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历史人物介绍15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叶泰 [清] 叶泰字九升,清代安徽人,著有《山法十三书》十九卷行世,影响甚大,被收入《四库全书》中。该书囊括了前人堪舆之说,而以己意评析,亦间附以己作,大旨以杨筠松、吴景鸾二家为主,论峦头阴阳,尤尊杨公,而避廖金精之说。……[详细] 柴绍良 柴绍良,1954年10月出生,安徽太湖人。**党员,中将军衔,1972年参加工作,国防大学作战指挥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1972年参军。现任十八届**纪委委员,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副政委。人物履历:2003年任总**部组织部副部长。2008年任总**部秘书长。2009年任总**部组织部部长,2011年7月任******部主任。2014年12月不再担任****副政委,任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副政委。200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详细] 安中原 (1911~1948) 安中原,安徽六安人,1911年出生。1930年参加农民*-动而后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1934年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又从川陕根据地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战*发后,他在晋冀鲁豫战场英勇作战。解放战争初期,他又率领**先后参加了上党、平汉等战役,从一名战士提升为排长、连长、团**委员、军分区副司令员。1947年9月,以太行第2军分区第41团、4分区第44团、5分区第5团组成太行军区独立第1旅,安中原任旅长。194……[详细] 孙传瑗 (1893~1985) 孙传瑗(1893―1985),字蘧生,号养癯,安徽省寿县人,晚清斗士,曾任五省联军孙传芳的秘书,后曾任大学教授、教务长,著有《雁后合钞》五种五卷,《中国上古时代刑罚史》、《今雅》等书。……[详细] 朱允熙 [明] (1391~1406) 明瓯宁哀简王朱允熙(1391-1406年),明兴宗朱标与继室吕皇后所生的第三子。允熙于洪武三十一年被建文帝封为徐王,成祖入京后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吕太后一起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永乐二年被改封瓯宁王,“不遣之国”世奉太子祀。但只过了两年,就是在永乐四年,府邸中起火,被火活活的烧死。谥曰哀简,年十六。是建文帝兄弟中最年轻就死,也是唯一一个在永乐朝获得谥号的一个。弘光继位,复爵,“于原谥减一字”,是为徐哀王。……[详细] 孝康皇后 [明] 常遇春长女、朱标嫡妻 (1354~1378) 孝康皇后(约1354年―1378年),开平王常遇春的长女、明兴宗孝康皇帝朱标的嫡妻。《忠武常氏家谱》记载:常遇春的长女,嫁给朱元璋之子(太子)朱标。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亲册常氏为皇太子妃。常氏于洪武七年(1374年),生嫡长子(皇长子)虞怀王朱雄英。朱雄英夭折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卒年八岁,被明太祖追谥为“懿敬太子”。其后,常氏还为朱标生一子,排行第三,即皇三子吴王朱允�。她死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详细] 曹华 [三国] 曹*之女,汉献帝妃嫔 曹华,东汉末年人物,曹*之女,为汉献帝妃嫔。建安十八年(213年),曹*进为魏公,把曹宪、曹节、曹华三个女儿,一齐都送给汉献帝刘协做了妃子,皆封为夫人,聘以束帛五万匹,年龄尚小者在魏公国待年长而聘。次年曹华晋封贵人,后献帝被废为山阳公,二姐曹节为山阳公夫人。曹华后来不详。……[详细] 曹宪 [三国] 曹*大女儿,汉献帝妃嫔 曹宪,生卒年不详,曹*大女儿,为汉献帝妃嫔。建安十八年曹*把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一同嫁给汉献帝刘协为夫人。建安十九年(214年)曹节姐妹三人都被封为贵人。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曹节为山阳公夫人。曹宪后来不详。……[详细] 曹节 [三国] 东汉献帝皇后,曹*次女 (?~260) 曹节(?�260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魏武帝曹*次女。建安十八年(213年),曹*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入宫中,封为夫人。建安十九年(214年),并封为贵人。曹*废掉汉献帝**位皇后伏寿,将她囚禁而死。曹*要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汉献帝只得依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去世,曹丕袭封魏王位。曹丕授意华歆去逼汉献帝让位。曹节怒斥华歆,华歆只好退出宫去。第二天又逼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并以武力……[详细] 张惠 [唐] 后梁太祖朱温元贞皇后 (?~904) 张惠(?--904年),后梁太祖朱温(又名朱晃、朱全忠)嫡妻,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追尊元贞皇后,后改元贞皇太后。张惠与朱温是同乡,出身富裕,其父张蕤曾是宋州刺史。朱温微时闻张惠有姿色,心生爱慕,有丽华之叹。唐中和二年,朱温取同州,与张惠相遇,遂结为连理。张惠于文德元年生朱温第三子友贞。朱温归唐,张惠以夫贵封魏国夫人。光启年间(885年�888年),朱温率军经过亳州,召营伎陪侍致孕,因张惠素为朱温所宠惮,不敢携归大梁。哲妇成城张……[详细] 姜镜堂 革命烈士 (1902~1931) 姜镜堂(1902―1931),安徽省英山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曾参加过北伐战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战斗。1927四一二**后奉命回到英山,与肖伯唐等组建了**英山县委员会,任**英山县委书记,并先后历任红三十三师**部主任、**鄂豫皖特委委员、红一军第三师**委员兼六安中心县委书记、红一军前委委员、**皖西特委书记兼**会**、红四军十二师**委员、皖西北特委**、军事委员会**等职,率领红-战英山、……[详细] 张世希 (1903~1990) 张世希(1903-1990),别字适兮,生於安徽桐城,周岁时迁居江�江宁。1924年春到广州,入黄埔军校**期第四队学习,毕业後任军校入伍生队区队附,国民革命军**军**师排、连、营长。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1928年起任**军校武汉分校教导**团团长,後所部改编为第十四师第七十九团,调任教导**师**团团长,嗣所部改编为国民政府警卫军**师**团,旋又改编为第八十七师五一七团,仍任团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娄塘一役若不是517团奋勇死战,……[详细] 孙德清 革命烈士 (1904~1932) 孙德清(1904―1932),安徽寿县人,早年读过私塾、小学;1923年南下广州到柏文蔚驻粤皖军司令部当步兵;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期,编在学生第三队。同年6月加入中国***。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曾兼任红二军军长协助贺龙率军团转战湘鄂西地区参入多次战斗,后受王明左倾路线破孩致死。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在新编教导**团学兵连**排任排长。1925年2月参加**次东征。在阿婆、淡水两次大战中建有战功,升任教导一团三营八连副连长。6月……[详细] 查元方 [宋] 宋代大臣 查元方,宋代大臣。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唐工部尚书查文徽子。南唐后主时任水部员外郎。吉王李从谦辟其为掌书记,曾随李从谦使宋。使还,通判建州。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后,归宋,擢殿中侍御史、知泉州。卒于官。……[详细] 徐宝善 [清] (1790~1838) 徐宝善(1790年-1838年),字廉峰,歙县人。清朝翰林、诗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进士,榜名三宝。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御史。道光十四年担任浙江乡试副主考,道光十八年担任会试同考官。黄爵滋说:“使如廉峰诸君提倡于上,亨甫(张际亮)、四农(潘德舆)诸子相与奋发而周旋之,则斯道复兴之机也。”有《�园诗钞》。……[详细] 吴云 [清] 沧浪五老 (1746~1837) 吴云(1746―1837),润之字,号玉松,安徽休宁县长丰人,寄籍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信中之父。幼授书,日记数千言,愤发刻苦,有声当时。弱冠补长洲**员。越二十三年,乾隆戊申(1788),始举于乡,庚戌(1790),会试中式。以覆试误书越幅,癸丑(1793),补殿试,阿文成公读卷拟**,格于例,不获进呈,置二甲八名,选翰林院庶吉士。乙卯(1795),散馆授编修。嘉庆辛酉(1801),充贵州副考官。甲子(1804),充顺天同考官。戊……[详细] 胡唐 [清] 清歙四子 (1759~1826) 胡唐,又名长庚,字子西,号西甫(1759~约1826),号署城东老人,木雁居士,安徽歙县人。深于篆学,自秦、汉而下至程邃,无不逼肖入微。胡唐与巴慰祖齐名,印界称为“巴胡”。……[详细] 汪肇龙 [清] 歙四子 (1721~1780) 汪肇龙(1721――1780),字松麓,一字稚川,原名肇�。安徽歙县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副榜。乾隆二十五年(1760)补学官**。初习篆刻,很长时间赖以为生,稍通六书。“尝游京师,观太学石鼓文,曰:‘是可注而读也。退则摹其文而注释之,著《石鼓文考》,定为周宣王时史籀所篆,非后世物。”(据郑虎文《汪明经肇龙家传》)“至于尊彝、钟鼎诸古篆,云鸟、蝌蚪之文,寓目能辨,且暗中能手扪而识之,见者誉为古今绝学。”(据洪湛侯《徽派朴学》)汪……[详细] 苏宣 [明] 明代著名篆刻家 (1553~1626) 苏宣(1553~1626后),明代著名篆刻家,明代五大家之一。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朗公,新安(治今安徽歙县)人,师从文彭学习书法刻印。缥缃旧业,残碑断碣,无所不窥。所至问奇字者履相错。从此,他直接取法汉印,先后临摹仿刻汉印近千方。又潜心文字结构。最后形成了雄浑朴健的风格,开创了泗水派篆刻,与文彭、何震齐名于印坛。苏宣曾将自刻的印章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辑成《苏氏印略》,手印作537方,较全面地反映了自己一生刻印的成就,俞恩烨、……[详细] 阮丽珍 [清] 阮丽珍,阮大铖之女。生年不详,约卒于清世祖顺治中。阮丽珍才貌双全,是冠绝江南的才女,阮大铖所作《燕子笺传奇》,相传乃阮丽珍所作;此外,她还作有《梦虎缘》、《鸾帕*》、《梵天庐丛录》等剧。阮大铖降清,传说她被豫亲王多铎掳入府中,一说阮大铖将她献给多铎。后被多铎福晋所妒,遂被鸩*而死。然而,阮丽珍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学者郑雷经过深入研究,认为阮丽珍被多铎所得的观点不能成立。今藕山镇阮氏后人保存的清代《阮氏宗谱》卷二……[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