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骝(1912.4.5-2003.2.11) 河南安阳人,美籍华人,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袁家骝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三子。幼年在祖籍河南安阳生活,13岁迁至天津,入南开中学,一个月后转入英国教会办的新学书院,开始接受物理与数学方面的启蒙。1928年考入天津工商大学工学院,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物理学系三年级,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谢玉铭。在校期间对刚刚兴起的无线电报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与有同样爱好的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一起切磋。1932年燕京大学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34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唐山开滦煤矿工作一年。1936年,经司徒雷登校长推荐,获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公寓奖学金,赴美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学习,次年因助学金取消,改申请加州理工学院助教奖金,跟随R. A. 密立根从事科学研究,1940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吴健雄,1942年与吴健雄结为连理。1942年至1947年以物理学家的身份在美国无线电公司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二战期间曾参与国防军事设施连波雷达的研制工作。1947年至1949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物理研究工作。1949年至1979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作物理研究员和高级物理研究员,1979年退休后担任该实验室顾问。1972年至1973年在法国沙克雷原子研究中心和欧洲核子中心任访问教授;1979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同年受聘为前苏联雪普霍夫高能物理研究所访问教授;1981年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1982年受聘为法国巴黎大学访问教授;1983年受聘为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董事会**;1984年受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此外还被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曾获全美华人协会杰出成就奖,中国台湾科学成就奖章,驻美中国工程师协会科学成就奖。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台北中研院院士。2003年2月11日,因心肌梗塞和肾衰竭去世,享年91岁。 袁家骝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离子探测系统、宇宙线、无线电定向探测、调频雷达系统等。主要贡献有: 一.宇宙线中子成分的起源研究 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与R. W. 兰顿堡合作,将中子探测器和高压装置全部充气密封起来,进行探空研究,证明了宇宙线中的中子不是来自宇宙空间,而是产生于地球大气层中的次级粒子。袁家骝还通过测量发现,不同地磁纬度的中子强度有明显差别,进一步证明了中子应是由宇宙射线初级带电粒子在大气层中碰撞产生的。 二.参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高能加速器的建造 1949年,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要建造3GeV高能质子加速器,袁家骝负责设计并建成了一台要求在1秒内频率增加13倍的特殊变频高频系统,是世界上**个高频系统,也是这台加速器的关键部件之一。 三.首次证明强子共振的存在,并发现了两个新粒子 高能加速器建成后,袁家骝和S. J. 灵顿鲍利用加速器加速出来的高能质子束轰击靶子产生的π介子束来研究π与核子的散射,发现了π±与质子的散射截面在高能量下呈现迅速下降,明确找出了散射截面峰值所在,证明了共振的存在。同时,他们发现了两个新粒子:Δ++和Δ 0粒子。 四.用实验证实穿越辐射的原理,并研究利用这种辐射作高能粒子探测器 袁家骝是最早将电子技术运用于高能粒子探测器和最早运用闪烁计数器描迹仪和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的物理学家之一。为了提高粒子探测器的能量分辨能力,袁家骝对于利用穿越辐射作探测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用许多薄片形成许多界面可以显著提高探测灵敏度,同时,在穿越辐射探测器的材料和性能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后采用低温超导微粒作高能粒子探测器,并初步试验成功。 袁家骝对祖国的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和夫人吴健雄经常回国访问和讲学,对北京正负离子对撞机、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和台湾同步辐射加速器等大型物理实验设备都非常关注,提出了很多建议,甚至直接参与筹建工作。还在南京大学等校设立了吴健雄―袁家骝奖学金,鼓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人物关系: 天祖: 袁耀东 高祖: 袁树三 曾祖: 袁保中 袁世凯的生父 爷爷: 袁世凯 (1859~1916) 民国**家、军事家 叔祖父: 袁世廉 袁世彤 袁世敦 (?~1909) 父亲: 袁克文 (1889~1931) 袁世凯次子,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寒庐七子 妻子: 吴健雄 (1912~1997)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叔伯: 袁克友 (1917~1953) 袁世凯的遗腹子 袁克定 (1878~1955) 袁世凯长子 袁克坚 (1904~1960) 袁世凯十子 堂兄弟: 袁家诚 袁克度 袁克齐 袁世凯第七子 袁克权 (1898~1941) 世凯第五子 袁克桓 (1898~1956) 袁世凯六子 袁克玖 (1903~1973) 袁世凯九子 姑妈: 袁伯祯 (1885~1956) 姑父: 张允亮 (1889~1952) 相关院校: 南京大学 燕京大学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伍舜德 (1912~2003)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沙飞 (1912~1950)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 周丰一 浙江省绍兴越城区 全汉升 (1912~200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陈国达 (1912~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 + 更多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3年)去世的名人: 罗云章 (1920~2003)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 伍舜德 (1912~2003)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管惟炎 (1928~2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南通如东 林兰英 (1918~2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 马祖光 (1928~2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市 钱人元 (1917~2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 + 更多公元2003年去世的名人》袁家骝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袁家骝(1912.4.5-2003.2.11) 河南安阳人,美籍华人,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袁家骝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三子。幼年在祖籍河南安阳生活,13岁迁至天津,入南开中学,一个月后转入英国教会办的新学书院,开始接受物理与数学方面的启蒙。1928年考入天津工商大学工学院,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物理学系三年级,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谢玉铭。在校期间对刚刚兴起的无线电报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与有同样爱好的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一起切磋。1932年燕京大学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34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唐山开滦煤矿工作一年。1936年,经司徒雷登校长推荐,获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公寓奖学金,赴美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学习,次年因助学金取消,改申请加州理工学院助教奖金,跟随R. A. 密立根从事科学研究,1940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吴健雄,1942年与吴健雄结为连理。1942年至1947年以物理学家的身份在美国无线电公司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二战期间曾参与国防军事设施连波雷达的研制工作。1947年至1949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物理研究工作。1949年至1979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作物理研究员和高级物理研究员,1979年退休后担任该实验室顾问。1972年至1973年在法国沙克雷原子研究中心和欧洲核子中心任访问教授;1979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同年受聘为前苏联雪普霍夫高能物理研究所访问教授;1981年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1982年受聘为法国巴黎大学访问教授;1983年受聘为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董事会**;1984年受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此外还被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曾获全美华人协会杰出成就奖,中国台湾科学成就奖章,驻美中国工程师协会科学成就奖。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台北中研院院士。2003年2月11日,因心肌梗塞和肾衰竭去世,享年91岁。 袁家骝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离子探测系统、宇宙线、无线电定向探测、调频雷达系统等。主要贡献有: 一.宇宙线中子成分的起源研究 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与R. W. 兰顿堡合作,将中子探测器和高压装置全部充气密封起来,进行探空研究,证明了宇宙线中的中子不是来自宇宙空间,而是产生于地球大气层中的次级粒子。袁家骝还通过测量发现,不同地磁纬度的中子强度有明显差别,进一步证明了中子应是由宇宙射线初级带电粒子在大气层中碰撞产生的。 二.参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高能加速器的建造 1949年,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要建造3GeV高能质子加速器,袁家骝负责设计并建成了一台要求在1秒内频率增加13倍的特殊变频高频系统,是世界上**个高频系统,也是这台加速器的关键部件之一。 三.首次证明强子共振的存在,并发现了两个新粒子 高能加速器建成后,袁家骝和S. J. 灵顿鲍利用加速器加速出来的高能质子束轰击靶子产生的π介子束来研究π与核子的散射,发现了π±与质子的散射截面在高能量下呈现迅速下降,明确找出了散射截面峰值所在,证明了共振的存在。同时,他们发现了两个新粒子:Δ++和Δ 0粒子。 四.用实验证实穿越辐射的原理,并研究利用这种辐射作高能粒子探测器 袁家骝是最早将电子技术运用于高能粒子探测器和最早运用闪烁计数器描迹仪和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的物理学家之一。为了提高粒子探测器的能量分辨能力,袁家骝对于利用穿越辐射作探测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用许多薄片形成许多界面可以显著提高探测灵敏度,同时,在穿越辐射探测器的材料和性能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后采用低温超导微粒作高能粒子探测器,并初步试验成功。 袁家骝对祖国的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和夫人吴健雄经常回国访问和讲学,对北京正负离子对撞机、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和台湾同步辐射加速器等大型物理实验设备都非常关注,提出了很多建议,甚至直接参与筹建工作。还在南京大学等校设立了吴健雄―袁家骝奖学金,鼓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