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翰伯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陈翰伯同志生平(1914-1988)  中国***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届**、第二届名誉**,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陈翰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8月26日凌晨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陈翰伯同志祖籍江苏苏州,1914年3月出生于天津。他青少年时代即接受进步思想,在天津读中学时,参加党的 工作,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在党的**下,参加“一二・九”-的**工作。1936年2月加入中国***,任北平 党团书记。从此,他把毕生心力献给党的事业,半个多世纪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不息。  1936年夏,他在燕大毕业后,受党组织的指派,去上海参加全国 的筹备工作。同年11月赴西安,就任张学良将军主办的《西京民报》,旋任总。时值“西安事变”前夕,于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主持报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东北军东调,《西京民报》停办。1937年2月,经宋绮云同志介绍,入场虎城将军主办的《西北文化日报》任新闻版,并主持笔政,继续从事协助进步人士的办报工作。  1937年5月,他以燕大校友的身份,陪同美国记者、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的夫人尼姆•威尔斯赴延安采访。  1938年底由陕入川,经四川省委安排进成都爱国人士钟汝为主力的《新民报》社工作,仍主笔政。随后党组织又分配他负责全民通讯社的发稿工作。该社是党和民主人士李公仆先生联合创办的,这是在重庆《新华日报》之外,党在白区开辟的又一宣传渠道,着重报道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绩和揭露***的黑暗统治。与此同时,他受党组织的委派,负责与在成都的外国友好人士保持经常接触,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  1942年,全民通讯社在成都“抢米**”后被迫停办。经党组织安排,去重庆孔祥熙主办的《时事新报》社工作,先后担任社论委员会委员、资料室主任和采访部主任等职。因言论、主张时时与该报立场相左,斗争激烈,在一次 斗争中被辞退。  1945年,入陈铭德先生主办的《新民报》任副总,负责《新民晚报》工作。在重庆一年多期间,除担任《新民报》公开职务外,他还积极利用一切合法机会,不遗余力的开展党的宣传工作。  1946年初,离重庆去上海,受南京**代表团委派,协助潘梓年等同志筹办一张以民间面目出现的群众性报纸,以代替党**原拟出版的《新华日报》上海版。1946年4月,以《联合晚报》命名的党在当地创办的**张报纸创刊问世。他出任总,随后又兼采访主任。当时上海处在严重的-之下,形势十分险恶。他遵循**代表团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坚持原则,注意策略,千方百计坚持下去,能多办一天是一天,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进行了种种合法与非法斗争。1947年5月20日,南京*发“五•二O”**,全国 风起云涌,以反饥饿、反破孩、反内战为内容的-,成为反对*** 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联合晚报》是上海人民在“第二条战线”中的积极宣传者和组织者,早已被***政府视为眼中钉,翰伯同志亦接到***特务的装有 的*吓信,要以李公朴、闻一多同样处置。很快,《联合晚报》即被查封。至此,《联合晚报》在敌人的营垒中坚持出报13个月,完成了党所赋予的任务,受到周恩来同志的嘉奖。  陈翰伯同志在白区工作12年,机智勇敢地为党做了大量宣传和组织工作。他在《联合晚报》被查封后,在上海参加了一段时期的地方党的工作,后奉调北上进入解放区。  1949年2月,他到达当时党**驻地西柏坡,任新华社总社编委兼国际新闻部主任。6月,又改任总社新闻训练班主任,为迎接全国解放,担负培训新中国新闻事业人才的任务。-  从1949年6月至1953年5月,他一直从事新闻教育和理论教育工作。四年中,新闻训练班改隶两次。更名北京新闻学校后,他任副校长,主持校务。1951年,更名****宣传部宣传干部训练班,他任秘书长,主持班务。四年期间,这个训练机构共培训学员上千人。这些学员今天大多成为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的业务骨干。  1953年6月,他调任**宣传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主管理论刊物《学习》杂志的工作,对传播马列主义基本知识起了很大作用。1958年2月,调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  在十年浩劫中,陈翰伯同志受到残酷破孩,横遭批斗。1972年因工作需要,由周恩来总理提名从干校调回4人主持**各直属出版社工作,他被任命为人民出版社**小组组长,旋任国家出版局**小组成员。1973年和1975年底,在“反回潮”和“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又遭到批判,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革命意志坚定,坚信党的正确路线必定战胜-。“-”粉碎后,出任国家出版局代局长。他不顾劫后余生的花甲之年,倾注心力投入到拨*反正斗争之中,随后又为全面恢复和发展出版事业竭尽全力。1979年,他主持了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确定了地方出版社应以“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方针,大大解放了地方出版社生产力,这是出版工作改革的先声。  陈翰伯同志一生从事革命新闻工作和出版工作,写下大量时评和政论,他以梅碧华和王孝风等笔名撰写的国际问题述评,在解放前的白区,脍炙人口,影响广泛。解放后他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又写了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方面的理论文章。终其一生,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党的忠诚的宣传战士。  他在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为翻译出版世界学术名著和编纂中外语文辞书倾注了大量心*,在业务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编译人才。  半个多世纪来,陈翰伯同志对党和人民事业赤胆忠心,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真正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心胸宽广,正直磊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勇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讲求实际,不尚空谈。他的逝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大损失,他的品德和业绩将为后继者深深铭记。  

  陈翰伯同志生平(1914-1988)  中国***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届**、第二届名誉**,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陈翰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8月26日凌晨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陈翰伯同志祖籍江苏苏州,1914年3月出生于天津。他青少年时代即接受进步思想,在天津读中学时,参加党的 工作,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在党的**下,参加“一二・九”-的**工作。1936年2月加入中国***,任北平 党团书记。从此,他把毕生心力献给党的事业,半个多世纪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不息。  1936年夏,他在燕大毕业后,受党组织的指派,去上海参加全国 的筹备工作。同年11月赴西安,就任张学良将军主办的《西京民报》,旋任总。时值“西安事变”前夕,于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主持报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东北军东调,《西京民报》停办。1937年2月,经宋绮云同志介绍,入场虎城将军主办的《西北文化日报》任新闻版,并主持笔政,继续从事协助进步人士的办报工作。  1937年5月,他以燕大校友的身份,陪同美国记者、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的夫人尼姆•威尔斯赴延安采访。  1938年底由陕入川,经四川省委安排进成都爱国人士钟汝为主力的《新民报》社工作,仍主笔政。随后党组织又分配他负责全民通讯社的发稿工作。该社是党和民主人士李公仆先生联合创办的,这是在重庆《新华日报》之外,党在白区开辟的又一宣传渠道,着重报道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绩和揭露***的黑暗统治。与此同时,他受党组织的委派,负责与在成都的外国友好人士保持经常接触,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  1942年,全民通讯社在成都“抢米**”后被迫停办。经党组织安排,去重庆孔祥熙主办的《时事新报》社工作,先后担任社论委员会委员、资料室主任和采访部主任等职。因言论、主张时时与该报立场相左,斗争激烈,在一次 斗争中被辞退。  1945年,入陈铭德先生主办的《新民报》任副总,负责《新民晚报》工作。在重庆一年多期间,除担任《新民报》公开职务外,他还积极利用一切合法机会,不遗余力的开展党的宣传工作。  1946年初,离重庆去上海,受南京**代表团委派,协助潘梓年等同志筹办一张以民间面目出现的群众性报纸,以代替党**原拟出版的《新华日报》上海版。1946年4月,以《联合晚报》命名的党在当地创办的**张报纸创刊问世。他出任总,随后又兼采访主任。当时上海处在严重的-之下,形势十分险恶。他遵循**代表团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坚持原则,注意策略,千方百计坚持下去,能多办一天是一天,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进行了种种合法与非法斗争。1947年5月20日,南京*发“五•二O”**,全国 风起云涌,以反饥饿、反破孩、反内战为内容的-,成为反对*** 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联合晚报》是上海人民在“第二条战线”中的积极宣传者和组织者,早已被***政府视为眼中钉,翰伯同志亦接到***特务的装有 的*吓信,要以李公朴、闻一多同样处置。很快,《联合晚报》即被查封。至此,《联合晚报》在敌人的营垒中坚持出报13个月,完成了党所赋予的任务,受到周恩来同志的嘉奖。  陈翰伯同志在白区工作12年,机智勇敢地为党做了大量宣传和组织工作。他在《联合晚报》被查封后,在上海参加了一段时期的地方党的工作,后奉调北上进入解放区。  1949年2月,他到达当时党**驻地西柏坡,任新华社总社编委兼国际新闻部主任。6月,又改任总社新闻训练班主任,为迎接全国解放,担负培训新中国新闻事业人才的任务。-  从1949年6月至1953年5月,他一直从事新闻教育和理论教育工作。四年中,新闻训练班改隶两次。更名北京新闻学校后,他任副校长,主持校务。1951年,更名****宣传部宣传干部训练班,他任秘书长,主持班务。四年期间,这个训练机构共培训学员上千人。这些学员今天大多成为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的业务骨干。  1953年6月,他调任**宣传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主管理论刊物《学习》杂志的工作,对传播马列主义基本知识起了很大作用。1958年2月,调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  在十年浩劫中,陈翰伯同志受到残酷破孩,横遭批斗。1972年因工作需要,由周恩来总理提名从干校调回4人主持**各直属出版社工作,他被任命为人民出版社**小组组长,旋任国家出版局**小组成员。1973年和1975年底,在“反回潮”和“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又遭到批判,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革命意志坚定,坚信党的正确路线必定战胜-。“-”粉碎后,出任国家出版局代局长。他不顾劫后余生的花甲之年,倾注心力投入到拨*反正斗争之中,随后又为全面恢复和发展出版事业竭尽全力。1979年,他主持了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确定了地方出版社应以“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方针,大大解放了地方出版社生产力,这是出版工作改革的先声。  陈翰伯同志一生从事革命新闻工作和出版工作,写下大量时评和政论,他以梅碧华和王孝风等笔名撰写的国际问题述评,在解放前的白区,脍炙人口,影响广泛。解放后他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又写了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方面的理论文章。终其一生,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党的忠诚的宣传战士。  他在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为翻译出版世界学术名著和编纂中外语文辞书倾注了大量心*,在业务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编译人才。  半个多世纪来,陈翰伯同志对党和人民事业赤胆忠心,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真正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心胸宽广,正直磊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勇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讲求实际,不尚空谈。他的逝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大损失,他的品德和业绩将为后继者深深铭记。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温济泽 (1914~1999) 革命烈士 江苏省淮安淮阴 徐文园 (1914~2008) 山东省威海文登区 陈春堂 (1914~2005) 湖北省武汉黄陂区 金少英 (1914~1984)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齐涛 (1914~1993)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 + 更多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 张华生 (1918~1988) 陕西省延安子长市 胡玉堂 (1918~1988) 浙江省宁波慈溪 卢守耕 (1896~1988) 浙江省宁波慈溪 胡亦仁 (1916~1988)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周子峰 (1906~1988)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 孙鸿儒 (1915~1988) 有色金属工业专家 天津市 + 更多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