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必成(1911-1999)定海区临城街道梅家墩人。抗日战争以前,是一名小学教师。1939年6月,日军侵占定海城,弃教从戎,参加抗日自卫队,曾任大队附兼中队长、大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军旅,出任定海县参议会参议员、定海县总工会理事长。1949年夏,他重返军旅,任***陆军第五十二军新兵营营长。1950年5月,随***军去台湾。1999年4月在台北病故。享年88岁。 梅氏家族是清康熙间从鄞县迁来临城。梅家墩原名荷叶地,因梅姓人居此故又名梅家墩。清末梅家是定海一大望族,梅必成自幼勤奋好学,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在当小学教师时,拜定海最有名的绅士丁淞生为师。丁淞生号称定海“孟尝君”,财大气粗,广收“门客”,三教九流来者不拒。丁淞生很器重梅必成。 日军攻占定海城以后,县长苏本善率领县政府人员和自卫队迁至镇海,丁淞生奉保安司令俞济民密令,组建“船舶总队”待命。当时有传言说:“丁淞生当定海县长了”,因此,苏本善对丁产生矛盾,不能协同抗日。这时,**定海县工委的同志在东区发动群众,七月在吴榭乡成立抗日自卫队,由乡长梅燕翼任队长,褚公良任副队长,梅馨(**党员)任指导员,梅必成负责训练新兵。自卫队员中梅姓居多,故有“梅家军”之称。 1940年2月,洞岙区成立 队。未几,扩编为大队,区长吕道英任大队长,下设三个中队,梅必成任大队附兼二中队队长。二中队有个特工组,12人,梅必成兼任组长。有一次,梅必成带领特工组在海上活捉日军测绘人员4人。苏本善很高兴,奖给 20支。当时,日伪保安团在城里很猖狂,苏本善命梅必成搞掉日伪保安团。恰好,保安团团长何善荣是特工组副组长何贤甫的堂叔,梅就利用这一关系,化名裴片心打入保安团。保安团长是个“草包司令”,得知他的堂侄带一批人来投靠自己,很高兴,亲自到道头迎接,又听说:“裴先生文武双全”,当即就拍着何贤甫的肩膀说:“贤侄呀,你为我请来了诸葛亮。”并委任梅必成为团附,还向全团宣布说:“以后本团官兵都要听从裴团附指挥。”梅利用时机,在保安团策反,一个月后,梅必成以抓捕吴榭乡自卫队人员为名,让保安团人员分乘5只帆船,直驶峙头中泽登岸,不费一 一弹,把保安团109人和所有的武器交给了苏本善。梅必成记大功一次。 1941年3月,苏本善决定,定海各岛抗日武装统归定海县国民兵团,下设五个大队,梅必成任第五大队大队附兼二中队队长,二中队实力最强,大队的重要武器集中在二中队。 1942年冬,有人告发梅必成是丁淞生门生,苏本善决定免去他的职务,调到洞岙区署当**指导员,并调来苏的亲信徐俊任洞岙区区长。梅必成意识到这是不祥之兆,决定辞职,当天就回家休息。 梅必成回家休息不到十天,柴桥区区长岳树猷邀请他去镇海柴桥“商量要事”,这“要事”就是定海县国民兵团成立一个独立大队,要梅必成当中队长。梅的中队有百余人,下设一个特工组,有20人。梅必成有了“用武之地”。干得很起劲,**次出击,就夺得日军小炮艇一艘,获机 、小钢炮、手 、 百余支。这时苏本善已调离,由镇海县长雷霆兼定海县长,雷县长亲自为梅庆功,称梅是“大英雄”。一时间,梅必成“名声大振”,投靠梅部的人员大增,县长批准再成立一个大队,由梅必成任大队长。不料,这个大队不是归定海县国民兵团,而是改为镇海县国民兵团。因为该大队大部分是定海人,听到“定海”改“镇海”,当天就有70多人离队而去,因此,梅也决定辞职,后来,梅任柴桥自卫队队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抗日武装大幅压缩。1946年9月,***定海县党部干事陈雨水专程到柴桥请梅必成回定海。梅回定海后,任县党部特别行动队队长,未几,当选为县参议会参议员,接着又出任定海县总工会理事长。 1949年夏,***军败退到定海,梅必成出任陆军第五十二军新兵营营长,驻白泉。1950年5月,随***军去台湾。去台一年后,就离开军旅生活。 梅必成洁身自爱,克勤克俭,不贪图享受。但他热心助人,尤其是热心于公益事业。在家乡时,他经常出资帮助贫困学生。20世纪90年代,他捐资修建梅家墩的梅氏宗祠。台北市舟山同乡会成立后,他先后出任理事、常务监事多年。1997年他并以“梅林”为笔名为《舟山乡讯》写了约2万字的《舟山十载风云录》,记述了定海人民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其本人在1939年至1950年的经历。这为撰写定海抗战史,提供了不少素材。 梅必成在定海有一养子,住在梅家墩,在台北又成了家。养育二子二女,长子梅志建是台北舟山同乡会理事,孙儿女旅居美国。 梅必成于1999年病逝于台北,享年88岁。 来源:定海史志网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侯振南 (1911~1981) 山东省东营垦利区 牛文仓 (1911~1936)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 任凤� (1911~1937) 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 王嘉宾 (1911~1940)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 王文仲 (1911~1942)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 + 更多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9年)去世的名人: 冯绍勤 (1917~1999) 江苏省徐州沛县 张若麟 (1914~1999)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 曹火星 (1924~1999)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 魏际昌 (1908~1999)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 许椿生 (1911~1999)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 沙文威 (1910~1999) 沙氏五兄弟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 + 更多公元1999年去世的名人》梅必成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梅必成(1911-1999)定海区临城街道梅家墩人。抗日战争以前,是一名小学教师。1939年6月,日军侵占定海城,弃教从戎,参加抗日自卫队,曾任大队附兼中队长、大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军旅,出任定海县参议会参议员、定海县总工会理事长。1949年夏,他重返军旅,任***陆军第五十二军新兵营营长。1950年5月,随***军去台湾。1999年4月在台北病故。享年88岁。 梅氏家族是清康熙间从鄞县迁来临城。梅家墩原名荷叶地,因梅姓人居此故又名梅家墩。清末梅家是定海一大望族,梅必成自幼勤奋好学,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在当小学教师时,拜定海最有名的绅士丁淞生为师。丁淞生号称定海“孟尝君”,财大气粗,广收“门客”,三教九流来者不拒。丁淞生很器重梅必成。 日军攻占定海城以后,县长苏本善率领县政府人员和自卫队迁至镇海,丁淞生奉保安司令俞济民密令,组建“船舶总队”待命。当时有传言说:“丁淞生当定海县长了”,因此,苏本善对丁产生矛盾,不能协同抗日。这时,**定海县工委的同志在东区发动群众,七月在吴榭乡成立抗日自卫队,由乡长梅燕翼任队长,褚公良任副队长,梅馨(**党员)任指导员,梅必成负责训练新兵。自卫队员中梅姓居多,故有“梅家军”之称。 1940年2月,洞岙区成立 队。未几,扩编为大队,区长吕道英任大队长,下设三个中队,梅必成任大队附兼二中队队长。二中队有个特工组,12人,梅必成兼任组长。有一次,梅必成带领特工组在海上活捉日军测绘人员4人。苏本善很高兴,奖给 20支。当时,日伪保安团在城里很猖狂,苏本善命梅必成搞掉日伪保安团。恰好,保安团团长何善荣是特工组副组长何贤甫的堂叔,梅就利用这一关系,化名裴片心打入保安团。保安团长是个“草包司令”,得知他的堂侄带一批人来投靠自己,很高兴,亲自到道头迎接,又听说:“裴先生文武双全”,当即就拍着何贤甫的肩膀说:“贤侄呀,你为我请来了诸葛亮。”并委任梅必成为团附,还向全团宣布说:“以后本团官兵都要听从裴团附指挥。”梅利用时机,在保安团策反,一个月后,梅必成以抓捕吴榭乡自卫队人员为名,让保安团人员分乘5只帆船,直驶峙头中泽登岸,不费一 一弹,把保安团109人和所有的武器交给了苏本善。梅必成记大功一次。 1941年3月,苏本善决定,定海各岛抗日武装统归定海县国民兵团,下设五个大队,梅必成任第五大队大队附兼二中队队长,二中队实力最强,大队的重要武器集中在二中队。 1942年冬,有人告发梅必成是丁淞生门生,苏本善决定免去他的职务,调到洞岙区署当**指导员,并调来苏的亲信徐俊任洞岙区区长。梅必成意识到这是不祥之兆,决定辞职,当天就回家休息。 梅必成回家休息不到十天,柴桥区区长岳树猷邀请他去镇海柴桥“商量要事”,这“要事”就是定海县国民兵团成立一个独立大队,要梅必成当中队长。梅的中队有百余人,下设一个特工组,有20人。梅必成有了“用武之地”。干得很起劲,**次出击,就夺得日军小炮艇一艘,获机 、小钢炮、手 、 百余支。这时苏本善已调离,由镇海县长雷霆兼定海县长,雷县长亲自为梅庆功,称梅是“大英雄”。一时间,梅必成“名声大振”,投靠梅部的人员大增,县长批准再成立一个大队,由梅必成任大队长。不料,这个大队不是归定海县国民兵团,而是改为镇海县国民兵团。因为该大队大部分是定海人,听到“定海”改“镇海”,当天就有70多人离队而去,因此,梅也决定辞职,后来,梅任柴桥自卫队队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抗日武装大幅压缩。1946年9月,***定海县党部干事陈雨水专程到柴桥请梅必成回定海。梅回定海后,任县党部特别行动队队长,未几,当选为县参议会参议员,接着又出任定海县总工会理事长。 1949年夏,***军败退到定海,梅必成出任陆军第五十二军新兵营营长,驻白泉。1950年5月,随***军去台湾。去台一年后,就离开军旅生活。 梅必成洁身自爱,克勤克俭,不贪图享受。但他热心助人,尤其是热心于公益事业。在家乡时,他经常出资帮助贫困学生。20世纪90年代,他捐资修建梅家墩的梅氏宗祠。台北市舟山同乡会成立后,他先后出任理事、常务监事多年。1997年他并以“梅林”为笔名为《舟山乡讯》写了约2万字的《舟山十载风云录》,记述了定海人民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其本人在1939年至1950年的经历。这为撰写定海抗战史,提供了不少素材。 梅必成在定海有一养子,住在梅家墩,在台北又成了家。养育二子二女,长子梅志建是台北舟山同乡会理事,孙儿女旅居美国。 梅必成于1999年病逝于台北,享年88岁。 来源:定海史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