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讳改胤为允。字谦斋,号紫琼,亦作紫�o,别号紫琼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宝爱特甚,遂以自号)、春浮居士等。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允禧能诗善赋,书画兼长,著有《花间堂诗抄》8卷、《紫琼岩诗抄》3卷等多部诗文著作,其诗气韵高古,王室中诗人罕可匹俦。允禧擅长书画,现存于世的北京恭亲王府“天香庭院”匾额,为其手笔。允禧九岁即“从幸塞外”。雍正八年(1730)二月,封贝子,五月晋封贝勒。十一年八月,授镶黄旗满洲都统。十三年十月,授宗人府左宗正。正黄旗汉军都统。乾隆即位后,晋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七月,擢任议政。五年二月,授正白旗满洲都统。七年三月充玉牒馆总裁。允禧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逝,享年四十八岁,谥曰靖。 胤禧因为皇父幼子,故他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去与年长的哥哥们争夺储位(康熙帝去世时他才12岁)。他自幼便淡泊名利,无心**,而是专心于笔墨丹青的文人雅事。他善书画,擅长山水、花卉,“笔致超逸,画风清淡”,山水得力倪瓒,时人评为“本朝宗藩**”。亦能诗,高宗(乾隆帝)列其诗“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集有《花间堂诗钞》《紫琼崖诗钞》等 。 年表 胤禧自幼聪慧好学,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10岁开始随驾巡幸,连续两年。康熙帝谢世,年12岁。 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十八日,封固山贝子。同年五月二十八日,晋多罗贝勒。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胤禧23岁起随同果亲王胤礼办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一日,被正式任命正黄旗汉军都统。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二十日,乾隆降谕旨“幼好读书,识见明晰,办理旗物亦属妥协,朕意欲封为郡王。”(见《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雍正十三年十月);同年十一月,胤禧正式晋郡王,是为“多罗慎郡王”;生母陈氏随之由“贵人”晋为“皇祖熙嫔”。 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奉命在内廷行走。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初十,监管正白旗满洲都统事务。 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初六,协同大学士鄂尔泰充玉牒馆总裁,负责�x修皇室族谱《玉牒》。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二十四,胤禧被免宗人府事。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年五月二十一日亥刻,因病故,年四十八岁。谥号赐“靖”。寝葬于涞水县洛平村。 胤禧一生能文能武,仕途顺利,诗画文采在康熙诸子中较突出。自号“紫琼道人”,又号“春浮居士”,著有《花间堂》、《紫琼严诗草》。其画风远习五代时南唐画家董源,近学明代画家文徵明。
人物关系: 鼻祖: 爱新觉罗・充善 (?~1467) 远祖: 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 太祖: 爱新觉罗・福满 烈祖: 爱新觉罗・觉昌安 天祖: 爱新觉罗・塔克世 (1543~1583) 高祖: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59~1626) 清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曾祖: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1643) 清朝皇帝 爷爷: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1638~1661) 清朝皇帝 奶奶: 孝康章皇后 (1640~1663) 叔祖父: 爱新觉罗・硕塞 (1628~1654) 爱新觉罗・豪格 (1609~1648)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 (1642~1656) 爱新觉罗・叶布舒 (1627~1690) 爱新觉罗・韬塞 (1639~1695) 爱新觉罗・常舒 (1637~1699) 爱新觉罗・高塞 (1637~1670) 爱新觉罗・洛博会 爱新觉罗・洛格 (1611~?) ,满族 姑奶: 建宁公主 (1641~1703) 固伦淑哲公主 固伦淑慧长公主 固伦雍穆长公主 (1629~1678) 固伦永安长公主 固伦端靖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 (1625~1663) 固伦端顺长公主 父亲: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清圣祖,玄烨 兄弟: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G (1678~1735) 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 侄子: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1711~1799) 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 侄孙: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J琰 (1760~1820) 嘉庆,清朝第七位皇帝 爱新觉罗・永璇 (1746~1832) 爱新觉罗・永琏 (1730~?) 爱新觉罗・永琪 (1741~1766) 爱新觉罗・永�w (1752~1823) 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 爱新觉罗・永璜 (1728~1750) 爱新觉罗・永琮 ,满族 和硕和嘉公主 (1745~1767) ,满族 固伦和敬公主 ,满族 爱新觉罗・永�U (1766~1820) 固伦和静公主 (1756~1775) 固伦和孝公主 (1775~1823) 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 爱新觉罗・永�� (1743~1790) ,满族 爱新觉罗・永�D (1752~1776) 爱新觉罗・永璋 (1735~1760) 爱新觉罗・永璐 (1757~1760) 爱新觉罗・永�Z 爱新觉罗・永�A (1739~1777) 爱新觉罗・弘�� (1733~1765) 甄�执� 爱新觉罗・弘昼 (1712~1770) 侄孙: 爱新觉罗・永琨 (1743~1802) 爱新觉罗・永璧 (1733~1772) 爱新觉罗・弘时 (1704~1727) 爱新觉罗・弘晖 (1697~1704) 爱新觉罗・弘昀 (1700~1710) 爱新觉罗・弘�S 爱新觉罗・胤�T (1681~1726) 康熙皇帝第八子 爱新觉罗・胤�i (1674~1725) 清圣祖玄烨第二子 侄子: 爱新觉罗・弘�� (1694~1742) 爱新觉罗・胤�K (1683~1726) 康熙帝的第九子 爱新觉罗・胤祉 (1677~1732) 康熙第三子 爱新觉罗・胤�A (1672~1735) 康熙帝长子 爱新觉罗・胤礼 (1697~1738) 清康熙帝第十七子 爱新觉罗・胤祥 (1686~1730) 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 侄子: 爱新觉罗・弘晓 (1722~1778) ,满族 侄孙: 爱新觉罗・永蔓 爱新觉罗・永琅 爱新觉罗・弘�w (1713~1764) ,满族 爱新觉罗・弘暾 (1711~17) ,满族 爱新觉罗・弘昌 (1706~1771) ,满族 爱新觉罗・胤�t (1706~?) 清圣祖康熙第二十子 爱新觉罗・胤�_ (1688~1755)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 爱新觉罗・胤�v 康熙帝第七子 爱新觉罗・胤祜 (1711~1744) 康熙第二十二子 爱新觉罗・胤� (1693~1726) 清康熙帝皇十五子 爱新觉罗・胤禄 (1695~1767) 康熙皇帝第十六子 侄子: 爱新觉罗・弘普 (1713~1743) ,满族 侄孙: 爱新觉罗・永�� (1736~1787) ,满族 爱新觉罗・胤俄 康熙第十子 爱新觉罗・胤祁 康熙第二十三子 爱新觉罗・胤�z 康熙第二十四子 爱新觉罗・胤祺 (1679~1732) 清康熙帝第五子 侄子: 爱新觉罗・弘升 (1696~1754) 姊妹: 固伦纯悫公主 (1685~1710) 固伦温宪公主 (1683~1702) 固伦恪靖公主 (1675~1735) 固伦荣宪公主 (1673~1728) 叔伯: 爱新觉罗・福全 (1653~1703) 堂兄弟: 爱新觉罗・保泰 爱新觉罗・保绶 堂侄: 爱新觉罗・广禄 (1706~1785) ,满族 爱新觉罗・常宁 (1657~1703) 堂兄弟: 爱新觉罗・满都护 (1674~1731) 爱新觉罗・文殊 爱新觉罗・卓泰 (?~1705) ,满族 爱新觉罗・对清额 (1700~1962) ,满族 爱新觉罗・永绶 (?~1686) ,满族 堂姊妹: 固伦纯禧公主 (1671~1741) 爱新觉罗・隆禧 (1660~1679) 爱新觉罗・永干 (1660~1667) 爱新觉罗・奇绶 (1659~1665) 同年(公元1711年)出生的名人: 爱新觉罗・胤祜 (1711~1744) 康熙第二十二子 北京市东城区 嵇璜 (1711~1794) 清朝兵部尚书 江苏省无锡 刘纶 (1711~1773) 清朝兵部尚书 江苏省常州武进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1711~1799) 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 北京市东城区 爱新觉罗・弘暾 (1711~17) ,满族 北京市东城区 + 更多公元17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758年)去世的名人: 彭遵泗 (1702~1758) 清代诗人、学者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黄元御 (1705~1758) 清代著名医学家 山东省潍坊昌邑 牛运震 (1706~1758) 山东省济宁兖州区 杨双山 (1687~1758) 陕西省咸阳兴平 陈撰 (1678~1758) 江苏省扬州 汪由敦 (1692~1758)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 + 更多公元1758年去世的名人》爱新觉罗・胤禧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爱新觉罗・胤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讳改胤为允。字谦斋,号紫琼,亦作紫�o,别号紫琼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宝爱特甚,遂以自号)、春浮居士等。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允禧能诗善赋,书画兼长,著有《花间堂诗抄》8卷、《紫琼岩诗抄》3卷等多部诗文著作,其诗气韵高古,王室中诗人罕可匹俦。允禧擅长书画,现存于世的北京恭亲王府“天香庭院”匾额,为其手笔。允禧九岁即“从幸塞外”。雍正八年(1730)二月,封贝子,五月晋封贝勒。十一年八月,授镶黄旗满洲都统。十三年十月,授宗人府左宗正。正黄旗汉军都统。乾隆即位后,晋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七月,擢任议政。五年二月,授正白旗满洲都统。七年三月充玉牒馆总裁。允禧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逝,享年四十八岁,谥曰靖。 胤禧因为皇父幼子,故他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去与年长的哥哥们争夺储位(康熙帝去世时他才12岁)。他自幼便淡泊名利,无心**,而是专心于笔墨丹青的文人雅事。他善书画,擅长山水、花卉,“笔致超逸,画风清淡”,山水得力倪瓒,时人评为“本朝宗藩**”。亦能诗,高宗(乾隆帝)列其诗“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集有《花间堂诗钞》《紫琼崖诗钞》等 。 年表 胤禧自幼聪慧好学,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10岁开始随驾巡幸,连续两年。康熙帝谢世,年12岁。 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十八日,封固山贝子。同年五月二十八日,晋多罗贝勒。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胤禧23岁起随同果亲王胤礼办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一日,被正式任命正黄旗汉军都统。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二十日,乾隆降谕旨“幼好读书,识见明晰,办理旗物亦属妥协,朕意欲封为郡王。”(见《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雍正十三年十月);同年十一月,胤禧正式晋郡王,是为“多罗慎郡王”;生母陈氏随之由“贵人”晋为“皇祖熙嫔”。 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奉命在内廷行走。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初十,监管正白旗满洲都统事务。 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初六,协同大学士鄂尔泰充玉牒馆总裁,负责�x修皇室族谱《玉牒》。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二十四,胤禧被免宗人府事。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年五月二十一日亥刻,因病故,年四十八岁。谥号赐“靖”。寝葬于涞水县洛平村。 胤禧一生能文能武,仕途顺利,诗画文采在康熙诸子中较突出。自号“紫琼道人”,又号“春浮居士”,著有《花间堂》、《紫琼严诗草》。其画风远习五代时南唐画家董源,近学明代画家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