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龄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海龄(?~1842年),晚清将领。姓郭洛罗氏,满洲镶白旗人,历任总兵、副都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底,任京口副都统(其衙门现在是市政路军分区招待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战争中,海龄奉命率旗兵、青州兵共1600人防守京口,是月十四日,璞鼎查率领英国战舰25艘,运输舰和帆船42艘,共1万2千多人,侵入镇江前哨��山关,进攻京口。防守京口外围的参赞大臣齐慎,湖北提督刘允孝所部,稍战即退,致使英军全力攻城。海龄率领驻防兵殊死战斗,在城破前,打死打伤英国侵略军185名,七月二十一日卯时,侵略军从镇江江面分西、北两路登陆,八旗兵和青州兵由于鏖战多时,阵亡者甚多,但城破后,仍与英军展开白刃战。伤残者、八旗妇女及广大京口人民也投入战斗,在十三门一带痛击侵略军。经过两天白刃战,所部守军将士全部壮烈牺牲,不少八旗妇女不受敌军污辱而投河、自缢,海龄与其妻、孙同时死难。 人物生平 原为山海关驻防骁骑校,后任直隶张家口协守备。嘉庆十八年(1813年)八月,李文成**天理教在河南滑县发动起义,建立农民**,直隶长垣、东明,山东曹县、定陶、菏泽、金乡等地,纷起响应。九月,海龄随同直隶总督温承惠前往河南镇压李文成,因“屡著战功”,此后擢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遭琦善奏劾,降为二等侍卫,充任古城领队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统,九月调任江宁副都统。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军侵占定海,沿海北上白河,威胁京师,于是“天下纷纷议海防”,内河长江亦-。十二月,道光帝调海龄为京口副都统,并谕其“饬副将巡��山,*炮练兵,以防京口门户。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海龄抵镇江赴任后,认真*炮练兵,积极从事京口备防。他从当地满营一千一百八十五名官兵中,挑选八百名,加以*练,逐一指授临阵机宜,训练三个月,官兵皆知踊跃奋励。并且,亲到��山,督率水师官兵,演放炮位,令其在沿海要隘,时常稽查英军汉奸,还在象山东码头隘口,安设大炮四位,逐日演放,藉资熟练,以壮声威。当时,他奏请“将沿江通商码头,暂时封闭” ,受到裕谦**,指出其“封港之议,徒有碍于安分商渔,而于杜绝接济英船等弊,仍未得其要领。 ” 同年八月,定海再次被英军侵占,镇海、宁波相继失守,两江总督裕谦殉国。九月,海龄亲率左右翼沿焦山而下,查看大江形势,他认为焦山一带只有旗兵一千六百人,不敷守御。便立即请求给所属营兵预支半年钱米,“卒颇感之” 。并奏请添兵,增强设防。道光帝诏谕两江总督牛鉴体察情形调派,毋误事机,但牛鉴却“以无庸驳覆”。 海龄不顾其阻挠,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一再奏请招募水勇在鹅鼻咀、��山要隘,雇船只,扎木排,拦江堵截,以期“水陆交严” ;并檄调四百名骁勇闻名的青州兵,屯驻京口南岸东码头,坚守炮台,以截陆路;同时还令京口副将孝顺武、参将陈庆祥、游击李澄,塞断江口小港,以阻止英军前进。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初,吴淞失守,英军进入长江,江南各口防务瘫痪,“贼(夷)至官逃,舟临兵溃”。英军由��山进逼镇江,牛鉴、齐慎驻兵丹阳,互为瞻顾,不图固守。六月五日英军至鹅鼻咀,次日牛鉴带兵一万余人到镇江,即命道府延请富户劝捐十二万金“迎犒夷师”。住了一夜,便匆匆逃往江宁。海龄坚决反对牛鉴犒师妥协,竭力主张守城抵抗,“不与一议和事” “独谓宜力战” ,并贴出告示,申明英军如敢侵入,“本副都统立即提兵出击” 。 海龄采取闭城固守策略,保卫镇江。在英舰抵金山之前,就开始作防御准备,禁止运河通航,强令城内居民迁徒内地,从四乡收集家禽、生猪和各种食物,供给城市守军和城郊军营,并将旗营官兵和青州兵调入城内,添布四门,并添设-,昼夜严加防守。闭城后,海龄做了一定的肃奸工作,但因严厉阻止难民迁徒出城,并持民族偏见,肆意扩大索奸,造成满城*捉**,一度引起**和混*。六月十二日,英军登岸攻城。当时,英军集中一万二千人,其中包括海军陆战队在内的九千人,具有所谓“高度的作战效能”,而且,大部分士兵有毛瑟*装备,又配备炮队,其他各类军用物资,也应有尽有;而海龄守城,只有旗兵二千四百人,其中当地旗兵一千二百人,青州兵四百人,武器仍是古老的刀、矛和抬*。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敌人显然占有极大的优势。 海龄发扬中华民族英雄气概,无惧敌人优势兵力,**军民保卫镇江,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势力。他“亲冒矢石”“点兵上城”,并“令城中居民置水瓮砖石”,准备与侵略军进行巷战拼搏。守军炮兵勇猛发炮,轰击登岸英军。侵略者说:“中国军队发来的炮火,曾对我方前进的船只,给以致命的打击。仅在十分钟左右的战斗过程中,我方十六名海员和八名炮兵都受了伤。” 当时,城外各地则由参赞大臣齐慎和湖北提督刘元孝带兵防守。为了扭转围困局面,海龄曾一度派兵出城出击。但在出击失利后,便一味闭城自守,而且,对发动组织居民、乡民助守也很不力。当齐慎、刘元孝败退之后,英军便于十四日全力攻城。海龄决心死守镇江,与城共存亡。他亲驻北门城楼,相机调度,并令协领武忠阿带领青州兵,驰赴接应。 在保卫镇江的激烈战斗中,骁勇善战的青州兵,非常英勇顽强,被称为全军的“军锋”。当时人记载:“夷人登城,是取书院所贮修城长梯十数张,蚁附而上,时城中以青州兵为军锋,奋勇向前,-竞发,夷人堕梯者纷纷,乃略无退阻,攀堞者愈众,旗兵怖而走,青州兵众寡不敌,死者十七、八,城遂破也。” 在城内短兵相接,青州兵与侵略者拚搏尤其顽强,英军攻打北门,受到青州兵沉重打击,后来,侵略军窜至南门,数十青州兵主动配合当地旗兵,与侵略者进行极为激烈的巷战。整个巷战中,青州兵狠狠打击了敌人,但自己也付出高昂代价。当时人说:“青州兵巷战,*贼(侵略军)数百,被*者亦二百余人 ” 当英军用0炸开西城门后,第十八团和四十九团沿着西门城垒,进攻城区。海龄亲自带领旗兵前往堵击,战斗非常激烈,他身受重伤,仍坚持战斗。后来,旗兵撤退到旗营。在战斗的危急关头,海龄在旗营大声疾呼地作战地动员演说,鼓励官兵做英勇战士,*战疆场,决不在侵略者面前苟延残喘,他号召:“宁可自*,决不投降!” 并且,亲自带领旗兵与英国侵略军第十八团和四十九团进行殊死战。连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满兵作了一次最顽强的抵抗,他们寸土必争,因此,每一个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相接而攻陷的。”⒄甚至在房子里也发生战斗。海龄率领守军奋勇抗战,坚守两日,打死打伤敌军,据侵略者自己统计共有一百六十八人。最后,守军“拒绝投降和宽待”,全部壮烈牺牲,海龄自己0殉国,妻与孙同时死难。当时人赞扬海龄为“近日之矫矫者”,连侵略者也把顽强抵抗侵略的镇江守军称为“保家卫国而光荣牺牲”的“英勇战士”。 [以上内容由" jiamei_006"分享。] 经历历史**: **次**战争 (公元1840年--公元1842年) 同年(公元1842年)去世的名人: 夏荃 (1793~1842) 江苏省泰州海陵 黄承吉 (1771~1842) 清学者、文学家 江苏省扬州江都区 刘允孝 (1775~1842) 甘肃省酒泉 富察・乌尔恭额 (?~1842) 满洲镶黄旗 黑龙江 段永福 (?~1842) 陕西省西安 朱贵 (1778~1842) 甘肃省临夏临夏县 + 更多公元1842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张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