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是什么】-网络用语kj是什么意思

KJ法是日本品管工具-“QC新七大手法”:矩阵图法、KJ法、关系图法、系统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箭形图解法之一。

KJ法的创始人是东京工人教授、人文学家川喜田二郎,KJ是他的姓名川喜(KAWAJI)的英文缩写。这一方法是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用一定的方式来整理思路、抓住思想实质、找出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方法。

他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总结出一套科学发现的方法,即把乍看上去根本不想收集的大量事实如实地捕捉下来,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归纳,发现问题的全貌,建立假说或创立新学说。后来他把这套方法与头脑风*法相结合,发展成包括提出设想和整理设想两种功能的方法。这就是KJ法。这一方法自1964年发表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技法很快得以推广,成为日本最流行的一种方法。KJ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求创新。在对卡片进行综合整理时,既可由个人进行,也可以集体讨论。

KJ法的实施步骤

  1.准备

主持人和与会者4~7人。准备好黑板、粉笔、卡片、大张白纸、文具。

2.头脑风***议

主持人请与会者提出30-50条设想,将设想依次写到黑板上。

3.制做卡片

主持人同与会者商量,将提出的设想概括2-3行的短句,写到卡片上。每人写一套。这些卡片称为“基础卡片”。

4.分成小组

让与会者按自己的思路各自进行卡片分组,把内容在某点上相同的卡片归在一起,并加一个适当的标题,用绿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小组标题卡”。不能归类的卡片,每张自成一组。

5.并成中组

将每个人所写的小组标题卡和自成一组的卡片都放在一起。经与会者共同讨论,将内容相似的小组卡片归在一起,再给一个适当标题,用黄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中组标题卡”。不能归类的自成一组。

6.归成大组

经讨论再把中组标题卡和自成一组的卡片中内容相似的归纳成大组,加一个适当的标题,用红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大组标题卡”。

7.编排卡片

将所有分门别类的卡片,以其隶属关系,按适当的空间位置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并用线条把彼此有联系的连结起来。如编排后发现不了有何联系,可以重新分组和排列,直到找到联系。

8.确定方案

将卡片分类后,就能分别地暗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显示出最佳设想。经会上讨论或会后专家评判确定方案或最佳设想。

KJ法的应用流程

原理:结合脑力激荡、分类法、归纳法。

适用情况:问题复杂,起初情况混淆不清,牵涉部门众多,检讨起来各说各话时特别适用。例如公司营运不善、**销不协调、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等。

  优点:解决问题过程可以促进团队学习,开拓视野,突破部门藩篱,并获得整体的观点,有助于减轻内部矛盾,并将精力集中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内部耗损。

困难:需要较有经验的主管引导,才能有效的促成坦诚与开放的态度,并在分类与归纳过程,能形成合理的答案。

1.组织团队:将问题可能涉及的相关部门人员组织起来,少则可以是3-5人,多则数十人。意见特别强烈的人不能被摒除在外,平时不讲话的人,只要工作相关便需邀请参加。

2.建立共识:运用团队技巧,让团体成员降低压力,建立整体共存共荣的一体感,避开针对个人与部门的攻击,减轻防卫性的心理状态。研讨会不要在公司里,封闭式效果更好,座位的安排不要依照组织位阶,围成圆圈或马蹄型较佳。

3.定义挑战:清楚提出挑战,并指出期望的结果。例如∶公司已经投入3亿开发高新科技项目,至今尚无成果,我们的目标是找出问题的关键,并决定是否继续投入资金,如果要继续投入,未来该如何控制本项目,并如何确保成果。

4.展开脑力激荡:人数如果在12人以下,可以集体*作,如果在12人以上,最好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约4-8人,将同部门的人,分散在不同的小组,以便能互相交流。此阶段主要将所有问题现象详细列出,并将问题写在N次贴的贴纸上,每张贴纸只写一个问题,时间约为30-90分钟。如果问题太多,可以延长时间,但中间需要休息。

5.汇集问题-脑力激荡结束,**各小组成员,由各小组轮流上台发表脑力激荡结果,并将N次贴一一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大海报纸上,如果有相同点,便将该问题贴在一起,当全部发表完后,所有可能的问题已经全部呈现在大家眼前。一般问题会在数十个左右,特别复杂的情况可能多达几百个。

  6.分类整理-此时由主持人引导大家将问题分成几个大类,分类完成后,经过检查一遍,便形成几大类的问题了。

7.排出顺序-将每一大类的问题,根据其严重性排列顺序,如果问题甚多,可以分成A、B、C三组,A组是最重要的,B组是一般重要,C组是次要的。

8.责任划分-将各类问题牵涉的部门,以矩阵图的方式列出,并标示出主要负责部门与参与解决部门。主要负责部门标示◎参与部门标示以○。

9.构思方案-由主要负责部门带头,举办小型研讨会,并提出建议方案,经由决策小组同意后,形成决策,同时交付执行。

10.效果确认与跟进-根据执行计划,定期与不定期的检讨成果与进度,并做适当的调整与修正,直到问题解决完毕。

11.标准化-如果此问题将来还会遇到,必需将此次的经验,变成标准化的流程,并将相关的资料形成书面化,以利未来的参考,不仅能节省时间与成本,更能促成组织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未来组织的重要核心能力-知识管理的能力。如果公司有内联网,应该将此信息公布于网上,以便将此经验转化为全公司的技能。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