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原名李淳,唐代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长子。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李纯在位期间改革弊政,削弱藩镇势力,统一全国,史称“元和中兴”。公元820年2月14日,唐宪宗李纯被王守澄,陈-等宦官抹*,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   人物生平   幼时经历   李纯原名李淳,为唐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778年3月17日)生在长安宫中。李纯出生时,正是皇曾祖代宗(李豫)的晚年。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德宗即位,父亲顺宗被立为太子。李纯幼年懵懂之时,长安城里就发生了“泾师之变”,仓皇出逃的德宗没有能够保障宗室子弟的安全,那些没有及时撤离者有77人死于叛军之手,这使德宗一直痛疚不已。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德宗刚刚重返长安。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贞元四年(788年)六月,11岁的他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   唐宪宗自幼遭遇战*,他自身的家庭关系也很有些混*。他的母亲王氏曾是代宗的才人,另外有位同父兄弟被祖父德宗收养为子。宪宗自己的婚姻关系也有些奇特。贞元九年(793年),时为广陵王的宪宗娶了郭氏为妻。郭氏,是尚父郭子仪的孙女,她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升平公主与郭暧之间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了一出《打金枝》的戏剧,流传很广。郭氏由于母亲是唐代宗长女,这样算来,郭氏与顺宗是表姑侄,郭氏就长了宪宗一辈。或者说,论辈分,宪宗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了一辈。他们成婚后,顺宗因为郭氏母贵,父、祖有大勋于王室,对这位儿媳表示出无比的宠爱。宪宗自己对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么冷落,因为,贞元十一年(795年)时,也就是他们婚后两年,郭氏就生了儿子李宥,他就是后来的唐穆宗。   依靠宦官的拥立和发动宫廷**而迅速取得了最高权力的宪宗,一登基就在**上大显身手了。看来,皇帝的**作为与他获取权力的途径是否合法,绝对没有直接的关系。宪宗之前的太宗和玄宗,莫不是如此。   登基之迷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他被册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权勾当军国政事,即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宪宗得父皇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这一年,宪宗28岁。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这一刻确实来得太快了。难道有什么神力相助吗?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宪宗的登基伴着顺宗的内禅一直被人们猜疑着。宪宗登基前后,也的确有一些无法弄清楚的秘密。我们可以列举这样一些事例略做说明。   其一:宪宗刚刚被立为皇太子以后,“二王”集团的陆质借侍读之机有所规劝,被宪宗制止:“陛下令先生为我讲解经义,怎么还扯其他的事?”说明此刻的宪宗有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宪宗在这一过程中未必是被动的,也似乎不会不知情。   其二:在这年六月最早动议皇太子监国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八月十七日,突然*病而死,时年61岁。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事出有因,很值得索解。与韦皋上表差不多同时,荆南的裴均、河东的严绶也不约而同地给朝廷发来表章,内容竟然也与韦皋的相同。剑南、荆南和河东,三地节度使相距何止千里,如果没有幕后的指使,这样的步调一致真的很难理解。那么,幕后的指使是谁?从当时的蛛丝马迹来说,就是那些在宫中掌握禁军、拥立宪宗的宦官。   其三:在顺宗以太上皇身份迁居兴庆宫以后,宪宗是不是还允许群臣和他相见?当事人刘禹锡在《刘子自传》中说:“当时太上皇身体有病,宰相大臣都不能得到召对。而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直接用东汉末年顺帝、桓帝被立的故事比附宪宗的即位,无法不给人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在此事过程中有外人无法明知的隐情。   其四:发生了罗令则密谋废宪宗另行拥立的怪事。这年十月,山人罗令则从长安前往秦州,矫太上皇诏令,向陇西经略使刘�请兵,谋划废宪宗另立皇帝。结果,刘�告密,逮捕了罗令则,宪宗一方面以名马金银财物厚赐刘�,另一方面诏令禁军审问罗令则,将其党羽杖死。此事的出现与因果存在很多疑点,但是对于宪宗来说,最大的便利是借机诛*了政敌。   其五:舒王李谊之死。舒王在德宗时一直是顺宗**上的强大竞争者,来自宫中的宦官等势力也一直看好他。罗令则矫诏废立,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利用这样的**惯性拥立舒王。但是,当宪宗即位,舒王的**价值在宦官眼里也就自然丧失,所以,在刘�将罗令则押送到长安以后,舒王也就非死不可。《资治通鉴》和旧史中都说他在永贞元年十月戊戌“薨”,这应该与宪宗即位后的**局面有关。   其六:太上皇顺宗之死。宪宗在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初一率群臣为太上皇上尊号,正月十八日,宪宗下诏宣称太上皇“旧恙愆和”,说是旧病没有治愈,这就等于是向天下宣布了太上皇的病情,此举十分罕见。宪宗又说“亲侍*膳”,从当月十六日以后,暂时不听政。然而,在十九日,也就是宣布太上皇病情的第二天,顺宗就死于兴庆宫,同时迁殡于太极殿发丧。这就难怪有人估计太上皇早就死了,正月十八日向天下通报太上皇的病情,就是为掩盖太上皇被害死的-。殊不知,这样做是欲盖弥彰,公布太上皇的病情,恰恰*露出宪宗和宦官的做贼心虚,*露出太上皇之死的可疑。   将太上皇顺宗直接*死,正是拥立宪宗的那些人为了消除一切可能的隐患,打消那些有着和罗令则等一样想法的人的幻想,目的最终自然不外乎是稳固自己的地位。而宪宗个人在当时早已是成熟的年龄,整个过程他自然不会茫然不知,权力的0自然不会使他拒绝对太上皇用粗,利欲熏心,更何况九五之尊!元和十四年(819)七月,群臣讨论给宪宗上尊号时,一个宰相主张加“孝德”二字,另一位宰相崔群认为“睿圣”的尊号已经可以包括其含义,不必再加“孝德”,宪宗听了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贬到湖南任了一个观察团练使。宪宗对“孝德”二字如此在乎,正说明他“内有惭德”,心中有所顾及,这从侧面反映出他很有可能参与了逼顺宗内禅的**。总之,在永贞内禅、宪宗即位的过程中,一定有隐秘而又不能明言的内容。韩愈与宦官俱文珍关系尚好,在他所作的《顺宗实录》中也隐约透露出了宦官对顺宗相逼的痕迹,以致宪宗即位以后,俱文珍等屡屡说其记载内容不实,要求下诏进行修改。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掩盖事实-。   前明后暗   宪宗继位后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力图削平藩镇割据,恢复唐朝的统一。他在位初期,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相继为相。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先后平定了四川节使度刘辟、江南李琦的叛变,整顿了江淮财赋,招降了河北强大的藩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任用了名将李�,全力消灭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使其他藩镇相继降服,归顺朝廷。结束了自肃宗以来,各地藩镇专横跋扈,各自任免官吏,对朝廷不供贡赋的局面,全国出现了暂短的统一。   但是,在和藩镇的战争中,宪宗又重用宦官,竟任命心腹太监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作为统帅带兵出征,使宦官势力大大增长。有的大臣劝说宪宗要防止宦官权力过大,他却回答说:“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宪宗还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就自以为立下了不朽之功,渐渐骄侈。任用皇甫博、李吉甫而罢贤相裴度,**日见衰败。他还信仙好佛,想求长生不老之*。公元818年,他下诏征求方士。宰相皇甫博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柳泌的山人,由他配制长生*。又遣宦官使至凤翔迎接佛骨。刑部侍郎韩愈上疏,恳切诤谏。宪宗勃然大怒,准备对韩愈处极刑。朝臣裴度等奏言韩愈忠直,乃贬为潮州刺史。第二年,宪宗开始服用长生*,性情变得*躁易怒,经常斥责或诛*左右宦官,宦官集团又分为两派,吐突承璀一派策划立李恽为太子,梁守谦、王守澄一派拥护李恒为太子。   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820年2月14日)夜间,王守澄,陈-等宦官为了立李恒为帝,潜入寝宫谋*了宪宗,然后守住宫门,不准朝臣入内,伪称宪宗“误服丹石,*发*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还刺*了吐突承璀。   从此,唐朝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所*纵。   历史评价   蒋系:宪宗嗣位之初,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顾谓丞相曰:“太宗之创业如此,玄宗之致理如此,既览国史,乃知万倍不如先圣。当先圣之代,犹须宰执臣僚同心辅助,岂朕今日独为理哉!”自是延英议政,昼漏率下五六刻方退。自贞元十年已后,朝廷威福日削,方镇权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多自临决,奸佞之臣,如裴延龄辈数人,得以钱谷数术进,宰相备位而已。及上自�邸监国,以至临御,讫于元和,军国枢机,尽归之于宰相。由是中外咸理,纪律再张,果能剪削*阶,诛除群盗。睿谋英断,近古罕俦,唐室中兴,章武而已。任异、�之聚敛,逐群、度于�方,政道国经,未至衰紊。惜乎服食过当,阉竖窃发,苟天假之年,庶几于理矣。   刘�:贞元失驭,群盗箕踞。章武赫斯,削平啸聚。我有宰衡,耀德观兵。元和之政,闻于颂声。   欧阳修: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慎,志平僭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诛,强�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待较而可知也。及其晚节,信用非人,不终其业,而身罹不测之*,则尤甚于德宗。鸣呼!小人之能败国也,不必愚君暗主,虽聪明圣智,苟有惑焉,未有不为患者也。   苏辙:唐玄宗、宪宗,皆中兴之主也。玄宗继中、睿之*,政紊于内,而外无藩镇0之患,约己任贤,而贞观之治可复也。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于朝,而畿甸之外皆为畔国,将以求治,则其势尤难。虽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所以失之者一道也。   李纲: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   李默:汉武征西域而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而晚业不终。   《剑桥中国隋唐史》:宪宗是一位重实干的坚强的君主,他抓住时机采取了干预的政策。...宪宗的又一个特点是,他没有从纯军事角度去看待藩镇的问题。他认识到,要削弱诸镇独立行动的能力,同样需要作出制度的改变。的确,他的改革旨在增强**的权力而不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但直到9世纪的最后25年,除了河北几部分外,这些制度改革使**政府得以在全帝国重新树立决定性的制度,从而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唐宪宗李纯相关 唐宪宗李纯景陵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人物关系: 鼻祖: 唐高祖李渊 (566~635) 唐朝皇帝 远祖: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唐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太祖: 唐高宗李治 (628~683) 唐朝第三位皇帝 烈祖: 唐睿宗李旦 (662~716) 唐朝第五位皇帝 天祖: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朝第六位皇帝 高祖: 唐肃宗李亨 (711~762) 唐朝第七位皇帝 曾祖: 唐代宗李豫 (727~779) 唐朝第八位皇帝 爷爷: 唐德宗李适 (742~805) 唐朝第九位皇帝 叔祖父: 李迥 (750~796) 李逵 李述 李溯 李运 (?~801) 李逸 (?~799) 李逾 李� 李遇 李暹 李邈 (?~773) 李遘 李连 李造 李通 李乃 李选 李迅 姑奶: 升平公主 (752~810) 唐代宗李豫嫡长女 真定公主 唐代宗李豫第二女 父亲: 唐顺宗李诵 (761~806) 唐朝第十位皇帝 儿子: 唐穆宗李恒 (795~824)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 孙子: 唐文宗李昂 (809~840) 唐朝第十四位皇帝 唐敬宗李湛 (809~826)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 唐武宗李炎 (814~846) 唐朝第十五位皇帝 曾孙: 李峻 李凑 (?~835) 李岐 李嵯 李溶 (?~840) 李岘 李峄 唐宣宗李忱 (810~859)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孙子: 唐懿宗李� (833~873)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 曾孙: 唐僖宗李儇 (862~888)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 唐昭宗李晔 (867~904)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 玄孙: 胡昌翼 (904~999) 李� (?~905) 李裕 (?~905) 唐朝第23任皇帝 李� (?~905) 李祺 (?~905) 李秘 (?~905) 李祥 (?~905) 李� (?~905) 李禊 (?~905) 唐哀帝李� (892~908)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 李� (?~905) 李悟 (?~826) 李宁 李恽 李惴 (?~862) 李� 李� 李� (?~867) 李忻 李憬 李悦 李恂 李怿 李惕 李恪 (?~821) 女儿: 岐阳庄淑公主 (799~837) 女婿: 杜� (794~873) 唐朝宰相 兄弟: 李绮 (?~833) 李综 (?~808) 李约 李经 李纬 李纵 李结 李� 李缮 李绸 李缃 李绰 (?~862) 唐顺宗李诵第21子 李绾 李� 唐顺宗李诵十七子。 李绚 李� 李绲 唐顺宗李诵十八子 李绅 唐顺宗李诵十九子 李纶 唐顺宗李诵二十子 李� 妃子: 郭皇后 (?~848) 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 岳父: 郭暧 (752~800) 郭子仪第六子,醉打金枝 岳母: 升平公主 (752~810) 唐代宗李豫嫡长女 叔伯: 李谅 李谦 李谔 经历历史**: 牛李党争 (公元821年) 同名人物: 李纯 (1874~1920) 北洋直系军阀 天津市河东区 [近现代] 李纯 中国内地女演员 安徽省芜湖镜湖区 [当代] 同年(公元778年)出生的名人: 柳公权 (778~865)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 陕西省铜川耀州 卢钧 (778~864) 陕西省西安蓝田 同年(公元820年)去世的名人: 李洪度 (806~820) 四川省成都市 李灵省 (806~820) 郑余庆 (748~820) 唐朝宰相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狄兼谟 (806~820) 香山九老 湖北省襄阳市 裴行立 (780~820)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 宋若莘 (?~820) 唐代著名才女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 更多公元820年去世的名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