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释义]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   [语出] 《孟子・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成语【不远千里】主人公 孟子 (前372~前28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主张,先后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虽曾被齐宣王尊之为客卿,但终不见用。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详细] 成语【不远千里】相关人物 魏惠王魏� (前400~前319)魏国国君   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开封)后,魏国亦称梁国),《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姬姓,魏氏,名�,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魏惠王(前400年―前319……[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