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滂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张滂(1917―2011)   江苏南京人。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在**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1945年至1946年,在英国里子大学化学系进修,1946年至1949年,转至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4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燕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有机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有机合成学科组组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化学系课程结构研究小组组长,北京市化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化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滂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认为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又是有机化学的主流。其著名的成果有:   一是天然产物和相关化合物的合成,包括D-核糖的合成,木糖核苷的合成,5-羟基嘧啶的合成,5-去氧-2,3-内醚戊-糖苷的合成,维生素B6的合成和天然�p醌的合成,成果均有创新。   二是揭示了三个新的有机反应。其一为发现了1,3-二甲氧基-重排为-醛二甲缩醛反应,阐明了重排机制和发展成为一普遍性的3-取代-醛二甲缩醛的合成方法。其二为发现4-羟基苯乙酮及其某些3,5-二取代衍生物后不成-缩酮的特异行为而发生裂解,并进而二聚为一多环的化合物。其三为氧化双偶合生成�p醌的反应。   三为建立合成的新方法和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包括通过烯胺合成2,3-不饱和酮的方法;3-氧杂环丁醇的合成;含有-酮环系的菁类染料的合成和油水双溶性碳二亚胺的合成等。   张滂在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中,对有机化学实验和当代实验技术的进展给予高度重视。培养了大批化学人才。   主要著作:《有机合成进展》(主编),《有机化学》(翻译)等;主要论文: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Methylglyoxal and Mechani** of its Reaction with Hypoiodite, Experiments on the Synthesis of Purine Nucleosides, A Facile Route to Perylenequinone, 丙二酸的合成,关于空间阻碍在Stephen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和一些芳香醛的合成,二烷氧基-的C酰基化,对氯化三甲铵基苯甲氧酰氯的合成及其用作水溶性氨基保护基因等。   [以上内容由" 飘来飘去飘来飘去"分享。]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张沛霖 (1917~2005)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西省阳泉平定县 周廷冲 (1917~1996)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杭州富阳 朱既明 (1917~1998)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宜兴 严志达 (1917~1999)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南通崇川区 朱洪元 (1917~1992)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宜兴 + 更多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1年)去世的名人: 应崇福 (1918~2011)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宁波 朱光亚 (1924~20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北省武汉汉南区 周锡元 (1938~2011)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 吴阶平 (1917~20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苏省常州 王大珩 (1915~20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苏省苏州 施雅风 (1919~2011)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南通海门 + 更多公元2011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张沛霖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