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出身于克什米尔的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在16岁以前由私人家庭教师教育。1905年入英国哈罗公学,一开始年纪虽大但不懂拉丁语而被编入低年级,但尼赫鲁天资聪颖进步神速,一路升班,1907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虽主修自然学,但因剑桥环境而得以接触更多关于历史,社会,**,经济的研究,后来在1910年获荣誉学位。1912年在伦敦内殿法学会取得律师资格,回国担任律师。1916年在家庭的包办下,他和一个克什米尔商人的17岁女儿结婚。1917年生下他们的女儿英迪拉・甘地。 继承甘地 1916年尼赫鲁在国大党年会上**次遇见甘地。甘地坚持争取印度独立运动对他有很大影响,他和国大党的关系日益密切。1921年国大党被英国统治当局宣布为非法,尼赫鲁**次被捕入狱。1923年和1927年,尼赫鲁两次担任国大党***,曾到印度各地视察,认识到农民极端贫困的处境。 1927年尼赫鲁访问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苏联,结交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和美国人民自由联盟**人鲍德温等知名人士。并且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并因为见识到苏联的进步而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感兴趣。1929年,尼赫鲁当选国大党**,宣布党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印度完全独立。以后他8次被捕,先后住狱9年。在狱中他仍然研究马克思主义,撰写书籍。1932年,尼赫鲁因发动不合作运动和甘地一起被捕。1936年,他的妻子因肺炎在瑞士去世。1940年再次和甘地一起被捕。1942年国大党通过要求英国撤离印度的决议,他又一次被捕。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开始任总理,直到他去世,长达18年,同时兼任国大党**。 1941年甘地说:有些人以为我跟尼赫鲁已经渐渐疏远,那是因为我跟他早已经成为伙伴并且使得尼赫鲁成为以后继承我的地位**人,而不是查克拉帝那・拉贾哥帕拉。 印度的**位总理 虽然印度的国父甘地曾强调要以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建立起印度的经济实力,然而留英的尼赫鲁并不同意这样的经济构思。他认为印度要富强并须依靠强大的工业实力和高素质人才。资源集中(像是铁和电力)的现代工业生产和相应的都市发展才能解决失业问题。 尼赫鲁有许多配套方案来安置(或合理化)工业化的种种措施。为尼赫鲁设计这套方案的是经济总工程师马哈那鲁毕师(Mahalano**s)。他主张印度工业化的性格必需是劳力密集而不是资本密集,如果印度庞大的劳力无法安置妥当,那么都市化造成的混*会不可收拾。因此,马哈那鲁毕师**个经济条款便是在失业严重的乡村地区建立劳力密集的工作站(大工业基地),以便防阻大量的乡村失业人口往几个工业中心移动,称为“公有生产计划工业”(the mon production programme industry)。 以苏联的计划经济为主,尼赫鲁在印度实行一种基本为资本主义混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仿照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实行了17年之久,然而并不太成功。尼赫鲁当政时期印度的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为4%,超过当时美国和其他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如西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因而被西方人士戏称为“尼赫鲁式增长”。不过同时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 在**体制上,尼赫鲁仿照英国体制,建立了司法、立法议会、政府和教育系统。 据印度教的主体婆罗门教义,妻子的主要目的是辅佐丈夫一生顺遂,长命百岁。相对的,丈夫不幸亡逝的寡妇,也就丧失传统赋予她的地位认同,包括失去财产的继承与应有的尊敬。尼赫鲁**改革了古代的印度民法,企图维护寡妇的财产继承权,改革印度教,从法律上取消种姓制度。虽然表面上取消种姓制度,然而不太成功。碍于印度社会发展不均的问题,种姓制度依然普遍存在着,尤其是在乡村及贫穷的地区里。他对内政策的四大原则是:民主、社会主义、团结和现世主义。 遗产与影响 虽然在诸多改革上最后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然而身为印度**任部长和外交部长,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尼赫鲁依然为印度留下许多优良的制度和**体系,这可以从他建立小学义务教育使小孩也能受到基本教育并把他扩及到印度的任何一个角度,同时也发展高等教育,有些已经成为世界皆知的如:全印医学中心,以他为名的尼赫鲁国立大学,印度科技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等所看出。 作为一位民族主义者,尼赫鲁同时试图在这个之前为英国统治下多种语言宗教与地域文化的新国家作努力,作为一个新国家的存在,许多文化和地域上的不同都大大威胁着这个国家的安定与向心力,因此他的实行上在政策中建立了许多图书馆、文学学院与文学翻译中心,他也组织并翻译地域上的用语并想要在许多系统上做单一的统合,使印度更团结,尼赫鲁曾警告说:要不整合,要不就灭亡衰退。 尼赫鲁的伟大使得印度不论在哪里均能看到他的影子。在印度国会上,许多印度**家时常模仿他的样子或姿态:在宝莱坞**作品中,不时会有描述他或暗喻他的桥段,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纪念片。在首都新德里,尼赫鲁国立大学是最着名及享有荣誉的大学;而尼赫鲁的穿着和打扮也在印度北部流行,时常可以在路边看见,同时还有以他命名的尼赫鲁夹克。大量的公共建设,纪念公园,甚至博物馆等都以尼赫鲁命名。近年在孟买附近新建的以他命名的港口承载了孟买庞大的吞吐量。尼赫鲁家庭的成员如英迪拉・甘地往后也成为了印度的总理。 意识形态 尼赫鲁坚决反对殖民主义,是不结盟运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潘查西拉)的创始人之一。他试着以第三世界及中国,印尼等新兴国家为阵营强调独立自主突破二极格局,然而随着跟中国的利益不同(主要是**,喀什米尔及领土问题)以及在随后引发的1962年中印战争中战败,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也导致美国介入,不结盟运动的构想渐渐失去其效力,尼赫鲁本身也遭质疑其过度靠拢苏联,因此后期不结盟运动也随着时间渐渐地破灭了。 因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关系,他厌恶西方国家,偏袒亲近苏联和中国,这可以从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直接给予承认和中 队进驻**的时候并未给予谴责所看出来,同时又因为武力收服葡属印度而遭到西方国家的批评与仇视(譬如北约,英国和葡萄牙),认为其双重标准,同时又因为跟中 队进驻**后发生领土问题,导致中国与印度发生战争而战败,被西方人士讽刺他的对外政策不结盟运动是建筑在理想的乌托邦上,不过尽管跟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不好,西方国家却普遍对尼赫鲁的评价依然良好,尤其是尼赫鲁死后。虽然尼赫鲁不是位完美的**家,但他对民主价值与平等阶级关系的重视与追求使得他和西方价值上的意识型态相当接近,因而时常为人称道。 虽然在他的着作中(《印度的发现》)提到他厌恶民族主义,认为是狭隘阻碍进步的观念,然而尼赫鲁的行为依然有强烈大印度国家主义及民主主义倾向,因此也持扩张主义的观点。他在《印度的发现》第五十七页中提到印度不能只能做二等国家,一定要成为世界的**者,否则宁可消失。当印度独立时,英国殖民当局将印度划分为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和印度三部分,甘地因为同意这种划分被极端民族主义者暗*。尼赫鲁当政后,立即和巴基斯坦展开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最后以各自占领一部分结束,此后仍然因此发生多次印巴战争。他以武力收复印度境内的葡萄牙殖民地果阿,达曼和第乌。中国修建新藏公路后,尼赫鲁主张麦克马洪线为中印分界线,经谈判无效后出兵进攻争议地区,于1962年发生中印战争,这次战争印度在军事上惨败,但中国突然撤兵,印度仍然占有麦克马洪线以南土地。尼赫鲁不久后就去世了。
相关院校: 剑桥大学 同年(公元1889年)出生的名人: 陈雨苍 (1889~1947) 为祖国为党呕心沥*,鞠躬尽瘁 湖北省荆门东宝区 江光国 (1889~1912)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 李春娇 (1889~1970) 浙江省丽水 朱镜宙 (1889~1985)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 姚琮 (1889~1977) 浙江省温州瑞安 + 更多公元188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 **尔 (1825~1964) 德国工人联合会创始人 欧洲德国 赫鲁晓夫 (1894~1964) 欧洲俄罗斯 关衍麟 (1893~196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叶溯中 (1902~1964) 浙江省温州鹿城区 程月如 (1934~1964) 广西自治区南宁宾阳县 叶英美 (1925~1964)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 + 更多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尼赫鲁出身于克什米尔的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在16岁以前由私人家庭教师教育。1905年入英国哈罗公学,一开始年纪虽大但不懂拉丁语而被编入低年级,但尼赫鲁天资聪颖进步神速,一路升班,1907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虽主修自然学,但因剑桥环境而得以接触更多关于历史,社会,**,经济的研究,后来在1910年获荣誉学位。1912年在伦敦内殿法学会取得律师资格,回国担任律师。1916年在家庭的包办下,他和一个克什米尔商人的17岁女儿结婚。1917年生下他们的女儿英迪拉・甘地。 继承甘地 1916年尼赫鲁在国大党年会上**次遇见甘地。甘地坚持争取印度独立运动对他有很大影响,他和国大党的关系日益密切。1921年国大党被英国统治当局宣布为非法,尼赫鲁**次被捕入狱。1923年和1927年,尼赫鲁两次担任国大党***,曾到印度各地视察,认识到农民极端贫困的处境。 1927年尼赫鲁访问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苏联,结交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和美国人民自由联盟**人鲍德温等知名人士。并且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并因为见识到苏联的进步而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感兴趣。1929年,尼赫鲁当选国大党**,宣布党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印度完全独立。以后他8次被捕,先后住狱9年。在狱中他仍然研究马克思主义,撰写书籍。1932年,尼赫鲁因发动不合作运动和甘地一起被捕。1936年,他的妻子因肺炎在瑞士去世。1940年再次和甘地一起被捕。1942年国大党通过要求英国撤离印度的决议,他又一次被捕。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开始任总理,直到他去世,长达18年,同时兼任国大党**。 1941年甘地说:有些人以为我跟尼赫鲁已经渐渐疏远,那是因为我跟他早已经成为伙伴并且使得尼赫鲁成为以后继承我的地位**人,而不是查克拉帝那・拉贾哥帕拉。 印度的**位总理 虽然印度的国父甘地曾强调要以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建立起印度的经济实力,然而留英的尼赫鲁并不同意这样的经济构思。他认为印度要富强并须依靠强大的工业实力和高素质人才。资源集中(像是铁和电力)的现代工业生产和相应的都市发展才能解决失业问题。 尼赫鲁有许多配套方案来安置(或合理化)工业化的种种措施。为尼赫鲁设计这套方案的是经济总工程师马哈那鲁毕师(Mahalano**s)。他主张印度工业化的性格必需是劳力密集而不是资本密集,如果印度庞大的劳力无法安置妥当,那么都市化造成的混*会不可收拾。因此,马哈那鲁毕师**个经济条款便是在失业严重的乡村地区建立劳力密集的工作站(大工业基地),以便防阻大量的乡村失业人口往几个工业中心移动,称为“公有生产计划工业”(the mon production programme industry)。 以苏联的计划经济为主,尼赫鲁在印度实行一种基本为资本主义混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仿照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实行了17年之久,然而并不太成功。尼赫鲁当政时期印度的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为4%,超过当时美国和其他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如西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因而被西方人士戏称为“尼赫鲁式增长”。不过同时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 在**体制上,尼赫鲁仿照英国体制,建立了司法、立法议会、政府和教育系统。 据印度教的主体婆罗门教义,妻子的主要目的是辅佐丈夫一生顺遂,长命百岁。相对的,丈夫不幸亡逝的寡妇,也就丧失传统赋予她的地位认同,包括失去财产的继承与应有的尊敬。尼赫鲁**改革了古代的印度民法,企图维护寡妇的财产继承权,改革印度教,从法律上取消种姓制度。虽然表面上取消种姓制度,然而不太成功。碍于印度社会发展不均的问题,种姓制度依然普遍存在着,尤其是在乡村及贫穷的地区里。他对内政策的四大原则是:民主、社会主义、团结和现世主义。 遗产与影响 虽然在诸多改革上最后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然而身为印度**任部长和外交部长,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尼赫鲁依然为印度留下许多优良的制度和**体系,这可以从他建立小学义务教育使小孩也能受到基本教育并把他扩及到印度的任何一个角度,同时也发展高等教育,有些已经成为世界皆知的如:全印医学中心,以他为名的尼赫鲁国立大学,印度科技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等所看出。 作为一位民族主义者,尼赫鲁同时试图在这个之前为英国统治下多种语言宗教与地域文化的新国家作努力,作为一个新国家的存在,许多文化和地域上的不同都大大威胁着这个国家的安定与向心力,因此他的实行上在政策中建立了许多图书馆、文学学院与文学翻译中心,他也组织并翻译地域上的用语并想要在许多系统上做单一的统合,使印度更团结,尼赫鲁曾警告说:要不整合,要不就灭亡衰退。 尼赫鲁的伟大使得印度不论在哪里均能看到他的影子。在印度国会上,许多印度**家时常模仿他的样子或姿态:在宝莱坞**作品中,不时会有描述他或暗喻他的桥段,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纪念片。在首都新德里,尼赫鲁国立大学是最着名及享有荣誉的大学;而尼赫鲁的穿着和打扮也在印度北部流行,时常可以在路边看见,同时还有以他命名的尼赫鲁夹克。大量的公共建设,纪念公园,甚至博物馆等都以尼赫鲁命名。近年在孟买附近新建的以他命名的港口承载了孟买庞大的吞吐量。尼赫鲁家庭的成员如英迪拉・甘地往后也成为了印度的总理。 意识形态 尼赫鲁坚决反对殖民主义,是不结盟运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潘查西拉)的创始人之一。他试着以第三世界及中国,印尼等新兴国家为阵营强调独立自主突破二极格局,然而随着跟中国的利益不同(主要是**,喀什米尔及领土问题)以及在随后引发的1962年中印战争中战败,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也导致美国介入,不结盟运动的构想渐渐失去其效力,尼赫鲁本身也遭质疑其过度靠拢苏联,因此后期不结盟运动也随着时间渐渐地破灭了。 因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关系,他厌恶西方国家,偏袒亲近苏联和中国,这可以从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直接给予承认和中 队进驻**的时候并未给予谴责所看出来,同时又因为武力收服葡属印度而遭到西方国家的批评与仇视(譬如北约,英国和葡萄牙),认为其双重标准,同时又因为跟中 队进驻**后发生领土问题,导致中国与印度发生战争而战败,被西方人士讽刺他的对外政策不结盟运动是建筑在理想的乌托邦上,不过尽管跟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不好,西方国家却普遍对尼赫鲁的评价依然良好,尤其是尼赫鲁死后。虽然尼赫鲁不是位完美的**家,但他对民主价值与平等阶级关系的重视与追求使得他和西方价值上的意识型态相当接近,因而时常为人称道。 虽然在他的着作中(《印度的发现》)提到他厌恶民族主义,认为是狭隘阻碍进步的观念,然而尼赫鲁的行为依然有强烈大印度国家主义及民主主义倾向,因此也持扩张主义的观点。他在《印度的发现》第五十七页中提到印度不能只能做二等国家,一定要成为世界的**者,否则宁可消失。当印度独立时,英国殖民当局将印度划分为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和印度三部分,甘地因为同意这种划分被极端民族主义者暗*。尼赫鲁当政后,立即和巴基斯坦展开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最后以各自占领一部分结束,此后仍然因此发生多次印巴战争。他以武力收复印度境内的葡萄牙殖民地果阿,达曼和第乌。中国修建新藏公路后,尼赫鲁主张麦克马洪线为中印分界线,经谈判无效后出兵进攻争议地区,于1962年发生中印战争,这次战争印度在军事上惨败,但中国突然撤兵,印度仍然占有麦克马洪线以南土地。尼赫鲁不久后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