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园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孙伏园(1894―1966),原名福源,字养泉,笔名伏、伏庐、柏生、桐柏、松年等,绍兴市区人。清宣统三年(1911),在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曾写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并改用阳历为内容的作文,得监督(校长)鲁迅“嬉怒笑骂皆成文章”八字批语,受到鼓励。1918年,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旁听,次年转为正科生,再次成为鲁迅学生。在北大时,参加文学团体新潮社,兼任北京《国民公报》副刊。1920年,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次年又兼北京《晨报》副刊,人称“副刊大王”。鲁迅的《阿Q正传》在该报首次发表连载。  1924年,成为以鲁迅为首的《语丝》社主要成员。后又受邵飘萍邀请主编《京报副刊》。是年,以记者身份陪同鲁迅赴西安讲学。1926年下半年,与鲁迅离京去厦门大学工作,任国学研究院部干事。又随鲁迅去广州,任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1927年3月去武汉,任《**日报》副刊。同年冬回上海,创办嘤嘤书屋,出版《贡献》半月刊。1928年,主编《当代》,旋赴法国留学。1931年回国,应华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邀请,出任文学部主任,长期在河北定县致力于平民教育工作。1937年,出任湖南衡生实验县县长。1939年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后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计委员兼《士兵月报》社社长,齐鲁大学国文系主任,大竹乡村工作人员训练班主任,创办中外出版社。抗战胜利后,任四川华西大学及四川大学教授,主编《新民晚报》副刊。建国后,任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馆长。  其作品,散文有1942年结集出版的《鲁迅先生二三事》。游记,其代表作有《伏园游记》及与孙福熙、曾仲鸣合著的《三湖游记》等。

  孙伏园(1894―1966),原名福源,字养泉,笔名伏、伏庐、柏生、桐柏、松年等,绍兴市区人。清宣统三年(1911),在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曾写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并改用阳历为内容的作文,得监督(校长)鲁迅“嬉怒笑骂皆成文章”八字批语,受到鼓励。1918年,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旁听,次年转为正科生,再次成为鲁迅学生。在北大时,参加文学团体新潮社,兼任北京《国民公报》副刊。1920年,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次年又兼北京《晨报》副刊,人称“副刊大王”。鲁迅的《阿Q正传》在该报首次发表连载。  1924年,成为以鲁迅为首的《语丝》社主要成员。后又受邵飘萍邀请主编《京报副刊》。是年,以记者身份陪同鲁迅赴西安讲学。1926年下半年,与鲁迅离京去厦门大学工作,任国学研究院部干事。又随鲁迅去广州,任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1927年3月去武汉,任《**日报》副刊。同年冬回上海,创办嘤嘤书屋,出版《贡献》半月刊。1928年,主编《当代》,旋赴法国留学。1931年回国,应华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邀请,出任文学部主任,长期在河北定县致力于平民教育工作。1937年,出任湖南衡生实验县县长。1939年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后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计委员兼《士兵月报》社社长,齐鲁大学国文系主任,大竹乡村工作人员训练班主任,创办中外出版社。抗战胜利后,任四川华西大学及四川大学教授,主编《新民晚报》副刊。建国后,任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馆长。  其作品,散文有1942年结集出版的《鲁迅先生二三事》。游记,其代表作有《伏园游记》及与孙福熙、曾仲鸣合著的《三湖游记》等。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年(公元1893年)出生的名人: 傅东华 (1893~1971) 浙江省金华东阳市 顾颉刚 (1893~1980) 现代历史学家 江苏省苏州姑苏区 洪煨莲 (1893~198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马廉 (1893~1935) 浙江省宁波 丁锡田 (1893~1941) 山东省潍坊潍城区 + 更多公元189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钟纪明 (1906~1966) 湖北省武汉江汉区 艾思奇 (1910~1966) 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云南省保山腾冲 冈村宁次 (1884~1966) 侵华日军战犯,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 亚洲日本 刘庆祥 (1919~1966) 山东省济南 辛葭舟 (1898~1966) 山东省济南章丘 袁天枢 (1920~1966) 山东省济南章丘 + 更多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