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八岁考中举人。拜徐乾学为师,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纳兰成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正三品。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纳兰性德长相思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 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0,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人物评价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人物关系: 父亲: 纳兰明珠 (1635~1708) 清代康熙时大臣 兄弟: 纳兰揆叙 满洲正黄旗 妾室: 沈宛 同年(公元1655年)出生的名人: 莫玖 (1655~1735)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 李蟠 (1655~1728) 清朝康熙年间状元 江苏省徐州丰县 胡煦 (1655~1736)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李林 (1655~1735)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 吴世焘 (1655~1723) 江苏省扬州高邮市 + 更多公元165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85年)去世的名人: 余榀 (1607~1685)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 毛万龄 (1642~1685) 浙江省杭州萧山 林绍鹗 (?~1685)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 何儒显 (1633~1685)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 高辛传 (?~1685) 陕西省渭南韩城 天然和尚 (1608~1685)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更多公元1685年去世的名人》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