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蓑衣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1197年),南宋道士。一作“莎衣道人”,名不详,号“通神先生”。淮阳军朐山(今属江苏连云港市)人。家世以仕显,素为乡族。祖执礼,官至朝议大夫。高宗绍兴(1131-1162年)初,避*渡江,客寄于吴。一说绍兴末来平江。少年时锐意读书,累举不第。一日临池镜水,豁然悟道,唯一蓑一笠,披发赤脚,往来于市,夜宿天庆观。笑傲讴吟,庸人孺子皆称为“蓑衣道人”。常至道观中,叉手跪膝,昼夜不寐,专气致柔。每行大街,或掷砖或书壁,人无贵贱,言休咎*福无不中。遇有疾者,命持一缕草去,旬日病愈。于是众传莎草可以愈疾,求得一草不啻万金良*。人或见之吴中,或见于闽蜀,或一日不食,或数日不食,或一月不食,未曾告饥。或四方来供,尽食之,不以为饱。又不畏寒暑,隆冬归庵,解挂蓑衣,气热如蒸笼气,坐处也不积雪。曾批评世人:“自家屋子不修整,只理会外面屋子好看。”相传孝宗夜梦莎衣人来吊,自称“苏人也”,问其原故,不肯言,孝宗醒后告诉内侍,不久皇后和太子死,内侍道前梦,孝宗始悟。遣使召之,不至。孝宗念恢复半壁江山大计,乃焚香默祷:“何诚能仙顾,必知朕意”。遂遣中官往召,道人见之掉头,持吴音道:“有中国即有外夷,有日即有月,不须问”。使者归秦,孝宗甚以为异,淳熙(1174-1189年)初,赐号“通神先生”,始筑庵于观中,降书“通神庵”三字。高宗(太上皇)制《通神书赞》。孝宗命内侍每岁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上之士,施予优普。一年偶逾期,众惊讶而欲请,真人摇手瞬目而招之说;“亟来!亟来!”当日内侍至,众更服其神。光宗即位,召之,又不至,宁宗庆元(1195-1200年)间,升“通神真人”。庆元三年(1197年)五月二十二日夜,端坐解化。九月十一日葬于长洲县金鹅乡里燕塘之原(《宋史》云庆元六年卒“,误。俗传庵中像为真身,亦误。)。承直郎箍袤撰《通神先生蓑衣何真人事实》记其事迹,《宋史》有传。同年(公元1197年)去世的名人:

  (?-1197年),南宋道士。一作“莎衣道人”,名不详,号“通神先生”。淮阳军朐山(今属江苏连云港市)人。家世以仕显,素为乡族。祖执礼,官至朝议大夫。高宗绍兴(1131-1162年)初,避*渡江,客寄于吴。一说绍兴末来平江。少年时锐意读书,累举不第。一日临池镜水,豁然悟道,唯一蓑一笠,披发赤脚,往来于市,夜宿天庆观。笑傲讴吟,庸人孺子皆称为“蓑衣道人”。常至道观中,叉手跪膝,昼夜不寐,专气致柔。每行大街,或掷砖或书壁,人无贵贱,言休咎*福无不中。遇有疾者,命持一缕草去,旬日病愈。于是众传莎草可以愈疾,求得一草不啻万金良*。人或见之吴中,或见于闽蜀,或一日不食,或数日不食,或一月不食,未曾告饥。或四方来供,尽食之,不以为饱。又不畏寒暑,隆冬归庵,解挂蓑衣,气热如蒸笼气,坐处也不积雪。曾批评世人:“自家屋子不修整,只理会外面屋子好看。”相传孝宗夜梦莎衣人来吊,自称“苏人也”,问其原故,不肯言,孝宗醒后告诉内侍,不久皇后和太子死,内侍道前梦,孝宗始悟。遣使召之,不至。孝宗念恢复半壁江山大计,乃焚香默祷:“何诚能仙顾,必知朕意”。遂遣中官往召,道人见之掉头,持吴音道:“有中国即有外夷,有日即有月,不须问”。使者归秦,孝宗甚以为异,淳熙(1174-1189年)初,赐号“通神先生”,始筑庵于观中,降书“通神庵”三字。高宗(太上皇)制《通神书赞》。孝宗命内侍每岁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上之士,施予优普。一年偶逾期,众惊讶而欲请,真人摇手瞬目而招之说;“亟来!亟来!”当日内侍至,众更服其神。光宗即位,召之,又不至,宁宗庆元(1195-1200年)间,升“通神真人”。庆元三年(1197年)五月二十二日夜,端坐解化。九月十一日葬于长洲县金鹅乡里燕塘之原(《宋史》云庆元六年卒“,误。俗传庵中像为真身,亦误。)。承直郎箍袤撰《通神先生蓑衣何真人事实》记其事迹,《宋史》有传。同年(公元1197年)去世的名人:

陈居仁 (1129~1197)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 方骥之 (?~1197)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 冷世修 (1125~1197) 江苏省苏州常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