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字叔五。出生于浙江吴兴。林学家、林业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参与创建九三学社,并被选为监事。九三学社**、二届**理事会副**,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副**。 梁希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光绪初年秀才,长兄是举人。父母早逝,他自幼跟随长兄生梁希聪颖过人,16岁中秀才,在当地有“两浙才子”之美誉。康梁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清朝政府**无能,使他产生了“武备救国”的思想,于是投笔从戎,考进杭武备学堂学习西洋军事。1906年被选送日本留学,1907年考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海军。由于受章太炎等人民主思想的影响,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在东京建立的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发,梁希回国参加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又回到日本士官学校继续学习。因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歧视,他弃武学习自然科学,对林产制造化学和森林利用学有较大兴趣。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习林学。1916年学成回国。 回国后,先在奉天安东(今辽宁丹东)鸭绿江采木公司任技师。该公司为日本所办,由于对日本人的不满不久即辞职,接着,应聘在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任教兼林科主任。1923年,自费前往德国德累斯顿萨克逊森林学院研究林产化学。1927年回国,继续在已改名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的原校任教。1929年,受聘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主任。1933年,应**大学农学院院长邹树文之邀,到该院森林系任教授,讲授木材学、木材防腐学、林产制造化学等课程,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他的这些活动为新中国的林业教育奠定了初步基础。梁希讲授的课程,都是自己编写教材,并不断修改讲稿,补充新内容。上实验课,虽有助教,但他总是亲临指导和示范。对一些难于*作的实验方法,则逐个手把手地传授给学生。梁希不但在学习、工作上诲人不倦,而且在思想、生活和事业上也十分爱护学生,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他教导学生:人生学习求知,好比建高楼大厦,必须先打好地基,然后博览群书,集思广益。他还教学生做人之道,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切戒利欲熏心,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决不要有任何骄傲、夸张。1941年**大学森林系5名学生毕业,他在欢送会上即席赋诗一首,并书赠每人一份。诗曰:“一树青松一少年,葱葱五木碧连天。和烟织就森林字,写在巴山山那边。”把5位同学比喻成5棵青松,5木正好构成森林二字,在巧妙的构思之中蕴涵了梁希对学生殷切的希望和深厚的感情。学生经济困难,他总是慷慨相助。对学生出国深造,他给予积极支持,并教导他们安心学习,不忘祖国。1945年8月,吴中伦赴美留学前,梁希赠诗一首:“大火西流七月光,碧天无语送吴郎,定知三载归来后,苍海茫茫好种桑。” 梁希教学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他在浙江大学和**大学任教期间,极为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先后在两校分别创建了林化实验室。1937年**大学本部因日寇侵占南京而迁到重庆沙坪坝,他**了3个实验室:木材学实验室、森林化学实验室和**林业实验所林产利用组实验室。尽管梁希年近花甲,为了建设实验室和添加材料设备,常常东奔西跑,有一次为了领取几加仑酒精,竟跑了8趟,可见当时科研工作之艰难。在他苦心经营下,**大学森林化学实验室当时已初具规模,图书资料和种种设备在国内各森林系中首屈一指。许多专家学者参观这个实验室时,无不赞叹惊讶! 梁希是我国林产制造化学的奠基人。他从1916年开始讲授林产制造化学,使之在中国首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在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科研工作。1929年在浙江大学首创中国**个森林化学实验室,而后又在**大学创立了同类实验室,进行了松树采脂、樟脑制造器具、油桐种子分析和桐油抽提、木材干馏、木精定量、木素定量等试验研究。1935年,他在中大农学院将浙江诸暨制樟脑使用的凝结器加以改良,制造成提炼樟脑(樟油)的实验装置,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三浦伊八郎教授改良的干馏凝结器相比,樟脑得率提高了10%―69%。中国旧法榨取桐油,有25%―50%的桐油残留在桐饼(粕)内,十分可惜。梁希于1935年做的化学浸提桐油试验,可获得桐籽中的桐油99%以上,大大提高了桐籽的出油率。 梁希在30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编写了许多讲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他花了一生心*编写成的《林产制造化学》。这是一本60多万字的教科书。林产制造化学是以林产品为原料的制造化学,以前统称林产制造学。由于林产物的机械工艺利用部分已在森林利用学中讲述,因此梁希改用林产制造化学这个名称,专述利用木材或树皮、树叶、树实等副产物为原料制成他种物质的制造化学。此书初稿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他治学严谨,不愿草率付印,以至初稿虽经多次增补,也未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林业部部长期间仍继续收集资料,充实内容。遗憾的是,他生前未能见到该书的出版,直到他去世后,1983年才由他的学生们将原稿加以整理出版。该书内容充实,体例严密,立论精辟,堪称价值很高的林业科学巨著,对当前中国林产化学生产的发展仍有重要指导作用。 梁希是新中国林业的奠基人、**者、绿化祖国的积极倡导者。新中国成立前,梁希对森林的功能、作用和重要性就有充分认识,早在1929年他写的《民生问题与森林》一文中就做了精辟论述:“森林是人类的发祥之地,人类所以发达到现在的地步,都是森林的功劳。”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5月上旬,梁希作为民主人士在北京参加了**人民政府筹备会议。在9月召开的**届全国人民**协商会议上,周恩来提名梁希为林垦部部长。梁希感到很不安,就写了一张条子送给周恩来:“年近七十,才力不堪胜任,仍以回南京教书为宜。”周恩来看后提笔写了一句话:“为人民服务,当仁不让。”回复给梁希。梁希看了回条,激动地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交给周恩来。从此,这位年近古稀的林学家在林业**岗位上为林业事业倾注了全部心*,为新中国林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在极为薄弱的基础上开始大发展,到处感到林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梁希身为**任林业部部长,又身为教育家,深感培养新中国林业技术干部的重要性,立即与林业部几位**商议,提出了尽快发展林业教育,解决干部缺乏问题的意见。1952年,在梁希的建议下,经国务院**同意,林业部配合教育部对农林高等院校做了调整,分别在北京、哈尔滨、南京成立了3所独立的林学院,并在13个农学院扩大了森林系,增加招生名额。从此,林业界形成了“办学热”。全国各大区都有了林学院或森林系。到1953年,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林业专修科和中等林校的毕业生增至15000多人。而1950年初全国高等院校森林系在校学生还不到100人,可见发展之快。为此,梁希曾激动地说:“我在旧中国教了30年的书,培养了那么多学生,想改变中国林业面貌,想让中国的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我的宣传活动只不过是书生的议论,纸上谈兵,毫无用武之地。只有解放后在毛**、***的**下,我们的理想才能实现……国民政府几十年培养的林业技术人员没有新中国两年培养的多,中国的林业是大有希望的。” 梁希在林业建设工作方面既有-远瞩的战略思想,又非常注意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善于抓重点,掌握要害,开创新的工作局面。旧中国没有林垦部的机构,新中国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梁希和林垦部副部长李范五等商量,决定首先抓三件事:一是搭架子,组建林垦部机关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林业机构;二是摸清情况,查明全国现有森林资源;三是打好基础,为林业事业的大发展做好准备。为了办好这三件事,梁希常常深入各地调研,并和周围同志反复研究问题。在****的关怀和他的主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地建立了一大批林业机构,并根据**民主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进行了东北、内蒙古林区改造和建设工作,有秩序地将旧林区把头制改造成社会主义的企业,又将一部分手工作业逐步改造为半机械化或机械化作业,为中国林业建设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梁希经常把绿化全中国的愿望和林业科学理论,用形象感人的词句表达出来。他在1958年3月为《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文章《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这是他为林业建设写的最后一篇论文,他歌颂祖国的明天,歌唱为之献身的事业:“绿化,这个词太美了,山青了,水也会绿;水绿了,百川汇流的黄河也有可能渐渐地变成碧海,这样,青山绿水在祖国国土上织成一幅翡翠色的图案。……林业工作是做不完的,绿化要做到栽培农艺化,抚育园艺化;要做到工厂如花园,城市如公园,乡村如林园;绿化,要做到绿荫护夏,红叶迎秋。……这样,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全部都成一个大公园,大家都在自己建设的大公园里工作、学习、锻炼、休息,快乐地生活。”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他深知,要想实现这个远大目标,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能完成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因此,要广泛地宣传林业的重要性,要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植树造林运动。他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做林业的宣传普及工作。1950年春,全国开展春季造林运动,他满怀喜悦的心情挥笔撰文:“用造林来迎接新中国的春天。……春,替我们带来了活泼的生活,使万物由旧而新,由死而生,由黄而青,表示着无限的前程。”梁希利用各种机会与条件宣传绿化祖国,在许多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普及造林、绿化知识。梁希写下的诗文中,有许多为林业界传诵为佳句,如“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也是新中国的艺人”。 梁希一生还担任了许多学术和社会团体工作职务。1935年被选为中华农学会理事长,任期6年;1945年九三学社成立,被选为监事,1950―1958年任九三学社副**;1947年成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南京分会,梁希被选为理事长;1950年被选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1年当选为中国林学会理事长;1954年当选为**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全国科联和科普联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科联和科普合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梁希当选为副**。 1958年12月10日凌晨5时,这位人民的林学家,新中国林业建设的**者――梁希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5岁。 来源:九三学社**宣传部 梁希相关 南京大学校长 (第19位) 相关院校: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同年(公元1883年)出生的名人: 钱崇澍 (1883~196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嘉兴海宁 王伯秋 (1883~1944)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 陈仪 (1883~1950)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浙江省绍兴 聂其炜 (1883~1968)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 许寿裳 (1883~1948) 浙江省绍兴柯桥区 + 更多公元188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 汤飞凡 (1897~1958)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刘文典 (1889~1958) 国学**、原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安徽省安庆怀宁 曾震五 (1896~1958)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程玉芳 安徽省铜陵枞阳 程慕颐 (1894~1958) 浙江省嘉兴桐乡 李振友 山东省聊城冠县 + 更多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