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不逊】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释义] 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语出] 《三国志・魏志・张�A传》:“图(郭图)惭;又更�r�A曰:‘�A快军败;出言不逊。’�A惧;乃归太祖。”   张�A原是三国时袁绍手下的一员战将。 袁绍有一次与曹*在官渡大战。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督运粮草,屯积在乌巢。曹*于是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邰劝谏袁绍说:"曹*兵士虽然比我军少,但都是精兵,万一 淳于琼守不住乌巢,就糟了,我以为应该派重兵支援乌巢。" 袁绍的另一名大将郭图说:"张邰说的不是好计策。我看应该先 袭击曹*的大本营,这样,曹*一定会回去救援,乌巢之围便不救自解了。" 张邰听了,不同意郭图的意见,说:"曹*兵营易守难攻,不可能 很快攻下。如果淳于琼被擒,我们断了粮草,就输定了。" 袁绍觉得自己的兵力远胜于曹*,于是采取郭图的方案,只派遣小**救援淳于琼,而用重兵攻打曹*的大本营。曹*严密防守,袁绍无法将曹*的大本营攻破。曹决袭击乌巢成功,用大火烧了袁绍屯在乌巢的粮草,这一来,袁绍的军心动摇、不战自败。 郭图知道这次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计策不当造成的,便采取恶人 先**的办法,向袁绍诬告说: "张邰对吃了败仗竟然幸灾乐*,说话也很傲慢无礼。" 张邰知道后,生怕袁绍迁怒于他,于是投奔曹*。他对曹*说: "郭图对袁绍说我幸灾乐*,出言不逊,我只能来投奔你了。" 曹*说:"你来投奔我,就像韩信投奔刘邦一样正确。" 成语【出言不逊】主人公 张�A (?~231)十七史百将传   张�A(?-231年),字�y�V,河间�|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A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此后,随曹*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A代……[详细] 郭图 (?~205)   郭图(?-205年),字公则,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A、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于205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所*。郭图、审配说:“兵书上的方法,比敌人多十倍就将其包围,比敌人多五倍就进攻敌人,力量相当就可以交战。郭图和淳于琼阻止说:“汉朝王室衰败,为时很久了。建安五年(公元20……[详细] 成语【出言不逊】相关人物 袁绍 (?~202)武神赵子龙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详细] 曹* (155~220)曹孟德   曹*(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