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宝(1094~1170) 王大宝,字元龟,宋代潮州海阳县登瀛(今广东潮州市归湖镇)人。先祖由福建温陵(今泉州)迁漳浦,再迁广东饶平,后定居于海阳。早年参加科举考试,南宋建炎二年(1128)廷试第二,中榜眼,授南雄州教授。 绍兴初年,任枢密院计议。绍兴八年(1138),差监登闻鼓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十年(1140),抗金名相赵鼎贬谪潮州,时王大宝适归潮家居,与赵共研《论语》。赵赞叹王的文章学识。王大宝知连州时又结识抗金名将张浚。改任袁州知州时,曾进《诗书易解》,高宗阅后颇为赞赏,任命为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其后历任直敷文阁、温州知州、提点福建刑狱、提点广东刑狱等官。 孝宗即位,重新起用张浚为枢密使,同时任王大宝为礼部侍郎。不久擢升为右谏议大夫,上疏弹劾参知政事汪澈督师荆襄,“不能节制,坐视官军堕敌方城之败”,于是孝宗罢黜汪澈参知政事之职。 隆兴元年(1163)张浚复起,督师北伐,王积极支持张浚的军事行动。五月,宋军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县),旋溃败于符离(今安徽宿县境内),抗金形势逆转,主和派纷纷攻击张浚。王大宝顾全大局,向孝宗进言:“危疑之际,非果断持重,何以息横议。”孝宗采纳了他的建言,暂时稳定了局势。但同年十二月,汤思退擢为左相,议罢张浚都督府之职,与金国媾和。王3次上奏,直言谏止议和。由于孝宗听信媾和主张,翌年四月,张浚的江淮都督府被撤销,王也免去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官职。不久,金兵乘虚渡淮南侵,南宋已无力却敌,于隆兴二年十二月与金国签订和约,屈辱妥协,承认金、宋为“叔侄之国”。当时朝野上下皆“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大学生张观等70余人上 书主张立斩误国的汤思退,起用胡铨、王大宝。乾道元年(1165),朝廷起用王为礼部尚书。六年四月十三日,病逝,赠谥大中大夫。著作有《周易证义》10卷、《书解》、《毛诗国风证义》6卷、《诗解》、《经筵讲义》2卷、《谏垣奏议》、《王元龟遗文》15卷等,均已亡佚。
王大宝相关 王大宝墓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 同年(公元1094年)出生的名人: 王昱 (1094~1095) 清代画坛小四王 江苏省苏州太仓 杨无咎 (1094~1169)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 金安节 (1094~1170)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 成闵 (1094~1174) 河北省邢台市 魏良臣 (1094~1162) 江苏省南京高淳 + 更多公元10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170年)去世的名人: 王重阳 (1112~1170) 道教全真派创始人 陕西省咸阳秦都区 胡仔 (1110~1170)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 王之望 (?~1170) 宋朝词人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 蔡楠 (?~1170)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 林外 (1106~117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陈诚之 (1093~1170) 文状元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 更多公元1170年去世的名人》王大宝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王大宝(1094~1170) 王大宝,字元龟,宋代潮州海阳县登瀛(今广东潮州市归湖镇)人。先祖由福建温陵(今泉州)迁漳浦,再迁广东饶平,后定居于海阳。早年参加科举考试,南宋建炎二年(1128)廷试第二,中榜眼,授南雄州教授。 绍兴初年,任枢密院计议。绍兴八年(1138),差监登闻鼓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十年(1140),抗金名相赵鼎贬谪潮州,时王大宝适归潮家居,与赵共研《论语》。赵赞叹王的文章学识。王大宝知连州时又结识抗金名将张浚。改任袁州知州时,曾进《诗书易解》,高宗阅后颇为赞赏,任命为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其后历任直敷文阁、温州知州、提点福建刑狱、提点广东刑狱等官。 孝宗即位,重新起用张浚为枢密使,同时任王大宝为礼部侍郎。不久擢升为右谏议大夫,上疏弹劾参知政事汪澈督师荆襄,“不能节制,坐视官军堕敌方城之败”,于是孝宗罢黜汪澈参知政事之职。 隆兴元年(1163)张浚复起,督师北伐,王积极支持张浚的军事行动。五月,宋军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县),旋溃败于符离(今安徽宿县境内),抗金形势逆转,主和派纷纷攻击张浚。王大宝顾全大局,向孝宗进言:“危疑之际,非果断持重,何以息横议。”孝宗采纳了他的建言,暂时稳定了局势。但同年十二月,汤思退擢为左相,议罢张浚都督府之职,与金国媾和。王3次上奏,直言谏止议和。由于孝宗听信媾和主张,翌年四月,张浚的江淮都督府被撤销,王也免去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官职。不久,金兵乘虚渡淮南侵,南宋已无力却敌,于隆兴二年十二月与金国签订和约,屈辱妥协,承认金、宋为“叔侄之国”。当时朝野上下皆“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大学生张观等70余人上 书主张立斩误国的汤思退,起用胡铨、王大宝。乾道元年(1165),朝廷起用王为礼部尚书。六年四月十三日,病逝,赠谥大中大夫。著作有《周易证义》10卷、《书解》、《毛诗国风证义》6卷、《诗解》、《经筵讲义》2卷、《谏垣奏议》、《王元龟遗文》15卷等,均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