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1366―1430)字维�矗�祖籍浙江开化,后徙江西德兴。夏原吉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为明代“五朝元老”。夏原吉曾任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少傅等重要官职。明宣德五年病逝后,明宣宗赐他为“太师”,谥“忠靖”。后人赞夏原吉是:“一生清*如冰雪,万世励节似苍松。” 夏原吉有《夏忠靖集》六卷并附录一卷传世。据悉,明永乐年间,朝廷敕封夏原吉为资政大夫,这道圣旨至今仍为开化夏氏族人珍藏。 理财治水为国*劳 夏原吉一生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重大作用。 史载,夏原吉任户部主事时请求政府裁减冗员,平均赋役,严格盐法等,他还把有关财政数据登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使自己了然于心。一天,当皇帝问国库中的钱能够用多长时间,他对答如流。 明成祖十分赞赏夏原吉,曾对他说:“朕以房玄龄视卿。”明朝初年一系列重大**,如营建北京新都宫殿、增设武卫百司、朝廷平叛战争、造船出洋等,所需费用均由国库承担,钱粮转输以亿计,夏原吉精打细算,一一安排得当,使收支得到平衡。夏原吉为国理财长达二十九年。 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出征,留下夏原吉在北京辅佐太子处理国事。他“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才能可见一斑。 夏原吉为江南水利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江南为明代财富之区,此地区一旦发生水灾,必然严重冲击国家的财政经济。明代永乐年间,吴淞江中下游河道淤塞严重,黄浦江下游河道也遭淤积,发生大水灾。明成祖便派夏原吉主管治理工作。夏原吉学习大禹治水之法,疏通水道,建蓄水大坝,先后发动十万余民工参加治理。他身先士卒,“布衣徒步,日夜经划,盛暑不张盖”,与民同劳。有人为他张伞,他拒绝说:“民劳,吾何忍独适。”爱民之心溢于言表。经过长期努力,治水工程取得巨大成效。当时有人提出,增加百姓种植水退游田的赋税,使政府多得收入。夏原吉上疏朝廷,力陈其弊,请求放弃此议。明成祖采纳了他的建议,使灾民生计更有保证。大臣姚广孝视察回京,盛赞夏原吉为“古之遗爱”。 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鞑靼时,遭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吴中等人的反对。基于经济、军事等多方的考虑,生性忠诚的夏原吉决定“死谏”。结果其建言未获接纳,反而招致明成祖的大怒。方宾畏罪 ,夏原吉和吴中被逮捕入狱。后夏原吉家被抄,堂堂户部尚书家中除皇帝赐钞之外,仅有布衣民器而已。明成祖临终前回想起夏原吉等人的建言,感叹道:“原吉爱我。”后夏原吉释放复职,辅佐太子朱高炽稳定局势,并奏请赈饥荒、省赋役、节用度等。 永乐年间,西域法王入朝,夏原吉不同意皇帝去迎接,法王来了他也不去拜见,颇有唐代韩愈之风骨,这些大概是皇帝誉他为“古名臣”的重要原因。 耿直雅量君子之风 夏原吉办事谨慎细致,而又忠贞不屈。平时工作中,他总是反复告诫下属要遵守规章,防止**。有一次,夏原吉和一群-夜饮归来,路过宫门,按礼要下马而行,有的-以为夜深人静,就免了罢。夏原吉主张不可,并说:“君子不以冥冥堕行。”平江伯陈王宣与夏原吉有隙,早年曾想*他,夏原吉却不念旧怨,时常称陈有才,力荐他去督理漕运。 夏原吉非常关心人民疾苦。他在担任太子少傅期间,以民间粗食进献太子,使太子知民间疾苦。北京城耗费巨大,人民困乏,因此在完工之后,他请求皇帝抚恤-人民,减轻人民负担。一次,夏原吉陪皇帝阅兵,皇帝嫌将士们动作怠慢,命令扒去他们身上的衣服,在冷风中受罚。他说:“将帅,国爪牙,奈何冻而毙之?”关心爱护之心不言而喻,于是皇帝免去了对将士们的惩罚。 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爱的砚台,躲着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地相处在一起。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夏原吉因宽厚仁慈而备受百姓爱戴。 史载夏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意即他的心胸开阔到没有边际。他善于采纳别人意见,对那些打击过他的人不报复,反而称赞这些人的才能,提拔他们。平时属下有了一点小过错,他都替他们向皇帝求情,原谅他们。明初唐赛儿起义被镇压后,有三千多人被俘,夏原吉请求皇上宽恕他们,结果这些人幸免被*。 有人问夏原吉:“量可学乎?”他说:“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可忍矣。”他的这种“博爱”精神加上他对人民的关心,使他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古名臣”。
同年(公元1366年)出生的名人: 马铎 (1366~1423) 明朝状元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杨士奇 (1366~1444) 明朝首辅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铁铉 (1366~1402)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夏元吉 (1366~1430)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 汤流 (1366~1406) 汤流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 更多公元136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430年)去世的名人: 周孟简 (1377~1430)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李宏 (1361~1430) 广西自治区玉林北流市 夏元吉 (1366~1430)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 薛禄 (1371~1430) 山东省青岛黄岛区 俞士吉 (1354~1430) 浙江省宁波象山 + 更多公元1430年去世的名人》夏原吉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夏原吉(1366―1430)字维�矗�祖籍浙江开化,后徙江西德兴。夏原吉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为明代“五朝元老”。夏原吉曾任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少傅等重要官职。明宣德五年病逝后,明宣宗赐他为“太师”,谥“忠靖”。后人赞夏原吉是:“一生清*如冰雪,万世励节似苍松。” 夏原吉有《夏忠靖集》六卷并附录一卷传世。据悉,明永乐年间,朝廷敕封夏原吉为资政大夫,这道圣旨至今仍为开化夏氏族人珍藏。 理财治水为国*劳 夏原吉一生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重大作用。 史载,夏原吉任户部主事时请求政府裁减冗员,平均赋役,严格盐法等,他还把有关财政数据登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使自己了然于心。一天,当皇帝问国库中的钱能够用多长时间,他对答如流。 明成祖十分赞赏夏原吉,曾对他说:“朕以房玄龄视卿。”明朝初年一系列重大**,如营建北京新都宫殿、增设武卫百司、朝廷平叛战争、造船出洋等,所需费用均由国库承担,钱粮转输以亿计,夏原吉精打细算,一一安排得当,使收支得到平衡。夏原吉为国理财长达二十九年。 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出征,留下夏原吉在北京辅佐太子处理国事。他“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才能可见一斑。 夏原吉为江南水利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江南为明代财富之区,此地区一旦发生水灾,必然严重冲击国家的财政经济。明代永乐年间,吴淞江中下游河道淤塞严重,黄浦江下游河道也遭淤积,发生大水灾。明成祖便派夏原吉主管治理工作。夏原吉学习大禹治水之法,疏通水道,建蓄水大坝,先后发动十万余民工参加治理。他身先士卒,“布衣徒步,日夜经划,盛暑不张盖”,与民同劳。有人为他张伞,他拒绝说:“民劳,吾何忍独适。”爱民之心溢于言表。经过长期努力,治水工程取得巨大成效。当时有人提出,增加百姓种植水退游田的赋税,使政府多得收入。夏原吉上疏朝廷,力陈其弊,请求放弃此议。明成祖采纳了他的建议,使灾民生计更有保证。大臣姚广孝视察回京,盛赞夏原吉为“古之遗爱”。 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鞑靼时,遭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吴中等人的反对。基于经济、军事等多方的考虑,生性忠诚的夏原吉决定“死谏”。结果其建言未获接纳,反而招致明成祖的大怒。方宾畏罪 ,夏原吉和吴中被逮捕入狱。后夏原吉家被抄,堂堂户部尚书家中除皇帝赐钞之外,仅有布衣民器而已。明成祖临终前回想起夏原吉等人的建言,感叹道:“原吉爱我。”后夏原吉释放复职,辅佐太子朱高炽稳定局势,并奏请赈饥荒、省赋役、节用度等。 永乐年间,西域法王入朝,夏原吉不同意皇帝去迎接,法王来了他也不去拜见,颇有唐代韩愈之风骨,这些大概是皇帝誉他为“古名臣”的重要原因。 耿直雅量君子之风 夏原吉办事谨慎细致,而又忠贞不屈。平时工作中,他总是反复告诫下属要遵守规章,防止**。有一次,夏原吉和一群-夜饮归来,路过宫门,按礼要下马而行,有的-以为夜深人静,就免了罢。夏原吉主张不可,并说:“君子不以冥冥堕行。”平江伯陈王宣与夏原吉有隙,早年曾想*他,夏原吉却不念旧怨,时常称陈有才,力荐他去督理漕运。 夏原吉非常关心人民疾苦。他在担任太子少傅期间,以民间粗食进献太子,使太子知民间疾苦。北京城耗费巨大,人民困乏,因此在完工之后,他请求皇帝抚恤-人民,减轻人民负担。一次,夏原吉陪皇帝阅兵,皇帝嫌将士们动作怠慢,命令扒去他们身上的衣服,在冷风中受罚。他说:“将帅,国爪牙,奈何冻而毙之?”关心爱护之心不言而喻,于是皇帝免去了对将士们的惩罚。 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爱的砚台,躲着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地相处在一起。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夏原吉因宽厚仁慈而备受百姓爱戴。 史载夏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意即他的心胸开阔到没有边际。他善于采纳别人意见,对那些打击过他的人不报复,反而称赞这些人的才能,提拔他们。平时属下有了一点小过错,他都替他们向皇帝求情,原谅他们。明初唐赛儿起义被镇压后,有三千多人被俘,夏原吉请求皇上宽恕他们,结果这些人幸免被*。 有人问夏原吉:“量可学乎?”他说:“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可忍矣。”他的这种“博爱”精神加上他对人民的关心,使他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古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