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于河南开封。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   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从师气象学家H�von�菲克尔。   赵九章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1946年**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迁往南京北极阁,成为我国现代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解放战争后期,气象研究所奉命迁往台湾,赵九章和所内科学家们一起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为祖国的气象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促进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赵九章主持下,该所很快发展成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所中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   赵九章1956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气象组组长,1958年和1962年连续两届当选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赵九章在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技术力量薄弱,赵九章与涂长望携手合作,组建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和联合资料中心,为新中国气象事业中两个最基本的分支(天气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和几个有名的科学家在这两个联合机构中担任业务**并从事实际工作。   赵九章把科学的发展与国民经济联系起来,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初,赵九章主张在广东等地以种植防风林带方式改变局部小气候,为橡胶移植到亚热带地区创造了条件。5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人工降水研究,在赵九章的积极倡议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研究人工降水,使我国的云雾物理研究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暖云降水理论和积云动力学等研究成果。   赵九章十分重视气象学的现代化建设。50年代初,他通过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及时提出气象学要数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并在工作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这对我国气象学的现代化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世纪50年代初,计算机的问世使天气预报从定性向定量化的发展具备了条件,赵九章支持、鼓励刚从国外回来的顾震潮应用手算图解法解微分方程,从而使我国的数值预报发育成长起来,并培养一批科技力量。当我国**台计算机出现后,数值预报研究和业务就开展起来了,为60年代末我国正式发布数值预报奠定了基础。同时赵九章十分重视把新遥测和遥感技术应用到大气科学中。50年代中期,他支持应用空气动力学的风洞和先进的测试仪器研究大气湍流。在赵九章极力推动下,中国仅有的两个臭氧观测台建立了,这为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成分打下了基础。   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赵九章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海潮观测研究对于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当时却是空白。20世纪50年代初,赵九章亲自指导开展我国海区海浪及波谱的研究,研制出观测设备和一整套观测分析仪器,为认识我国海域的波浪特征、开发海洋资源做出了贡献。   赵九章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积极促进空间科学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赵九章以极大热情投入我国空间事业的创建工作。1958年,赵九章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年10月,他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赵九章及时调整发展计划,把主要力量放到投入资金和人力较少的气象火箭,逐步开展其他高空物理探测,同时探索卫星的发展方向。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成功地发射了气象火箭,箭头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等,都是在赵九章**下由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他们还研制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   1964年秋,赵九章不失时机地向国务院提交了开展卫星研制工作的正式建议,引起**的重视。1965年3月,**批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方案。1965年10月起,在中国科学院**主持下举行了卫星建造总体方案的进一步论证,会上赵九章提出了重要意见。紧接着,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的651设计院成立,赵九章主持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他对中国卫星系列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订,对中国**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赵九章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1938年,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我国**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行星波斜压不稳定的概念是赵九章首先提出的。1945年,赵九章指出,实际大气在斜压状态下可以是不稳定的,即振幅将随时间增长而形成天气图上观测到的气压场的槽、脊分布和发展,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1946年赵九章在芝加哥大学做这一学术报告时,引起国际气象学家的高度重视。在气象学发展史上公认“公元1946年,中国赵九章提出行星波不稳定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赵九章指导他的学生,研究了地磁扰动期间史笃默(Stormer)捕获区变化和带电粒子穿入地磁场的机制等,并著有《高空大气物理学》专著。   在他**下还完成了核0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进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   赵九章是优秀的科学家,也是热心的教育家,培养了众多的科学人才。他勤于治学,也热心育人,我国一些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顾钧禧、郭晓岚等都受过他的指导。赵九章重视基础教育,他任地球物理所所长职务期间,于1958年一手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提出以“所系结合”的方式办系,亲自主讲高空物理学并指导研究生。赵九章重视人才,培养提拔人才,周秀骥、曾庆存、巢纪平等都是赵九章不断给予关心、爱护和鼓励而成长的杰出科学人才。   赵九章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创见,注意培养民主的学术气氛,他组织的海浪组、磁*组等研究集体,每周举办学术讨论会,中心发言之后,接着是热烈的争辩。在这个研究集体中,进行各种日地相关现象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为我国空间物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赵九章未能等到1970年4月24日那一刻。当中国**颗人造卫星上天时,这位享誉国内外的卓越科学家已于一年半前含冤去世。人们是不会忘记这位把自己全部心*倾注在科学事业的科学家的。1997年,在赵九章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由王淦昌等44位著名科学家倡议,并经**批准为赵九章先生树立铜像,以缅怀他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1999年在国庆50周年之际,****、国务院、****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赵九章院士是其中一位。   来源:九三学社**宣传部   [以上内容由" whgsc"分享。] 相关院校: 清华大学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章名涛 (1907~198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 张香桐 (1907~2007) 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周同庆 (1907~1889) 我国光谱学的开拓者 江苏省苏州昆山 袁见齐 (1907~1991)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南通海门 魏寿昆 (1907~2014)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市西青区 + 更多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 饶毓泰 (1918~1968)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梁伯强 (1891~1968)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 郭永怀 (1909~1968)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省威海荣成市 聂其炜 (1883~1968)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 蔡廷锴 (1892~1968)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 蒙文通 (1894~1968) 著名的史学家,上古史专家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 + 更多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赵金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