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陶希圣(1899年―1988年),幼读诗书,9岁被在豫省任知县之父送入开封旅汴中学(河南省立**中学前身),续就学于武昌英文馆。1922年,陶自北0科毕业后任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1924年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同时在上海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学和**学。1927年初,陶希圣应聘为**军事**学校武汉分校中校教官,参加北伐革命军工作。  幼读诗书,9岁被在豫省任知县之父送入开封旅汴中学,续就学于武昌英文馆。1922年,陶自北0科毕业后任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1924年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同时在上海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学和**学。1927年初,陶希圣应聘为**军事**学校武汉分校中校教官,参加北伐革命军工作,从此以“陶希圣”之别名取代“陶汇曾”之本名,并终其一生。1929年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劳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上海法学院、立达学园及**大学任教;同时与周佛海、樊仲云等创办新生命书局。  1931年1月,陶希圣受聘为**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授之余,他仍笔耕不辍,《中国社会现象拾零》一书即此时的代表作。同年暑假后,陶应北京大学之聘,回母校讲授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社会史等课程。同年暑假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轮流于清华、燕京、北师大、朝阳等校兼课。1935年1月,陶希圣联合王新命、何炳松、萨孟武、樊仲云、武�指�、孙寒冰、黄文山等10位教授于上海《文化建设》第1卷第4期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声称:中华民族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已经失去存在的依据,因此,“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1936年,陶希圣为学友黄现�[著《唐代社会概略》作书“序”。1937年抗争*发后,陶挟笔从政,在武汉与周佛海创办“艺文研究会”,“希圣为文分析国际问题,以评论表明国民革命与抗战建国之立场与政策,即自此时开始”。1938年7月,任**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年底随汪精卫出走河内。1939年8月,任汪伪**常务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40年1月,与高宗武逃赴香港,披露汪日签订“密约”内容,旋与连士升等在香港创办国际通讯社,发行《国际问题周刊》。1941年太平洋战争*发后去重庆,任蒋介石侍从秘书,起草《中国之命运》,并任《**日报》总主笔,成为***权威理论家。1947年,兼任*****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为--。1949年赴台湾后,历任-国策顾问,***设计委员主任委员,*****党部第四组主任,革命实践研究院总讲座,*****常务委员会委员,**日报董事长,**评议委员等职。1988年6月27日在台北病逝。

  陶希圣(1899年―1988年),幼读诗书,9岁被在豫省任知县之父送入开封旅汴中学(河南省立**中学前身),续就学于武昌英文馆。1922年,陶自北0科毕业后任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1924年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同时在上海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学和**学。1927年初,陶希圣应聘为**军事**学校武汉分校中校教官,参加北伐革命军工作。  幼读诗书,9岁被在豫省任知县之父送入开封旅汴中学,续就学于武昌英文馆。1922年,陶自北0科毕业后任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1924年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同时在上海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学和**学。1927年初,陶希圣应聘为**军事**学校武汉分校中校教官,参加北伐革命军工作,从此以“陶希圣”之别名取代“陶汇曾”之本名,并终其一生。1929年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劳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上海法学院、立达学园及**大学任教;同时与周佛海、樊仲云等创办新生命书局。  1931年1月,陶希圣受聘为**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授之余,他仍笔耕不辍,《中国社会现象拾零》一书即此时的代表作。同年暑假后,陶应北京大学之聘,回母校讲授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社会史等课程。同年暑假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轮流于清华、燕京、北师大、朝阳等校兼课。1935年1月,陶希圣联合王新命、何炳松、萨孟武、樊仲云、武�指�、孙寒冰、黄文山等10位教授于上海《文化建设》第1卷第4期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声称:中华民族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已经失去存在的依据,因此,“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1936年,陶希圣为学友黄现�[著《唐代社会概略》作书“序”。1937年抗争*发后,陶挟笔从政,在武汉与周佛海创办“艺文研究会”,“希圣为文分析国际问题,以评论表明国民革命与抗战建国之立场与政策,即自此时开始”。1938年7月,任**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年底随汪精卫出走河内。1939年8月,任汪伪**常务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40年1月,与高宗武逃赴香港,披露汪日签订“密约”内容,旋与连士升等在香港创办国际通讯社,发行《国际问题周刊》。1941年太平洋战争*发后去重庆,任蒋介石侍从秘书,起草《中国之命运》,并任《**日报》总主笔,成为***权威理论家。1947年,兼任*****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为--。1949年赴台湾后,历任-国策顾问,***设计委员主任委员,*****党部第四组主任,革命实践研究院总讲座,*****常务委员会委员,**日报董事长,**评议委员等职。1988年6月27日在台北病逝。

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蒋伏生 (1899~1979)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 胡素 (1899~1978) 江西省 陈孟熙 (1899~1986) 四川省 刘伯龙 (1899~1949) 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 赖玉润 (1899~1975)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 更多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 胡轨 (1903~1988) 江西省 曾伯瑶 (1907~1988)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 刘长发 (1916~1988)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 宋升云 (1910~1988)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 蓝迅云 (1908~1988)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张华明 (1921~1988)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 更多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