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男,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 汤一介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文史研究馆馆员。还是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ResearchinValueandPhilosophy)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 合会顾问、国际道 合会副**。 人物生平 1927年2月16日,汤一介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汤霖是清朝光绪十六年(1891年)的进士,父亲汤用彤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界融会中西、并接通中文和梵文的学术**之一,任职北京大学副校长。 高中时,汤一介对西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而且试着写作了一些散文、杂文。 1946年,因为落榜,汤一介进入北京大学先修班。在此期间,他阅读了西方哲学和美学方面的作品,写了《论善》《论死》《论人为什么活着》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1947年,汤一介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于1951年毕业。 1949年5月,汤一介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文学院有一个团总支,汤一介和他未来的妻子乐黛云就是在这里互相认识的。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 1952年,汤一介、乐黛云结婚。 1956年,汤一介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父亲汤用彤的助手,负责帮助整理他的著作。 1957年后,由于各种**运动和学术批判风起云涌,汤一介也被投入其中。1957年初,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他写了一篇文章《谈谈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这是汤一介在**建政后发表的**篇论文。 1958年后,汤一介受到“反右倾运动”的冲击和打压。 1966年,文革开始,汤一介被终止讲课资格,下放干校。 1973年,汤一介加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即“梁效”),曾任材料组组长。 “文革”结束后,汤一介因为种种原因,接受审查。 1978年,时年51岁的汤一介被彻底**。 1980年,53岁的汤一介恢复了讲课资格,教授《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 1981年,汤一介发表了《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诸问题》,率先打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互相对峙的陈旧思想,提出认识发展史来看待哲学问题。 1983年,汤一介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汤一介参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 1984年,大陆地区**家民间学术团体“中国文化书院”成立,汤一介任院长。 1997年,汤一介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2002年10月,汤一介向北京大学学校**提出编纂《儒藏》的构想,得到了了张岱年、季羡林的鼓励和支持。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北京大学整合文科院系的力量并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正式启动了《儒藏》工程。汤一介任《儒藏》首席专家,另外有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学者一共500人参加编纂。 2010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汤一介出任院长。 2012年,获得**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2013年3月14日,汤一介主编的《中国儒学史》获北京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2014年5月4日,******来到北大人文学苑,和87岁的汤一介先生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 2014年9月9日晚8时56分于北京逝世。国家**人***、李克强、-等送花圈悼念,北大校长王恩哥、哲学家李泽厚等均送来花圈或花篮悼念,灵堂摆有汤先生著作供人翻看。 2014年9月15日,汤一介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内的上千位社会各界人士专程赶来送别。
人物关系: 爷爷: 汤霖 (1850~1912) 父亲: 汤用彤 (1893~1964) 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 妻子: 乐黛云 文学理论家,著名翻译家和教育家 叔伯: 汤用彬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年(公元1927年)出生的名人: 李佑增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 魏植华 (1927~2007)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 段秉仁 (1927~1987)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何虹 (1927~1945)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陆振帮 (1927~1951) 革命烈士 江苏省苏州吴江 + 更多公元192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4年)去世的名人: 赖金华 (1918~2014) 原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 陈国凯 (1938~2014)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 **经 (1915~2014) 龙潭后三杰 江苏省扬州仪征市 赵志全 (1956~2014) 王长城 (1925~2014)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 蔡康志 (1922~2014) 河南省信阳市�河区 + 更多公元2014年去世的名人》汤一介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男,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 汤一介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文史研究馆馆员。还是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ResearchinValueandPhilosophy)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 合会顾问、国际道 合会副**。 人物生平 1927年2月16日,汤一介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汤霖是清朝光绪十六年(1891年)的进士,父亲汤用彤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界融会中西、并接通中文和梵文的学术**之一,任职北京大学副校长。 高中时,汤一介对西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而且试着写作了一些散文、杂文。 1946年,因为落榜,汤一介进入北京大学先修班。在此期间,他阅读了西方哲学和美学方面的作品,写了《论善》《论死》《论人为什么活着》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1947年,汤一介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于1951年毕业。 1949年5月,汤一介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文学院有一个团总支,汤一介和他未来的妻子乐黛云就是在这里互相认识的。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 1952年,汤一介、乐黛云结婚。 1956年,汤一介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父亲汤用彤的助手,负责帮助整理他的著作。 1957年后,由于各种**运动和学术批判风起云涌,汤一介也被投入其中。1957年初,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他写了一篇文章《谈谈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这是汤一介在**建政后发表的**篇论文。 1958年后,汤一介受到“反右倾运动”的冲击和打压。 1966年,文革开始,汤一介被终止讲课资格,下放干校。 1973年,汤一介加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即“梁效”),曾任材料组组长。 “文革”结束后,汤一介因为种种原因,接受审查。 1978年,时年51岁的汤一介被彻底**。 1980年,53岁的汤一介恢复了讲课资格,教授《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 1981年,汤一介发表了《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诸问题》,率先打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互相对峙的陈旧思想,提出认识发展史来看待哲学问题。 1983年,汤一介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汤一介参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 1984年,大陆地区**家民间学术团体“中国文化书院”成立,汤一介任院长。 1997年,汤一介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2002年10月,汤一介向北京大学学校**提出编纂《儒藏》的构想,得到了了张岱年、季羡林的鼓励和支持。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北京大学整合文科院系的力量并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正式启动了《儒藏》工程。汤一介任《儒藏》首席专家,另外有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学者一共500人参加编纂。 2010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汤一介出任院长。 2012年,获得**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2013年3月14日,汤一介主编的《中国儒学史》获北京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2014年5月4日,******来到北大人文学苑,和87岁的汤一介先生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 2014年9月9日晚8时56分于北京逝世。国家**人***、李克强、-等送花圈悼念,北大校长王恩哥、哲学家李泽厚等均送来花圈或花篮悼念,灵堂摆有汤先生著作供人翻看。 2014年9月15日,汤一介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内的上千位社会各界人士专程赶来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