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 (1909-1964) 南京博物院院长,考古学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女,1909年1月27日生于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一个官宦世家。幼读私塾。12岁入长沙艺芳女校。1929年入南京**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国文系。1935年留学英国,次年获硕士学位。旋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作为研究员,参加了柏林地区及什列斯威格田野的考古发掘。1938年返英,任伦敦大学考古学助教。同年,感于国难当头,放弃英国大学考古学院之聘,毅然回国效力。 1939年初,任国立**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奔波于川、滇一带从事考古研究及征集、调查、发掘等工作。1939年3月至1940年9月,共发掘马龙遗址、佛顶甲乙二遗址、龙泉遗址等5处,获得大量文物资料。这是中国考古学家**次运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进行的“锄头考古”活动。经研究整理,考古学家认定,云南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有很大差异,故定名为“苍河文化”。这是她与其他考古专家对中国西南部考古的一大贡献。1940年6月,**博物院筹备处迁四川李庄镇。她与吴金鼎等主持了四川彭山县东汉崖墓的发掘工作,著论文《以彭山陶俑中所见汉服饰》,并考察川康民族,撰写考察报告约百万字。1942年,与吴金鼎合编的《云南苍洱考古报告》,是研究云南地方史的珍贵资料。还筹办过远古旧石器考古展览会。与人合撰的《博物馆》一书,扼要叙述了博物馆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中国具有开创性的博物学研究代表著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随**博物院筹备处迁返南京,参加战时文物清理委员会、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和伪文物统一分配委员会工作,是联合国博物馆协会9个中国会员之一。先后举办汉代文物展览和院-铜器展览。全国解放前夕,她拒绝赴台,反对***当局运走文物,并致函筹备处主任杭立武说:“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之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1949年4月14日,她在上海与徐森玉、王家楫等联名写信,呼吁将巳运往台湾之文物运回。 1950年3月,国立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她任副院长兼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发掘南唐二陵(李�、李�),为研究南唐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她潜心考古研究,与尹焕章先生合撰《湖熟文化》和《江苏古代历史上的两个问题》等文,对湖熟文化和江苏古代文化的研究作了独到的论述。1955年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兼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社联副**等职。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她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全国人大第三届代表。主要著作有《读契文举例》、《彭山汉代崖墓考古发掘报告》、《江苏省十年来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等。她是中国著名的女考古学家。为了事业,终身未婚,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考古、博物馆事业,对中国文物的发掘和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1964年12月在南京逝世,终年55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相关院校: 南京大学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徐梵澄 (1909~2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谭家述 (1909~1987) 中国人民***开国中将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 萧新槐 (1909~1980)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 曹里怀 (1909~1998) 中国人民***开国中将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 唐延杰 (1909~1988) 中国人民***开国中将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 + 更多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 甘泗淇 (1903~1964) 中国人民***开国上将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 许之桢 (1898~1964)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 力扬 (1909~1964) 浙江省丽水青田 彭济文 (1913~1964)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 张少亭 (1890~1964) 陕西省商洛商州区 邓锡侯 (1889~1964) 著名爱国将领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 + 更多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曾昭�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曾昭� (1909-1964) 南京博物院院长,考古学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女,1909年1月27日生于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一个官宦世家。幼读私塾。12岁入长沙艺芳女校。1929年入南京**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国文系。1935年留学英国,次年获硕士学位。旋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作为研究员,参加了柏林地区及什列斯威格田野的考古发掘。1938年返英,任伦敦大学考古学助教。同年,感于国难当头,放弃英国大学考古学院之聘,毅然回国效力。 1939年初,任国立**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奔波于川、滇一带从事考古研究及征集、调查、发掘等工作。1939年3月至1940年9月,共发掘马龙遗址、佛顶甲乙二遗址、龙泉遗址等5处,获得大量文物资料。这是中国考古学家**次运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进行的“锄头考古”活动。经研究整理,考古学家认定,云南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有很大差异,故定名为“苍河文化”。这是她与其他考古专家对中国西南部考古的一大贡献。1940年6月,**博物院筹备处迁四川李庄镇。她与吴金鼎等主持了四川彭山县东汉崖墓的发掘工作,著论文《以彭山陶俑中所见汉服饰》,并考察川康民族,撰写考察报告约百万字。1942年,与吴金鼎合编的《云南苍洱考古报告》,是研究云南地方史的珍贵资料。还筹办过远古旧石器考古展览会。与人合撰的《博物馆》一书,扼要叙述了博物馆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中国具有开创性的博物学研究代表著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随**博物院筹备处迁返南京,参加战时文物清理委员会、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和伪文物统一分配委员会工作,是联合国博物馆协会9个中国会员之一。先后举办汉代文物展览和院-铜器展览。全国解放前夕,她拒绝赴台,反对***当局运走文物,并致函筹备处主任杭立武说:“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之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1949年4月14日,她在上海与徐森玉、王家楫等联名写信,呼吁将巳运往台湾之文物运回。 1950年3月,国立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她任副院长兼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发掘南唐二陵(李�、李�),为研究南唐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她潜心考古研究,与尹焕章先生合撰《湖熟文化》和《江苏古代历史上的两个问题》等文,对湖熟文化和江苏古代文化的研究作了独到的论述。1955年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兼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社联副**等职。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她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全国人大第三届代表。主要著作有《读契文举例》、《彭山汉代崖墓考古发掘报告》、《江苏省十年来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等。她是中国著名的女考古学家。为了事业,终身未婚,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考古、博物馆事业,对中国文物的发掘和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1964年12月在南京逝世,终年55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