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实(1882--1940)名文秀,字筱斋,祖籍徽州,生于芜湖。其父、祖父皆为前清举人,父鲍世期,曾任含山县教谕,晚年信佛,常以“聪明正直即为神”训示儿孙,所居乡朴老巷(今劳动巷)民风朴实,自号“乡朴老人”,鲍实为其长子。实幼聪颖,奋志励学,为前清拔贡,督导弟妹攻学,皆有所成,诗词文章,书画医学,造诣较深,少年才华,享誉芜湖。 辛亥革命后,任省教育科长,1922年,任定远县长,涉身政务。热心乡土文献收集整理,将芜邑流行百余年,行将式微的乡乐,邀集遗老,亲参弹唱于银筝铁板缓歌之中,网罗散佚,斟酌糟粕,考订音律,润色文词,律汇成集,定名为《湖阴曲》初集。对地方文化教育,务求实际,常言:“门以内固吾家,门以外空气与道路,必风蚀月染,利害良莠,皆息息相关,亦吾家也。”地方志按例60年一修,芜湖县志自嘉庆至民国初已百年未修。1914年,芜湖文庙修葺告竣,名士彭荟庵、濮秋澄等向县政府倡导修志,荐32岁的鲍实担任主纂,鲍对旧志精研考订后,体例沿旧志之优点,认为“志不同于正史,史重善恶贬褒,志则以资料见长”,以“条目体现志书”之特点,全面收集芜湖近百年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史料。民国《芜湖县志》编纂,历时四年,著60卷(8册),1919年告成,付印三千余套。此志内涵虽没有摆*旧志重人文、轻经济的窠臼,但较昔日所撰之旧县志为优。 1922年鲍实母逝返乡。任县长6个月后,因时局动荡,患*侵凌,遂未出任,除一度为省博物馆通讯员外,在家以编书教学行医为业,不但有医疾之心,且有著医之志,撰有《修篁轩医学随笔》,对祖国医学针炙、汤液之理论,有其独见之处,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两不相妨,可交相为济”。“此时乐得相资互证,将来不难殊途同归”。且深信祖国医学,必发扬光大。曾集资垦荒于邑南东湖滩,因涉讼多年,资财耗尽。晚年,在一方竹林之乡朴老巷租屋行医,闲时,以歌、棋、书、画为乐。抗日战争*发后,携家眷去徽州,在芜藏书,为日伪所焚,仅存《湖阴曲》初集、《修篁轩医学随笔》。1940年,病逝于休宁,遗作《浪迹偶吟》诗稿,抒发颠沛离乡之忧愤。有子女7人,长子光复,芜邑名士,1945年病逝;次子光明,***空军飞机驾驶员;二女如兰,适本邑人甘野陶(天沐),甘建国后曾任我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小女如桂,其夫徐锡麟,曾任芜湖市交际处处长。
同年(公元1882年)出生的名人: 任石匠 (1882~1947) 安徽省亳州蒙城县 李英石 (1882~1933) 上海市闵行区 吴述伯 (1882~1952) 安徽省铜陵枞阳 张皖光 (1882~1945) 安徽省铜陵枞阳 冯超然 (1882~1954) 三吴一冯 江苏省常州 + 更多公元188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 喻本芳 (1903~1940) 安徽省六安霍山县 方液仙 (1893~1940)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 庆承文 (1874~1940) 安徽省马鞍山含山县 王宝霞 (1920~1940) 安徽省合肥 叶祖绳 (1917~1940)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 陈福俊 (1880~1940) 江苏省宿迁宿城区 + 更多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鲍实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鲍实(1882--1940)名文秀,字筱斋,祖籍徽州,生于芜湖。其父、祖父皆为前清举人,父鲍世期,曾任含山县教谕,晚年信佛,常以“聪明正直即为神”训示儿孙,所居乡朴老巷(今劳动巷)民风朴实,自号“乡朴老人”,鲍实为其长子。实幼聪颖,奋志励学,为前清拔贡,督导弟妹攻学,皆有所成,诗词文章,书画医学,造诣较深,少年才华,享誉芜湖。 辛亥革命后,任省教育科长,1922年,任定远县长,涉身政务。热心乡土文献收集整理,将芜邑流行百余年,行将式微的乡乐,邀集遗老,亲参弹唱于银筝铁板缓歌之中,网罗散佚,斟酌糟粕,考订音律,润色文词,律汇成集,定名为《湖阴曲》初集。对地方文化教育,务求实际,常言:“门以内固吾家,门以外空气与道路,必风蚀月染,利害良莠,皆息息相关,亦吾家也。”地方志按例60年一修,芜湖县志自嘉庆至民国初已百年未修。1914年,芜湖文庙修葺告竣,名士彭荟庵、濮秋澄等向县政府倡导修志,荐32岁的鲍实担任主纂,鲍对旧志精研考订后,体例沿旧志之优点,认为“志不同于正史,史重善恶贬褒,志则以资料见长”,以“条目体现志书”之特点,全面收集芜湖近百年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史料。民国《芜湖县志》编纂,历时四年,著60卷(8册),1919年告成,付印三千余套。此志内涵虽没有摆*旧志重人文、轻经济的窠臼,但较昔日所撰之旧县志为优。 1922年鲍实母逝返乡。任县长6个月后,因时局动荡,患*侵凌,遂未出任,除一度为省博物馆通讯员外,在家以编书教学行医为业,不但有医疾之心,且有著医之志,撰有《修篁轩医学随笔》,对祖国医学针炙、汤液之理论,有其独见之处,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两不相妨,可交相为济”。“此时乐得相资互证,将来不难殊途同归”。且深信祖国医学,必发扬光大。曾集资垦荒于邑南东湖滩,因涉讼多年,资财耗尽。晚年,在一方竹林之乡朴老巷租屋行医,闲时,以歌、棋、书、画为乐。抗日战争*发后,携家眷去徽州,在芜藏书,为日伪所焚,仅存《湖阴曲》初集、《修篁轩医学随笔》。1940年,病逝于休宁,遗作《浪迹偶吟》诗稿,抒发颠沛离乡之忧愤。有子女7人,长子光复,芜邑名士,1945年病逝;次子光明,***空军飞机驾驶员;二女如兰,适本邑人甘野陶(天沐),甘建国后曾任我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小女如桂,其夫徐锡麟,曾任芜湖市交际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