛开在地质科学园地里的奇葩”。张伯声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0员。20世纪60年代初,光荣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作为教育界的优秀代表成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分别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获先进个人和科研项目两个奖状;1979年和1985年他**的两个科研项目分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年被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委员(即后来的院士);1990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伯声的代表论著有《波浪状镶嵌构造》、《辩证的地质学》、《豫西煤田地质》、《从黄土线说明黄河河道的发育》、《中国东部地质构造基本特征读后》、《难忘家乡山水情》、《中国大地构造图》等。他的“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先后荣获陕西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和国家科技二等奖(1984年)。 1942年,张伯声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0。曾任九三学社西安分社主任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四、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 来源:九三学社**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