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释义] 诈:蒙*。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语出] 《韩非子・难一》:“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成语【兵不厌诈】主人公 晋文公重耳 (前697~前628)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重耳   晋文公(前671年 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时--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叩取�…[详细] 成语【兵不厌诈】相关人物 楚成王熊恽 (671~626)楚国国君   楚成王熊恽,公元前671-前626在位。楚文王卒后,其子堵敖(杜敖)立。堵敖与其弟熊恽均为楚文王与息妫所生。堵敖在位三年,政局动荡,无所作为,后在**中被废。公元前671年,熊恽即位,是为著名的楚成王。楚成王即位时年幼,军政大权掌握在令尹子元手里子元。公元前664年(楚成王八年),申公斗班怒*子元,子元内*遂平。楚成王即位前后,时经十余年,政局动荡不安,楚武、文开创的王业,一度受到削弱。子元内*平……[详细] 子犯   子犯,即 咎犯,狐偃, 春秋时晋国大臣。文公元年春天,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咎犯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过错也太多了。我自己都知道,何况您呢?我请求从这时离去吧。”重耳说:“如果我回到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子犯明誓。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实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可子犯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耻辱了。我不愿和他同列。”……[详细] 成得臣 (?~前632)   成得臣(?-前632)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子,子文之弟。若敖氏后裔。春秋时楚令尹。楚成王三十五年(前637年),因战功被子文推荐为令尹。成王三十八年,率楚军灭夔(今秭归境),又北征背楚亲晋的宋国。次年冬,再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楚军溃败。引咎自*于归途中。前637年(成王三十五年),楚令尹子文年事已高,想养老了,便推荐领兵作战有功的子玉接班,成王……[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