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原名玉春,河南济源王屋乡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出生。民国27年(1938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历任晋豫边区抗日游击队班长、八路军新一旅保卫科侦察组组长等职。民国29年后,任县-局长、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民国38年3月,随军南下福建。 1949年10月3日,为首任霞浦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12月,当选为县首届各界人代**会副**。翌年,兼任县农会主任、县总工会**。任内在减租减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中,作出重要贡献。 1952年3月,升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兼县人民**院长。8月,接任县委书记。9月,兼任县第二届各界人代**会**。他身兼数职,**区乡干部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培养出杨成琴、王友栋互助组,韦成灼、施干波科技种田等一批典型。1954年2月,他带领机关干部和城区群众整治长溪三河,裁弯取直,疏浚河床,根治城区洪患。11月,调任**福安地委农工部部长。1957年5月,复任**霞浦县委--。 1958年1月,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他带领全县人民兴修水利,先后修建双福桥、宝清、大墓里、七宝洋等小型水库8座,蓄水容量259.06万立方米,受益农田8385亩。亲自深入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发动群众开展工具改革,大墓里水库工程的工具改革,曾被**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专题新闻纪录片在全国播放。他根据霞浦地方特点,提出以山养山,宜林则林,宜茶则茶,林茶并举的发展方针,先后创立国营农场、大京茶场、沙江养殖场和杨梅岭、水门林场,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林、茶生产和内海养殖。以水门草岗为改造旧茶园试点,建设新式茶园,推广栽培新技术,经过一年努力,试验茶园1.05亩,亩产干毛茶612公斤,创全县最高记录。参加全国茶叶生产现场会代表莅临参观,充分肯定草岗改造旧茶园的丰产经验。他还发动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工商界人士到崇儒、柏洋等地,帮助建立油茶生产基地,使油茶产量翻一番。并在水门召开野生*用植物物资交流会,组织群众开展“小秋收”活动,采摘金英子、白菊花、金银花、土人参等野生中*材,增加农民收入。 1959年,兴建溪西水库,解决“北水南调”问题,他亲自勘察流域沿线,提出建库方案,同年12月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破土动工,日上场民工达万余人。后因资金缺乏下马停建。同年,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以国营农场为基地,同技术人员、工人一道,大搞水稻、小麦、油菜试验田,发动群众平整土地,改革耕作制度,推广良种。同时,为改变霞浦工业交通落后状况,他主持筹办县农械厂、印刷厂、鞋厂、瓷器厂、造纸厂、渔业加工厂、水产冷冻厂等,筹建以县城为中心通向乡镇所在地公路8条,全长200多公里,架通各乡镇电话和有线广播,沟通城乡联系。 1960年初,他带领县直机关干部600多人进驻杨梅岭林场,劈山造林,先后开辟涌山、马洋、罡溪岭林区和石�痔�苗圃,营造杉木、马尾松纯林带5250亩。 同年2月,他升任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兼党组副书记,仍十分关心霞浦地方建设,曾两次莅临霞浦检查指导。1963年2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59岁。临终前嘱咐将遗体献给医疗事业。逝世后,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确认为革命烈士。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杨鱼秉 (1904~1960)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 陈铁民 (1904~1935) 革命烈士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 叶鉴清 (1904~1938)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 黄颐 (1904~1974)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 云灯 (1904~1951)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 + 更多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3年)去世的名人: 陈士�P (1894~1963)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 杨炳传 (1880~1963)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 徐式圭 (1892~1963)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 张贞 (1884~1963)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 林学大 (1893~1963) 福建省厦门市 王志超 (1899~1963) 辽宁省辽阳辽阳县 + 更多公元1963年去世的名人》李岳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李岳,原名玉春,河南济源王屋乡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出生。民国27年(1938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历任晋豫边区抗日游击队班长、八路军新一旅保卫科侦察组组长等职。民国29年后,任县-局长、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民国38年3月,随军南下福建。 1949年10月3日,为首任霞浦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12月,当选为县首届各界人代**会副**。翌年,兼任县农会主任、县总工会**。任内在减租减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中,作出重要贡献。 1952年3月,升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兼县人民**院长。8月,接任县委书记。9月,兼任县第二届各界人代**会**。他身兼数职,**区乡干部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培养出杨成琴、王友栋互助组,韦成灼、施干波科技种田等一批典型。1954年2月,他带领机关干部和城区群众整治长溪三河,裁弯取直,疏浚河床,根治城区洪患。11月,调任**福安地委农工部部长。1957年5月,复任**霞浦县委--。 1958年1月,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他带领全县人民兴修水利,先后修建双福桥、宝清、大墓里、七宝洋等小型水库8座,蓄水容量259.06万立方米,受益农田8385亩。亲自深入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发动群众开展工具改革,大墓里水库工程的工具改革,曾被**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专题新闻纪录片在全国播放。他根据霞浦地方特点,提出以山养山,宜林则林,宜茶则茶,林茶并举的发展方针,先后创立国营农场、大京茶场、沙江养殖场和杨梅岭、水门林场,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林、茶生产和内海养殖。以水门草岗为改造旧茶园试点,建设新式茶园,推广栽培新技术,经过一年努力,试验茶园1.05亩,亩产干毛茶612公斤,创全县最高记录。参加全国茶叶生产现场会代表莅临参观,充分肯定草岗改造旧茶园的丰产经验。他还发动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工商界人士到崇儒、柏洋等地,帮助建立油茶生产基地,使油茶产量翻一番。并在水门召开野生*用植物物资交流会,组织群众开展“小秋收”活动,采摘金英子、白菊花、金银花、土人参等野生中*材,增加农民收入。 1959年,兴建溪西水库,解决“北水南调”问题,他亲自勘察流域沿线,提出建库方案,同年12月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破土动工,日上场民工达万余人。后因资金缺乏下马停建。同年,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以国营农场为基地,同技术人员、工人一道,大搞水稻、小麦、油菜试验田,发动群众平整土地,改革耕作制度,推广良种。同时,为改变霞浦工业交通落后状况,他主持筹办县农械厂、印刷厂、鞋厂、瓷器厂、造纸厂、渔业加工厂、水产冷冻厂等,筹建以县城为中心通向乡镇所在地公路8条,全长200多公里,架通各乡镇电话和有线广播,沟通城乡联系。 1960年初,他带领县直机关干部600多人进驻杨梅岭林场,劈山造林,先后开辟涌山、马洋、罡溪岭林区和石�痔�苗圃,营造杉木、马尾松纯林带5250亩。 同年2月,他升任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兼党组副书记,仍十分关心霞浦地方建设,曾两次莅临霞浦检查指导。1963年2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59岁。临终前嘱咐将遗体献给医疗事业。逝世后,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确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