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阳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邹阳(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29年),齐人,西汉前期散文家,以文辩著称。《汉书・艺文志》列入纵横家,著录文章7篇,今多亡佚,《史记》、《汉书》本传载有《谏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有清人马国翰辑佚本。  西汉文、景时期,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也日趋稳定,出现了封建史家所艳称的“文景之治”。但是,在汉帝国表面安定繁荣的下面,各种社会矛盾潜滋暗长;其中汉统治集团内部,尤其汉朝廷与封国之间的矛盾,正日益突出,逐步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大约在文帝中期,邹阳与著名赋家枚乘、严忌等先后应聘至吴国。  吴王刘濞是汉高帝刘邦之侄,汉初封3郡53城,据有富庶的吴地,擅渔、盐之利,据有豫章铜山,可即山铸钱,在诸国中最为富强。吴王濞招致-,延揽贤士,久蓄异志,谋夺帝位。邹阳至吴之后,吴太子赴长安朝见文帝,与皇太子博戏,被皇太子用博局(棋盘)砸死。吴王濞由此怨恨朝廷,便暗地**闽越、匈奴,伺机叛*。邹阳微有察觉,便上 书谏吴王,加以劝阻。因事属隐秘,不便直言,他便引史实为喻,委婉地陈述自己的见解,指出吴王如不原始察终,轻举妄动,必然是身死国除,一败涂地。然吴王利令智昏,不听邹阳的劝告,于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发兵叛*,而汉兵反击不过月余,吴王即众叛亲离,身死国破。邹阳《谏吴王书》表现了他维护汉王朝统一的立场和见微知著的**远见。  邹阳劝谏吴王之后不久,即与枚乘、严忌离开吴国,到了“招延四方豪杰”的梁国。梁王为景帝同母弟,又为窦太后所宠爱,恃宠骄恣,贵盛无比。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十一月,废梁太子为临江王。此时梁王谋为帝嗣,受到汉大臣袁盎等的阻难,于是便派人刺*袁盎及其他与议大臣十余人。后事机败露,引起景帝不满。  起初梁王与羊胜、公孙诡及邹阳等谋议*汉大臣时,邹阳持反对态度。胜、诡忌阳之才,借机进谗梁王,因被下狱论死。邹阳*身死而事不明,为后人所诟病,于狱中上梁王书,以自我表白。但梁王听信谗言,心有余怒,直说自己无罪,则等于直斥梁王昏聩,于自己处境更为不利;不将其偏信谗言说明,则又无以自白无辜。为此,邹阳文章避开正面指斥,而从知人与不知人入手,广征史实,说明知人与不知人之别。接着列举历史上信而见疑、忠而获罪的事例,说明要知人就不能听信谗言,而应警惕党人横恣。文章所论忠信,因属封建道德规范;所谓相知与否,也无非士为知己者死的陈旧观念,然其文博引史实,铺张扬厉,于己意反复申说,情意恳恳,如悬崖断涧之瀑,断而复续,一气呵下,读之令人回肠荡气。行文风格,有战国纵横家的韵致,而志意颇多慷慨,节概凛然,又非苟合取容者比。因为名文,历代传诵不衰。  梁王读过邹阳上 书,很受感动,马上释其出狱,并尊为上客。梁*袁盎的阴谋败露,羊胜、公孙诡- ,梁王深*朝廷追究,于是想到邹阳书中之语,并向他深词谢罪。然后令其携带千金,设法不让朝廷追究梁王的责任。  邹阳受命后,首先找到以奇计见称的齐人王先生。由其指点,邹阳赶赴长安,通过门客,见到景帝王皇后之兄王长君。他本为梁王说项,而却处处以王长君的利害出之,危言耸听,使其震动而听从自己的意见(说辞详见《汉书》本传》)。然后由王长君出面,说服景帝不再追究梁王。  梁王在位35年卒,时在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邹阳此后行迹,史无记载。从其与枚乘同游来看,梁王卒时盖已年老,或者以老病家居而终。  相关成语:

  邹阳(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29年),齐人,西汉前期散文家,以文辩著称。《汉书・艺文志》列入纵横家,著录文章7篇,今多亡佚,《史记》、《汉书》本传载有《谏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有清人马国翰辑佚本。  西汉文、景时期,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也日趋稳定,出现了封建史家所艳称的“文景之治”。但是,在汉帝国表面安定繁荣的下面,各种社会矛盾潜滋暗长;其中汉统治集团内部,尤其汉朝廷与封国之间的矛盾,正日益突出,逐步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大约在文帝中期,邹阳与著名赋家枚乘、严忌等先后应聘至吴国。  吴王刘濞是汉高帝刘邦之侄,汉初封3郡53城,据有富庶的吴地,擅渔、盐之利,据有豫章铜山,可即山铸钱,在诸国中最为富强。吴王濞招致-,延揽贤士,久蓄异志,谋夺帝位。邹阳至吴之后,吴太子赴长安朝见文帝,与皇太子博戏,被皇太子用博局(棋盘)砸死。吴王濞由此怨恨朝廷,便暗地**闽越、匈奴,伺机叛*。邹阳微有察觉,便上 书谏吴王,加以劝阻。因事属隐秘,不便直言,他便引史实为喻,委婉地陈述自己的见解,指出吴王如不原始察终,轻举妄动,必然是身死国除,一败涂地。然吴王利令智昏,不听邹阳的劝告,于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发兵叛*,而汉兵反击不过月余,吴王即众叛亲离,身死国破。邹阳《谏吴王书》表现了他维护汉王朝统一的立场和见微知著的**远见。  邹阳劝谏吴王之后不久,即与枚乘、严忌离开吴国,到了“招延四方豪杰”的梁国。梁王为景帝同母弟,又为窦太后所宠爱,恃宠骄恣,贵盛无比。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十一月,废梁太子为临江王。此时梁王谋为帝嗣,受到汉大臣袁盎等的阻难,于是便派人刺*袁盎及其他与议大臣十余人。后事机败露,引起景帝不满。  起初梁王与羊胜、公孙诡及邹阳等谋议*汉大臣时,邹阳持反对态度。胜、诡忌阳之才,借机进谗梁王,因被下狱论死。邹阳*身死而事不明,为后人所诟病,于狱中上梁王书,以自我表白。但梁王听信谗言,心有余怒,直说自己无罪,则等于直斥梁王昏聩,于自己处境更为不利;不将其偏信谗言说明,则又无以自白无辜。为此,邹阳文章避开正面指斥,而从知人与不知人入手,广征史实,说明知人与不知人之别。接着列举历史上信而见疑、忠而获罪的事例,说明要知人就不能听信谗言,而应警惕党人横恣。文章所论忠信,因属封建道德规范;所谓相知与否,也无非士为知己者死的陈旧观念,然其文博引史实,铺张扬厉,于己意反复申说,情意恳恳,如悬崖断涧之瀑,断而复续,一气呵下,读之令人回肠荡气。行文风格,有战国纵横家的韵致,而志意颇多慷慨,节概凛然,又非苟合取容者比。因为名文,历代传诵不衰。  梁王读过邹阳上 书,很受感动,马上释其出狱,并尊为上客。梁*袁盎的阴谋败露,羊胜、公孙诡- ,梁王深*朝廷追究,于是想到邹阳书中之语,并向他深词谢罪。然后令其携带千金,设法不让朝廷追究梁王的责任。  邹阳受命后,首先找到以奇计见称的齐人王先生。由其指点,邹阳赶赴长安,通过门客,见到景帝王皇后之兄王长君。他本为梁王说项,而却处处以王长君的利害出之,危言耸听,使其震动而听从自己的意见(说辞详见《汉书》本传》)。然后由王长君出面,说服景帝不再追究梁王。  梁王在位35年卒,时在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邹阳此后行迹,史无记载。从其与枚乘同游来看,梁王卒时盖已年老,或者以老病家居而终。  相关成语:

【白头如新】 相关人物: 邹阳 (前206~前129) 刘武 (?~前144) 西汉梁国诸侯王 梁孝王 同年(公元前129年)去世的名人: 刘发 (?~前129) 长沙定王 陕西省西安 刘志 (?~前129) 西汉济北王 江苏省徐州沛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