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达微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潘达微先生(1880~1929),原籍广东省番禺、即今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棠东村人。原号铁苍、别号景吾。   清宣统元年(1909),潘达微先生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墓表曰:“君毕生致力革命,同情人间疾苦。性恬淡、擅丹青、尚道义……”他为革命事业无私无畏,为振兴华夏文化、革新文艺及慈善事业等,作出毕生的努力,实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奇人。   2000年元旦,《广州日报》“新千年纪念特刊”第116版,以“慈善名流潘达微”为题,图文作了翔实的介绍,其中述及在“1911年3月29日,革命党人(同盟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之役’……当年‘冒险犯难’牺牲的烈士不少,遗骸散落在大街小巷,‘*肉肿胀’,‘虫生霉臭’,无人敢于殓葬,潘达微目睹惨状,挺身而出……”他不仅为了革命活动,家财散尽,而面对此情此境,即“以自己的房屋作押”筹得资金,敢冒*身灭门之险,巧计“殓收烈士遗体七十二具(其中华侨占29人),以善堂名义葬于广州城郊的红花岗,改名黄花岗”。义葬之后,“果被清吏察觉,即下令缉捕”。幸而潘及时逃往香港。   达微先生早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即与岭南画派始创人之一高剑父等“新国画”派“在广州创刊《时事画报》宣传革命;宣统元年(1909)在香港复刊”,并在广州河南筹设革命机关,以“守真阁”裱画店为掩护,开展活动;1911年又与陈树人等在广州创办《平民报》。建立民国时,孙中山先生在都督府会晤胡汉民、朱执信、高剑父和潘达微,孙先生有意要潘达微出任都督,但潘坚决谢绝,他坦诚地说:“还是画我的画吧!”    潘达微的画留存后世的不多,他又致力于开展新剧活动,组成“琳琅幻影新剧团”编演新剧《声声泪》,将托尔斯泰的小说《心狱》改编写剧本,自编自导,并自演行乞的男主角。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乞丐群中体验生活。该剧上演效果极好,各报刊“佳评如潮”。及后,办起了女子教育院,又倾全力办广州孤儿院,并兼任院长。1917年与王秋湄等办《天荒画报》;1925年组建“国画研究会”;1926年在香港设立分会,不久又创办《微笑》杂志,以*泪之笔,写兆民百态,特别对当时朝政许多尚待革除的现象和本质的东西进行评述,可谓启迪良多,深刻地表达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愿,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卓见。潘积劳致疾,终于1929年8月27日凌晨逝世于香港,享年50岁。   从潘氏家族的世系源流看,潘达微的祖先大善成懈:下分国基、源基、达基三宅;而潘达微属二宅源基;源基又分锦豪、锦富两房;达微的父亲锦豪属长房;锦豪生有五子,依次为允地、允敬、允忠、允正、允良;其中三子允忠即达微。达微先生于1880年庚辰(清光绪六年)12月16日出生,夫人陈伟壮女士。共育儿女10人,成养者7人,4子3女,次子国彦、四子国章、八子国奇、幼子国华。1992年,国华等人亲自回到棠东村找祖居的押主,拟赎回当年典押的棠东村“老屋”。当时,双方经协商以3000元人民币为赎金,把祖居赎回来,但未能如愿。时至今日,旧宅倘能开放,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当令“仁心侠胆”的潘达微先生的忠魂含笑,辉映千古!   [以上内容由" 滨江广场"分享。] 潘达微相关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岗公园)   广东广州越秀区 经历历史**: 黄花岗起义 (公元1911年)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黄谦 (1880~1928) 广东广州荔湾区 侯过 (1880~1974) 广东梅州梅县 原基 (1880~1958) 广东广州荔湾区 李公侠 (1880~1961) 广东广州荔湾区 余德 (1880~1966) 广东肇庆四会 + 更多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9年)去世的名人: 梁祖诒 (1907~1929) 广东肇庆 季步高 (1906~1929) 浙江省丽水龙泉 凌希天 (1900~1929) 广东广州黄埔区 冯广 (1912~1929) 广东广州海珠区 何挺颖 (1905~1929) 陕西汉中南郑县 陈龙庆 (1868~1929) 广东汕头**区 + 更多公元1929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欧阳磊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