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白英(1363―1419年),字节之。明初著名农民水利家。山东汶上颜珠村人,后迁居汶上彩山。白英是运河上的一位“老人”(10余名运河民夫的领班,不是指上年纪的人),治水、行船经验相当丰富,十分熟悉山东境内大运河及其附近地势、水情。因治河有功,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被追封为“功漕神”,建祠于南旺。清雍正、光绪皇帝追封他为“永济神”和“大王”,受到人民敬仰。  白英自幼聪慧好学,早年以耕田为业,十分了解汶上的地理水势。相传明初运河水量不足,航运船只受阻,朝廷为此非常焦急。就在这时,白英挺身而出,承担了寻找甘泉、疏通运河的任务。他带领官兵沿运河而行,突然止步,指地跺脚,平地喷出一口泉水,很快涨满了运河,使航船顺利通过,解除了人们的疾苦。此虽系民间传说,但据史书载,白英不仅治水知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不慕名利,老百姓热情地称他隐逸君子。  著名京杭大运河为历代漕运要道。明朝洪武年间,黄河在原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地)决口,汹涌的黄河水漫过曹州流入梁山一带,淤积400余里,切断了明朝南北水路大动脉的运河。南北漕运的瘫痪,使朝廷百官、平民百姓,无不为之忧虑。济宁州潘叔正奏请朝廷尽快疏通河道以解百姓之苦。工部尚书宋礼受命同督都周长、刑部侍郎金纯等带领济南、兖州、青州、东昌等4个府的25万民工,对会通河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但因会通河水源不足,没有根本解决漕运问题。  宋礼在治理会通河受挫后,便布衣微服出访,寻求治水方略。他来到汶上城北,适遇白英。白英对运河的治理,早已思考了10年之久,并对运河进行过勘察,掌握了山东境内运河一带的地理水情,及运河漕运受阻的主要原因。他见宋礼秉性刚直,真心诚意请教,便决定出山帮助宋礼治河。  白英根据会通河的地势水情,提出了6条治河方法。以汶水作水源,筑堤引水,西注运河地势最高的南旺,然后向南北分流。其中六份北流到临清,接通卫河,中间设水闸17座;四份南流至济宁,下达泗、淮,中间设置水闸21座,从根本上解决会通河水源不足的难题。  宋礼采纳了白英的建议,按照白英设计的图纸组织施工。经过民工历时9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开掘汶上济宁段运河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使之河河相通,渠渠相连,湖湖相依,汇成一派巨大水系。白英治水的成功,使明、清两代600余年间航运畅通无阻,尤其对当时的南粮北运发挥了很大作用,最高年运粮达500万石。有力地促进了明、清时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治理运河工程告竣后,白英随宋礼进京复命,因劳累过度,行至德州桑园,不幸呕*去世,时年56岁。运河两岸百姓闻讯,无不为之悲痛,白英的事迹和英名永远留在运河沿岸人们的心中。  

  白英(1363―1419年),字节之。明初著名农民水利家。山东汶上颜珠村人,后迁居汶上彩山。白英是运河上的一位“老人”(10余名运河民夫的领班,不是指上年纪的人),治水、行船经验相当丰富,十分熟悉山东境内大运河及其附近地势、水情。因治河有功,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被追封为“功漕神”,建祠于南旺。清雍正、光绪皇帝追封他为“永济神”和“大王”,受到人民敬仰。  白英自幼聪慧好学,早年以耕田为业,十分了解汶上的地理水势。相传明初运河水量不足,航运船只受阻,朝廷为此非常焦急。就在这时,白英挺身而出,承担了寻找甘泉、疏通运河的任务。他带领官兵沿运河而行,突然止步,指地跺脚,平地喷出一口泉水,很快涨满了运河,使航船顺利通过,解除了人们的疾苦。此虽系民间传说,但据史书载,白英不仅治水知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不慕名利,老百姓热情地称他隐逸君子。  著名京杭大运河为历代漕运要道。明朝洪武年间,黄河在原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地)决口,汹涌的黄河水漫过曹州流入梁山一带,淤积400余里,切断了明朝南北水路大动脉的运河。南北漕运的瘫痪,使朝廷百官、平民百姓,无不为之忧虑。济宁州潘叔正奏请朝廷尽快疏通河道以解百姓之苦。工部尚书宋礼受命同督都周长、刑部侍郎金纯等带领济南、兖州、青州、东昌等4个府的25万民工,对会通河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但因会通河水源不足,没有根本解决漕运问题。  宋礼在治理会通河受挫后,便布衣微服出访,寻求治水方略。他来到汶上城北,适遇白英。白英对运河的治理,早已思考了10年之久,并对运河进行过勘察,掌握了山东境内运河一带的地理水情,及运河漕运受阻的主要原因。他见宋礼秉性刚直,真心诚意请教,便决定出山帮助宋礼治河。  白英根据会通河的地势水情,提出了6条治河方法。以汶水作水源,筑堤引水,西注运河地势最高的南旺,然后向南北分流。其中六份北流到临清,接通卫河,中间设水闸17座;四份南流至济宁,下达泗、淮,中间设置水闸21座,从根本上解决会通河水源不足的难题。  宋礼采纳了白英的建议,按照白英设计的图纸组织施工。经过民工历时9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开掘汶上济宁段运河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使之河河相通,渠渠相连,湖湖相依,汇成一派巨大水系。白英治水的成功,使明、清两代600余年间航运畅通无阻,尤其对当时的南粮北运发挥了很大作用,最高年运粮达500万石。有力地促进了明、清时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治理运河工程告竣后,白英随宋礼进京复命,因劳累过度,行至德州桑园,不幸呕*去世,时年56岁。运河两岸百姓闻讯,无不为之悲痛,白英的事迹和英名永远留在运河沿岸人们的心中。  

同年(公元1363年)出生的名人: 吴溥 (1363~1426)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 蹇义 (1363~1435) 明代大臣 重庆市渝北区 同年(公元1419年)去世的名人: 朱�D (1376~1419) 安徽省滁州凤阳 宗喀巴 (1357~1419)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 青海省西宁湟中县 陈�� (1335~1419) 江苏省泰州海陵 林杨 (1345~1419)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 徐善述 (1353~1419) 浙江省台州天台 张顺妃 (?~1419) 江苏省南京雨花台 + 更多公元1419年去世的名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