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字又作“援”、“焕”,即现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将庞��误作庞涓的。战国合纵家。 家庭背景 庞��的家族出身不甚明确,但是在战国时代庞氏知名的仅有三人,即庞涓、庞葱、庞��。庞涓知名度最高,在魏惠王时效力,庞氏曾经在魏国成为显族。但是庞涓败桂陵,死马陵,此后魏国也一蹶不振,庞氏在魏国就失了势。后来,魏王派庞葱陪伴太子到赵国当人质,庞葱担心此去之后魏王不再亲近自己,便说了个“三人成虎”的寓言,然而后来他还是失去了魏王的信任。也有可能庞葱因此就跑到赵国谋求发展,庞��大约是庞葱的后人,和庞涓能够拉上点关系(说不定是庞涓的曾孙)。 人物生平 虽然说庞��是战国时代最后的合纵家,但是他的年纪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小。早在赵武灵王时,庞��就曾经与武灵王论兵,为武灵王阐释了“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义。武灵王于前299年让位于惠文王,前295年死于沙丘之*。 历史典故 也就是说,在前3世纪初,庞��已经成年并受到武灵王的重视。武灵王是一个招揽人才很开明的人,以个人魅力吸引了大批名将名臣汇集赵国。但是沙丘一*,人心四散,楼缓、乐毅、富丁、剧辛纷纷离弃,这也是赵国人才任用没有形成一种良性制度的体现。依据庞��论兵的史料,基本可以确定他的出生时间约在前320 年左右,他可能比后来出现的赵奢、廉颇、蔺相如、乐乘等人都要年长。 沙丘之* 赵国公子成、李兑当道,不久公子成老终,赵国为李兑把持。像庞��那样一大批曾经受到器重的人都被排挤,此后五十多年间不再见到这位年轻人了。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已经是一位垂垂老人。这五十多年间,庞��的行迹无法把握,只知道他可能是跟随了�i冠子继续钻研学问去了。�i冠子是楚国人,曾经也是武灵王帐下红人,故赵武灵王表武士以�i尾,竖左右为�i冠。沙丘之*后,�i冠子、庞��师徒俩就回到楚国,隐居深山,潜心修学。�i冠子主张道家言,《汉书・艺文志》中有道家《�i冠子》一篇,同时�i冠子也比较关心**、军事、人生等问题,在继承道家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观点有所发展,这与战国后期出现了很多兼收并蓄大家的趋势也是符合的。庞��跟随�i冠子修行,当然经常论对,所以后来�i冠子、庞��的门人完成《�i冠子》一书时也就经常通过他们两人问答的形式来阐述。在此期间,庞��可能也开始著书,《汉书・艺文志》中兵权谋家有《庞��》三篇,纵横家中也有《庞��》二篇。可见,庞��应当是一个既通兵法、纵横之术,又通黄老之说的人,他比老师�i冠子更接近于杂家。 前245 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此时赵国兵权掌握在老将廉颇手中,悼襄王试图废去他的兵权,而任命长期担任廉颇副手的乐乘为将。廉颇还是没能改去那种骄傲的秉性,拒绝交出兵权,赶走了乐乘,后来自己也畏罪潜逃了。这样一来,赵国一下子少了两位大将,再加上前264年左右赵奢病故,邯郸之战中蔺相如去世,赵国到了人才凋敝的程度。到了悼襄王二年(前243年),北边守将李牧率军攻克了燕国的武遂(今河北武强西北)和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但是代、雁门、云中各郡尚需要将领驻兵防守,李牧无法回到邯郸长期担任赵军统帅。 庞��复出 正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想起了已经年近八十的“老不死” 庞��,于是向悼襄王举荐这位可以算是四代元老的人物。悼襄王立刻接见了老庞��,并向他讨教了治国之道,庞��年虽老迈,但思维敏捷,顺畅的回答了悼襄王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两人一拍即合,悼襄王随即任命庞��为统帅。 作品 前242年,好大喜功的燕今王喜完全没有吸取当年栗腹丧师六十万的惨痛教训,又询问大臣剧辛能否趁赵国换帅之际捞他一把。这个剧辛也不是一般人物,当年在赵国也曾服侍过武灵王,他是法家的代表,又著作《剧子》(又称《处子》)九篇。沙丘之*后,剧辛闻得燕昭王思贤若渴,便前往辅佐,和郭隗、乐毅、邹衍齐名。在燕国他可能实行了一定的变法图强,所以后来燕昭王的国力才会如此之强。联军破齐前夕,剧辛作为燕国的使节和邹衍一起游走各国,达成对齐国的包围纲。联军大败齐军于济西后,剧辛曾经和乐毅争论过是否要进一步攻入齐国腹地的问题,他主张逼迫齐国割地,获得实际利益,说明他是一个比较谨慎小心的人。四十多年过去了,剧辛也可能由于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挤而没有继续得到重用,但是这时他重新得到了今王喜的赏识。也已经七十多岁的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共事时的印象,对庞��做出了评价,他认为庞��是“易与”的。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南下攻打赵国。 初次带兵 这正是庞��**次带兵实战的机会,也可以让世人看看他究竟是孙武型的奇才,还是赵括型的纸上谈兵之人。双方的交战状况不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剧辛对庞��错误的估计断送了燕军二万将士的生命,也断送了他自己的性命。他忘了人是会进步的,五十多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改变会是惊人的。也许剧辛临死前正在懊悔,如果自己提前几年死去多好,这样他就是一位将以盛名流传后世的人物,然而现在却落入笑柄。 社会评价 庞��对燕国作战的胜利不但稳固他在赵国的地位,也使赵国重新赢得了在列强中的威望。战国最后一次合纵行动终于达成,庞��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联军统帅。这次合纵除了一向“谨事秦”的齐国和刚刚被打废的燕国没有参加外,三晋、楚国以及小国卫都参加了。五国联军于前241年收复了秦国从赵国夺去的寿陵(在当时恒山一带)。庞��认为,攻秦之师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阻,不如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可以出其不意。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至蕞(今陕西临潼北)时与吕不韦所率迎击秦军相遇,这已经是咸阳的大门口了。吕不韦分析联军情况,楚军远来,军士疲惫,战斗力不强,但楚为大国,影响较大,如楚军战败,则联军必不战自溃。他遂决定先以精锐**,乘联军夜间疏于防范之机,突袭楚营。楚军侦知,自行东撤,此后便迁都于寿春。四国军队闻楚军先退,军心动摇。诸将皆请退军,庞��只好应允。于是,韩、魏、卫之军也都回国。庞��怒齐附秦,同时消除无功而返的结果,率军攻取齐国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赵国由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然后回归赵国。尽管庞��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从此,山东各国再没有实际的合纵抗秦军事行动了。(后来赵、燕、楚、越四国曾有形成合纵的态势,但是被秦国姚贾破坏,死于襁褓之中。) 这次庞��率领的联军伐秦失败虽然不全是他的责任,但是也体现出老庞��开始力不从心了。他的兵法权谋也就止于这种程度了。 前228年邯郸城破。6年后,-的代王嘉被掳于秦军,赵国彻底灭亡。下一年即前221年,秦灭齐,中国归于一统。
庞��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庞��,“��”字又作“援”、“焕”,即现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将庞��误作庞涓的。战国合纵家。 家庭背景 庞��的家族出身不甚明确,但是在战国时代庞氏知名的仅有三人,即庞涓、庞葱、庞��。庞涓知名度最高,在魏惠王时效力,庞氏曾经在魏国成为显族。但是庞涓败桂陵,死马陵,此后魏国也一蹶不振,庞氏在魏国就失了势。后来,魏王派庞葱陪伴太子到赵国当人质,庞葱担心此去之后魏王不再亲近自己,便说了个“三人成虎”的寓言,然而后来他还是失去了魏王的信任。也有可能庞葱因此就跑到赵国谋求发展,庞��大约是庞葱的后人,和庞涓能够拉上点关系(说不定是庞涓的曾孙)。 人物生平 虽然说庞��是战国时代最后的合纵家,但是他的年纪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小。早在赵武灵王时,庞��就曾经与武灵王论兵,为武灵王阐释了“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义。武灵王于前299年让位于惠文王,前295年死于沙丘之*。 历史典故 也就是说,在前3世纪初,庞��已经成年并受到武灵王的重视。武灵王是一个招揽人才很开明的人,以个人魅力吸引了大批名将名臣汇集赵国。但是沙丘一*,人心四散,楼缓、乐毅、富丁、剧辛纷纷离弃,这也是赵国人才任用没有形成一种良性制度的体现。依据庞��论兵的史料,基本可以确定他的出生时间约在前320 年左右,他可能比后来出现的赵奢、廉颇、蔺相如、乐乘等人都要年长。 沙丘之* 赵国公子成、李兑当道,不久公子成老终,赵国为李兑把持。像庞��那样一大批曾经受到器重的人都被排挤,此后五十多年间不再见到这位年轻人了。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已经是一位垂垂老人。这五十多年间,庞��的行迹无法把握,只知道他可能是跟随了�i冠子继续钻研学问去了。�i冠子是楚国人,曾经也是武灵王帐下红人,故赵武灵王表武士以�i尾,竖左右为�i冠。沙丘之*后,�i冠子、庞��师徒俩就回到楚国,隐居深山,潜心修学。�i冠子主张道家言,《汉书・艺文志》中有道家《�i冠子》一篇,同时�i冠子也比较关心**、军事、人生等问题,在继承道家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观点有所发展,这与战国后期出现了很多兼收并蓄大家的趋势也是符合的。庞��跟随�i冠子修行,当然经常论对,所以后来�i冠子、庞��的门人完成《�i冠子》一书时也就经常通过他们两人问答的形式来阐述。在此期间,庞��可能也开始著书,《汉书・艺文志》中兵权谋家有《庞��》三篇,纵横家中也有《庞��》二篇。可见,庞��应当是一个既通兵法、纵横之术,又通黄老之说的人,他比老师�i冠子更接近于杂家。 前245 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此时赵国兵权掌握在老将廉颇手中,悼襄王试图废去他的兵权,而任命长期担任廉颇副手的乐乘为将。廉颇还是没能改去那种骄傲的秉性,拒绝交出兵权,赶走了乐乘,后来自己也畏罪潜逃了。这样一来,赵国一下子少了两位大将,再加上前264年左右赵奢病故,邯郸之战中蔺相如去世,赵国到了人才凋敝的程度。到了悼襄王二年(前243年),北边守将李牧率军攻克了燕国的武遂(今河北武强西北)和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但是代、雁门、云中各郡尚需要将领驻兵防守,李牧无法回到邯郸长期担任赵军统帅。 庞��复出 正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想起了已经年近八十的“老不死” 庞��,于是向悼襄王举荐这位可以算是四代元老的人物。悼襄王立刻接见了老庞��,并向他讨教了治国之道,庞��年虽老迈,但思维敏捷,顺畅的回答了悼襄王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两人一拍即合,悼襄王随即任命庞��为统帅。 作品 前242年,好大喜功的燕今王喜完全没有吸取当年栗腹丧师六十万的惨痛教训,又询问大臣剧辛能否趁赵国换帅之际捞他一把。这个剧辛也不是一般人物,当年在赵国也曾服侍过武灵王,他是法家的代表,又著作《剧子》(又称《处子》)九篇。沙丘之*后,剧辛闻得燕昭王思贤若渴,便前往辅佐,和郭隗、乐毅、邹衍齐名。在燕国他可能实行了一定的变法图强,所以后来燕昭王的国力才会如此之强。联军破齐前夕,剧辛作为燕国的使节和邹衍一起游走各国,达成对齐国的包围纲。联军大败齐军于济西后,剧辛曾经和乐毅争论过是否要进一步攻入齐国腹地的问题,他主张逼迫齐国割地,获得实际利益,说明他是一个比较谨慎小心的人。四十多年过去了,剧辛也可能由于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挤而没有继续得到重用,但是这时他重新得到了今王喜的赏识。也已经七十多岁的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共事时的印象,对庞��做出了评价,他认为庞��是“易与”的。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南下攻打赵国。 初次带兵 这正是庞��**次带兵实战的机会,也可以让世人看看他究竟是孙武型的奇才,还是赵括型的纸上谈兵之人。双方的交战状况不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剧辛对庞��错误的估计断送了燕军二万将士的生命,也断送了他自己的性命。他忘了人是会进步的,五十多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改变会是惊人的。也许剧辛临死前正在懊悔,如果自己提前几年死去多好,这样他就是一位将以盛名流传后世的人物,然而现在却落入笑柄。 社会评价 庞��对燕国作战的胜利不但稳固他在赵国的地位,也使赵国重新赢得了在列强中的威望。战国最后一次合纵行动终于达成,庞��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联军统帅。这次合纵除了一向“谨事秦”的齐国和刚刚被打废的燕国没有参加外,三晋、楚国以及小国卫都参加了。五国联军于前241年收复了秦国从赵国夺去的寿陵(在当时恒山一带)。庞��认为,攻秦之师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阻,不如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可以出其不意。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至蕞(今陕西临潼北)时与吕不韦所率迎击秦军相遇,这已经是咸阳的大门口了。吕不韦分析联军情况,楚军远来,军士疲惫,战斗力不强,但楚为大国,影响较大,如楚军战败,则联军必不战自溃。他遂决定先以精锐**,乘联军夜间疏于防范之机,突袭楚营。楚军侦知,自行东撤,此后便迁都于寿春。四国军队闻楚军先退,军心动摇。诸将皆请退军,庞��只好应允。于是,韩、魏、卫之军也都回国。庞��怒齐附秦,同时消除无功而返的结果,率军攻取齐国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赵国由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然后回归赵国。尽管庞��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从此,山东各国再没有实际的合纵抗秦军事行动了。(后来赵、燕、楚、越四国曾有形成合纵的态势,但是被秦国姚贾破坏,死于襁褓之中。) 这次庞��率领的联军伐秦失败虽然不全是他的责任,但是也体现出老庞��开始力不从心了。他的兵法权谋也就止于这种程度了。 前228年邯郸城破。6年后,-的代王嘉被掳于秦军,赵国彻底灭亡。下一年即前221年,秦灭齐,中国归于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