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辞】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成语】: 绝妙好辞   【拼音】: jué miào hǎo cí   【解释】: 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曹*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曹*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回答:“知道。”曹*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曹*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I’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曹*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说:“我的才能不及你!”   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成语【绝妙好辞】相关人物 曹* (155~220)曹孟德   曹*(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详细] 杨修 (175~219)东汉末年文学家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末年**家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详细] 蔡邕 (132~192)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yōng)(133-192)字伯喈,尉氏蔡庄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少博学,师事于太傅胡广。蔡邕年轻时以读经为主兼授徒、写作。为了专心致志地做学问,曾辞过陈留郡的辟请、还拒绝了朝庭的徵用。他的《述行》、《释诲》两赋,叙述了这次拒徵的经过,抒发了不满现实的愤懑心情;表达了覃思典籍,蕴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的志趣;并广引历代做官的腾沉荣辱史事,意在戒励自己潜心治学,不要做官。他对当……[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