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名人录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晏安澜 [清] (1851~1919)   晏安澜(1851~1919),本名晏文采,字海澄,号丹右,别号虚舟,镇安县北阳山庙坪(今月西乡悦爱村)人。光绪三年(1877)殿试进士。历任户部山东司主事、升员外郎,度支管榷司郎中兼司长,右参议丞、盐务处提调、盐政院院丞,会典馆、礼制馆、-编查馆、资政院等纂修、监修、顾问、咨议,四川盐运使等职。 晏安澜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十岁即去旬阳沙沟岁进士程西园学馆攻读。其父认为子幼、路远,再三劝阻,但他执意前往求学。两年后,其父见子勤奋则节衣缩食资助。自后在县试和州试时均名列前茅。光绪元年被推荐入三原宏道书院深造,省试中举,两年后殿试中进士。晏安澜为官30多年主持盐政甚久,造诣颇深。光绪七年(……[详细] 刘南辉 (1908~1954)   刘南辉(1908~1954),名道圣,字柏英,镇安县云盖寺黑窑沟人。童年读私塾,1925年肆业于西安健本中学。为人思想进步,擅长书画。1929年后,历任镇安县财政科主任科员、县-书记、镇(安)柞(水)山(阳)警备区区部书记官,陕西财政厅特派公署书记官,云盖镇镇长兼中心国民学校校长,县政府督学,县民政科长,县财务委员会主任,县、省参议员。 抗日战争*发后,1938年参军抗战,中条山失守后回镇安。1939年加入***,任县救灾委员会委员兼孤儿教养所负责人。1941年在云镇供职,奉行新县制,废除杂捐;兴办火纸厂、粉坊、缫丝坊、栽土靛;开展禁烟运动,销毁**、烟苗、烟具。1942年协同教育科长刘……[详细] 韩天武 (1910~1981)    韩天武(1910~1981),名道兴,镇安县岩屋乡仓房村人。初识字,家庭贫穷。9岁随父讨饭,12岁给富户放牛,18岁上“唐匠班子”卖工。民国25年(1936)9月在柞水石嘴子卖工,被抓壮丁后送入杨虎城**。1937年9月**在石家庄抗日作战失利,在撤退山西五台县途中,乘机投奔八路军。10月,他被批准加入八路军卫生部警卫排。1938年5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历任警卫排通讯员、后勤部通讯班长、延安土产公司第三分站管理员、南下工作队小组长、镇安一区区长、米粮区委书记、县民政科副科长、供销合作社联社主任、县委生活福利部部长、农林水牧局局长、县贫协副**、工交办副主任、工交局革命**小组副组长等职……[详细] 黄铭章    黄铭章,原名黄玉铭,生于1912年,现住镇安县云镇区结子乡。童年给地主放牛,读过半年私塾。1934年12月在山阳县唐家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历任班、排、连、营长,军事科长、作战参谋,游击大队长,**审判员、区长等职。二等甲级残废**。 1935年10月,七十四师留陕南坚持游击战争。黄铭章英勇作战,三立战功。1937年2月初,调至红七十四师教导大队学习(驻地长安县大峪口葫芦村),由丁国钰介绍加入中国***。同年8月,西北主力红军改名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黄铭章被调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任警卫连长。 1938年2月,派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详细] 黄群霸 (1900~1928)   黄群霸(1900~1928),字翠如,出生于镇安县东川区崇家沟(1958年前属柞水辖)一个书香门第的殷实之家。时值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庚子赔款,正巧他出生,其父黄吉文(清末秀才)便给他起乳名庚子,学名群霸。 黄群霸幼年先后在宁陕县江口私塾、柞水县立高级小学校读书,聪颖好学,乐助校友。1920年毕业回乡,渴望进步自由。1922年变卖家产,求学保定,后转北京大学。1925年就业天津,曾到上海、南京、武汉、西安逗留。此期耳闻目睹,“五四”反帝反封建-和大革命时期陕西的农-动对他影响很深,萌生革新民主思想,成为他后来倾向进步,组织农民-的重要思想因素。 1926年回到家乡崇家沟,时值军阀在镇……[详细] 瑚燮阳 (1900~1957)    瑚燮阳(1900~1957),号岩屋樵梓,镇安县岩屋河仓房村人。高中毕业,喜国文,善书法,性情开朗,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时从叔父瑚楠廷(拔贡)入私塾,读五经四书,民国4年(1915)考入镇安县立高等小学堂,经史成绩优异。7年(1918)考入省立二中,11年(1922)毕业回乡,适逢其母病故,随父兄居家务农。 民国14年(1925)镇安县烟酒局局长潘子馀*派烟酒税、大烟款,00。他受乡民委托到县政府告发,潘之局长职务被撤销。15年(1926),为发展本乡文化教育事业,同地方父老绅士协商在苇园铺白庙子创设小学高级班。他任国文教员,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传授新的教学内容。 ……[详细] 姜兰泽 (1902~1933)   姜兰泽(1902~1933),字惠茹,宁陕县江口区竹山沟口人,从小刻苦读书,成绩优良,能歌善舞,且为家中长女,颇得父母钟爱。 1918年,姜兰泽与黄群霸结婚。黄群霸牺牲时姜兰泽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丈夫被害,家产荡尽,生活无着,使她悲痛至极。她含泪把丈夫的*体暂厝后,便走出家门,投身于教育事业。 1930年,姜兰泽被镇安县改良女子小学聘为**任教师。当时镇安经济、文化落后,妇女被禁锢在封建礼教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桎梏中。对此,姜兰泽上课时除讲授课本外,还给学生介绍社会知识,灌输新思想,有时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借以培养她们多方面的爱好,鼓励学生读书求进步。她为使“放足”、“剪……[详细] 白光德 (1896~1966)    白光德(1896~1966),镇安县和平乡后坪村人。自幼家贫,九岁帮人放牛。1954年加入中国***,先兵担任互组组长、行政村主任、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乡农会副**、公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升坪大队队长、后坪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自1956年后六次出席县、地、省、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是镇安县治山治水的模范人物。白光德在和平乡任农会副**时,被抽调搞土地改革工作。四个多月中,他自带粮菜,连乡上每月补助给他的生活费也婉言谢绝。每次在村民家吃饭,都照付粮钱。1958年冬,白光德被选出席全国群英会,县上**见他衣着单薄,决定给补助20元钱做套棉衣,但他只花三元七角钱做了一条棉裤,余款退回。1959……[详细] 赵清平 (1870~1953)    赵清平(1870~1953),艺名安子,镇安县云盖寺人。家庭经营工商业,清光绪二十年(1894)因灾破产。赵安子迫于生计,只身流浪关中,被泾阳县云阳镇安吴堡子安吴寡妇(系资政大夫吴介侯的夫人)收留,拜二黄名家贺鸿生为师学艺。由于他勤学苦练,很快成为汉剧须生中文武兼备的演员。清末民国初,在陕、甘、豫、鄂四省,被誉为二黄须生的“泰斗”。据《陕西戏剧史料丛刊》第二期《汉调二黄的地域流派及沿革简述》记截:“赵安子素以生末见长,多演三国戏,艺术造诣很高,能编会演,徽调、梆子戏艺人竞效赵氏为师者不少”。《陕西戏曲剧种志》**辑《汉调二黄》载:“以扮演须末称著的赵清平,博览群书,悉心研究人物,饰《失街亭……[详细] 阮仕春 (1896~1935)    阮仕春(1896~1935),镇安县西沟乡安沟村人。自幼家庭贫困,受尽剥削压迫。1929~1934年初,为抵抗***镇安县政府的捐税和地方土匪的骚扰,在西沟河组织神坛农民武装,任坛长。1935年元月14日红二十五军工作队在西沟河召开穷人大会时,将神坛改组为“抗捐军”,阮仕春任队长,他**抗捐军选举各村均地委员,组建西沟河乡苏维埃政府。2月,红军将抗捐军改*为鄂陕第七路游击师,任命阮仕春为师长兼西沟河乡苏维埃政府**、店垭子镇安县苏维埃政府副**。3月完成均地任务,将地主500多亩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他率领游击师200余名战士,配合孙光**的五路游击师在镇安、郧西边境同敌人展开游击战争,在西……[详细] 朱长才 (1903~1948)   朱长才(1903~1948),镇安县西沟河庙湾人。家庭贫寒,读过半年私塾。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到西沟河,组织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他首先报名参加抗捐军。红军北上后,他东逃西奔。1946年几十名新四军在前临断壑,后有追兵之际,在山上砍柴的朱长才,立即叫来十几个穷兄弟,扛木椽,拿绳索,搭起浮桥。新四军安全通过后,他又马上拆桥,敌兵一无所获。 1947年冬,人民***解放了西沟河,建立村**,朱长才当选为村长。他**农民组建农会,配合区干队抓获*害红军的***保长李立发、李立坤,在西沟河关帝庙召开群众大会,朱长才在会上讲:“受苦受难的穷人们,今天斗争欠人民*债的坏家伙,大家有仇报仇,有冤……[详细] 齐昌海 (1917~1951)    齐昌海(1917~1951),字宴清,镇安县大坪街人。幼年家境贫寒,靠父母租种薄田、卖豆腐为生,供读私塾。学习时常忍饥挨饿,或吃点豆渣上学,回家时帮助父母捡柴、担水、做饭、打猪草,养成勤劳节俭的优良习惯。他曾在学校书桌旁的墙壁上写了一首条幅,勉励自己:“学为国之宝,儒为席上客;读书须努力,有志事竟成;为国报效,为民争光”。 1936年他从镇安县东街高级小学毕业回乡,先在白庙子、龙王沟教私塾,后任藤花乡中心国民学校(校址大坪街)校长。治学严谨,改革学制,提倡办新学,读新书,反对八股。他发动师生集资办合作社,自购自销,方便师生。同时对交不起学俸的穷学生予以减免;买不起笔、墨、纸的学生用自己……[详细] 马席珍 (1899~1969)    马席珍(1899~1969),**,经名伊斯麻赖,镇安县熨斗乡人。出身贫苦,自幼好学。1906年开始学《***》,1912~1919年在西安市**巷、洒金桥、甘肃等地经学院深造,兼练武功,学汉文。1920年后,历任商县、安康、旬阳、白河县,镇安茅坪、熨斗等地**寺教长(阿訇),镇安县***教协会委员。他口才流利,精通经学,坐学各地。每日讲学之余,好为人谋,善说《三国》,是**宗教的知名人士,在回**民中享有盛名。 1946年秋,中原***十三旅三十八团进驻米粮,开僻根据地,他与手*队长韩伯启、农会**孟静等建立秘密联系,常将熨斗**寺作为联系掩护据点。为***筹备军粮,送情报。一次他去……[详细] 李垂街 [明]    李垂街,字重创,生年不详,卒于明万历末年,葬磨里沟东长沟。明嘉靖年间朝令由-县迁居本县磨里沟花园。清初,因战*后裔迁居滑水河洞塬。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垂街举进士,曾任直隶顺天府香河县知县、工部员外郎、九江道台。万历二十六年(1598)于县城后街立进士坊一座,上 书“黄甲开先”以示旌表。为人质性端谨,居官清廉。万历三十六年(1608)六月,请假归里,倡修山城,整修街道,起名“永乐街”,即今永乐镇。同年重修文昌阁并作《碑记》。他说:“邑故无文昌阁,万历乙酉年,邑侯苏公创于前,陈公踵于后,……予重修是阁,诚足以辉映山川而启一邑文明之盛。”……[详细] 邓自有   邓自有(?~1973),镇安县铁厂乡新声村人。贫苦农民出身,小时讨饭,十岁给地主放牛。1953年加入中国***。历任互助组长、农业生产合作社副主任、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1962年前后,他带领群众巩固集体经济,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中,邓自有白天接受批判,晚上把生产队长召集家里开会,商量工作。任劳任怨,以建设家乡为已任。经常关心群众疾苦,把温暖送给群众。**队社员王生禄因生活困难,准备搬家到关中居住,他立即将自己的几升包谷送去,稳定了情绪。六队农民陈礼青,患严重胃溃疡病,家中0双目失明,生活贫困,无钱就医,他多次上门探望,请医治疗,并帮助解决*费等困难。1970年春,铁厂公社党……[详细] 陈进梅   陈进梅,女,汉族,1971年5月生,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结子乡典史村村民。陈进梅20年悉心照料病重的奶奶、瘫痪的前夫和丈夫,还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无论多难多苦,始终不离不弃、无怨无悔。1991年,陈进梅的丈夫王定军在挖土垒窑时被突然滑塌的土石埋压。经过抢救,昏迷7天7夜的王定军虽然苏醒,但因脊柱骨折,下肢终身瘫痪。面对飞来横*,身怀六甲的陈进梅义无反顾挑起家庭重担,精心伺候丈夫。后来,丈夫以死相逼,苦苦哀求离婚。尹本银同情王定军的遭遇,更被陈进梅的善良所感动,主动要求和陈进梅一起承担家庭重担。她只好同意离婚,但要求离婚不离家。1993年2月13日,王定军、陈进梅、尹本银三家亲戚和村干部30多人在……[详细] 叶先准 (1899~1979)    叶先准(1899~1979),又名叶准,镇安县西口区腰庄乡阴坡台人。幼时家贫,只读了两年私塾便到一家*铺当学徒。后来他拜名医为师,潜心学医,18岁始在本县和旬阳、安康一带行医。 叶先准擅长内科、**和眼科,尤以“四诊”(望、闻、问、切)详准而出名。有“望诊如神,入骨三分”之称。他辨症仔细,下*巧妙,既尊重古方,又不泥古,灵活加减,*少量轻,运用古今单方以小胜大。1955年被县医院聘为中医科门诊医生。在县医院工作时,一位孕妇浑身水肿,西医诊断为妊娠高*压,住进医院,治疗43天,*压未降,经水囊引产后,仍不见效,即请他以中医治疗。他见病人面部及四肢肿亮,感觉头痛恶心,脉向左大,右细微,断定……[详细] 刘宗银 (1903~1973)   刘宗银(1903~1973),女,**,镇安县西口区茅坪乡人。祖辈务农为生,幼时家境贫寒,兄弟姐妹5人,她排行老三,人称“刘三姐”。婚后在街上以卖饺子为生。他勤劳朴实,心底善良,乐于助人。因学会土法接生,常为乡邻的产妇接生。1955年丈夫不幸去世,一直寡居。 1952年,陕西省防疫大队医疗队到西口茅坪为老区人民免费医疗。她看到新法接生既干净卫生,又安全可靠后,决心学习新法接生。当时刘宗银已年近半百,且不识字,学习新法接生困难很大。恰好医疗队为给当地培养人才,办起新法接生学习班,她积极参加学习。上课时,她勤学好问,下课后反复琢磨,直到领会贯通。平时医疗队常到几十里以外出诊,刘宗银每次总是拐……[详细] 李松元 (1877~1960)    李松元(1877~1960),又名李森,镇安结子乡人。1909年毕业于西安巡警学校,1910年任西安北城二区巡长。1911年在西安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任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五十一旅营书记。1918年被遣散到华县郭村教书。1927年任西北军胡立生部团书记、旅书记。 1928年任镇安县代县长三个月。1930年任高陵县长一个多月。以后相继在云镇、回龙、县城等地教书。1950年作为民主人士先后被推选为镇安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会委员、土改委员会委员、县人民代表、镇安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3年任省文史馆馆员。 李松元出身贫苦,知识渊博,长期从事军、政、教工作,历经……[详细] 全部镇安县名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