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 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院试,补博士**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著《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 年少即好学,以文章闻名乡里。乡试前,父叮嘱日:“倘得外用,毋轻就。”绎遵父命请改就教职,授宜黄县教谕。父赞许之:“此官不失读书本色。”道光六年(1826)赴京参加廷试,名列一等,以知县任用。十一年中举,道光十五年(1835)殿试,中一甲**名进士,乙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十七年,人值南书房,次年,出任山东学政,刻《劝课条规》,著《崇正黜邪论》1卷,以整饬教育,促进学业。两年任满,被召回京,入值南书房。宣宗询及家事,知绎父母俱存,特许奉双亲居禁内澄怀园以侍养,并示优遇。二十一年,因父母年老多病,不服水土,请准归养。归里后,主讲吉安白鹭洲、青原山两书院,30余年,培养人才甚众。咸丰元年(1851),廷臣交荐,刘绎**人京听候简用。接连3天受到咸丰帝召见,仍以母老多病乞归侍养。五年冬,太平军占领永丰城。绎扶持老母避居乐安、吉水,襄办地方团练。八年加三品京堂衔,任江西团练大臣,训练乡勇,抵抗太平军。 **战争其间,力主严禁**,列举**之害:“官吸之则废事,兵吸之则废守。富者败家,贫者丧身。”对于治理国家,则重视培养元气,“其要在乎得人才,固民心。上无言利之臣,则贤才进;下无贪暗之吏,则问阎安。元气之复,必由于此。”并提出防御英军的谋略,主张对入侵长江的英舰“沿江固守”,耗其粮食、弹*,断其归路,然后聚歼之。战争失败后,刘绎上 书户部尚书祁隽藻,反对赔偿烟价与战费。认为治国应先培元气,关键在于得人才,固民心。同治年间江西巡抚刘坤一修《江西通志》、《客家刘氏族谱》(他是奉圣旨修族谱,他把族谱随[奏表]一同[拜进]朝庭的,所以此客家刘氏族谱的[世系表]己送交清朝庭),委绎任总纂。《永丰县志》《吉安府志》也相继编修,绎均被委为总纂。三志一谱于同光之际先后修成,而绎已届垂暮之年,他在《八十自序》中说:“平生进未尝有一日诡遇,退未尝有一日暇逸。”绎与生徒讲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一以省察躬行为本,不专以文艺论优劣。绎生平为文,决不随意,下笔必求合“立言”之旨。要求情真,言之有物。主张“不事摹仿,不求工巧。自然流露,若不容己。则虽词浅旨近,往往见其真焉。”论诗主张“作诗不必规规唐宋,惟其真而已。”文与诗均强调一个“真”字。擅长书法,主讲白鹭洲书院时,所撰“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联,镌刻于书院门前石柱上。嵌于钟鼓楼的匾额“卉青原台”字,亦为其手迹,至今犹存。著有《存吾春斋文钞》12卷、《存吾春斋诗钞》13卷,另有笺经评史及语录等未的遗文数十万言。绎与祁�藻(1793~1866)相契,工诗文。
刘绎相关 清朝状元道光十五年(1835年) 相关院校: 白鹭洲书院 同年(公元1796年)出生的名人: 蒋叙伦 (1796~?)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 陈启迈 (1796~1862)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 王镛 (1796~1848) 甘肃省白银靖远县 林霈霖 (1796~1839) 林则徐四弟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赵文涵 (1796~1868)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 更多公元17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78年)去世的名人: 郑元善 (1799~1878)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 林聪彝 (1824~1878) 林则徐次子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王振纲 (1808~1878)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 约翰・罗素 (1792~1878) 第25位英国首相 欧洲英国 刘典 (1818~1878) 湘军统领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 熊少牧 (1795~1878)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 更多公元1878年去世的名人》刘绎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 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院试,补博士**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著《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 年少即好学,以文章闻名乡里。乡试前,父叮嘱日:“倘得外用,毋轻就。”绎遵父命请改就教职,授宜黄县教谕。父赞许之:“此官不失读书本色。”道光六年(1826)赴京参加廷试,名列一等,以知县任用。十一年中举,道光十五年(1835)殿试,中一甲**名进士,乙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十七年,人值南书房,次年,出任山东学政,刻《劝课条规》,著《崇正黜邪论》1卷,以整饬教育,促进学业。两年任满,被召回京,入值南书房。宣宗询及家事,知绎父母俱存,特许奉双亲居禁内澄怀园以侍养,并示优遇。二十一年,因父母年老多病,不服水土,请准归养。归里后,主讲吉安白鹭洲、青原山两书院,30余年,培养人才甚众。咸丰元年(1851),廷臣交荐,刘绎**人京听候简用。接连3天受到咸丰帝召见,仍以母老多病乞归侍养。五年冬,太平军占领永丰城。绎扶持老母避居乐安、吉水,襄办地方团练。八年加三品京堂衔,任江西团练大臣,训练乡勇,抵抗太平军。 **战争其间,力主严禁**,列举**之害:“官吸之则废事,兵吸之则废守。富者败家,贫者丧身。”对于治理国家,则重视培养元气,“其要在乎得人才,固民心。上无言利之臣,则贤才进;下无贪暗之吏,则问阎安。元气之复,必由于此。”并提出防御英军的谋略,主张对入侵长江的英舰“沿江固守”,耗其粮食、弹*,断其归路,然后聚歼之。战争失败后,刘绎上 书户部尚书祁隽藻,反对赔偿烟价与战费。认为治国应先培元气,关键在于得人才,固民心。同治年间江西巡抚刘坤一修《江西通志》、《客家刘氏族谱》(他是奉圣旨修族谱,他把族谱随[奏表]一同[拜进]朝庭的,所以此客家刘氏族谱的[世系表]己送交清朝庭),委绎任总纂。《永丰县志》《吉安府志》也相继编修,绎均被委为总纂。三志一谱于同光之际先后修成,而绎已届垂暮之年,他在《八十自序》中说:“平生进未尝有一日诡遇,退未尝有一日暇逸。”绎与生徒讲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一以省察躬行为本,不专以文艺论优劣。绎生平为文,决不随意,下笔必求合“立言”之旨。要求情真,言之有物。主张“不事摹仿,不求工巧。自然流露,若不容己。则虽词浅旨近,往往见其真焉。”论诗主张“作诗不必规规唐宋,惟其真而已。”文与诗均强调一个“真”字。擅长书法,主讲白鹭洲书院时,所撰“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联,镌刻于书院门前石柱上。嵌于钟鼓楼的匾额“卉青原台”字,亦为其手迹,至今犹存。著有《存吾春斋文钞》12卷、《存吾春斋诗钞》13卷,另有笺经评史及语录等未的遗文数十万言。绎与祁�藻(1793~1866)相契,工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