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母亲(写给刚去世母亲的短句)原创印象黄陂2020-03-11 14:42:52
文 | 图:刘丹
由于积劳成疾,自2011年3月起,母亲身患坐骨神经痛、骨质疏松、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卧床病养九年。期间,先后多次住院治疗。去年腊月中旬,母亲病情突然加重,由建兵、建功、建永三兄弟紧急送往武汉中心医院救治。
经急救会诊,母亲心功能、肾功能衰竭,在ICU治疗无果。去年腊月十七,遵从母亲的心愿,我们送她回刘家湾老屋静养。由于病情再度恶化,2020年3月7日(农历二〇二〇年二月十四)上午11时16分,因多器官衰竭,母亲在她一生挚爱的刘家湾驾鹤西去,走完了她坎坷而绚丽的一生,享年七十六岁。
农历一九四三年腊月二十七日,母亲出生于姚集南门港一个贫苦的农家,未满8个月时我的外公去世。家庭生活无以为继,外婆无力养活嗷嗷待哺的姨妈、舅舅和母亲,只能含泪将刚满一岁的母亲过继给刘家湾的舅父舅母(我的祖父祖母)抚养。
受我祖父祖母的熏陶,年幼时母亲就养成了勤劳善良、自强自立的品格。初中毕业时,母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师专,但因特殊的家庭原因,她未能如愿继续上学深造。
1962年,十九岁的母亲与入赘的父亲结婚后,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力克生活的艰辛,共同养育了我们兄妹五人,供我们上学读书,将我们养大**。步入老年后,母亲克服病痛,助我们成家立业,力所能及地帮我们照顾孩子。期间,先后经手修盖了两栋房屋,还尽心伺候几位长辈(我的曾祖母、祖父、祖母)。
母亲一生高风亮节、勤勉正派,广结善缘,广种福田。七十六年中,她历经千辛万苦,饱经人生沧桑,含辛茹苦教育子孙**成才,殚精竭虑力促家庭和睦兴旺。
母亲勤劳、节俭。在那个贫穷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经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维持家计,解决一大家人的温饱,母亲白天参加集体劳动,晚上依旧不肯闲下来——当裁缝补贴家用。
我记忆尤其深刻的是,每年春节前夕,母亲每天都劳作至深夜,在为乡邻做衣服的同时,想方设法利用边角余料为我们兄妹五人准备好过年的新衣新鞋,全然不顾腰痛腿疼和冻伤开裂的双手。母亲珍惜一切空余时间,卖草绳、打草包、种蔬菜,砍柴火,用她的勤劳和聪慧,尽力为家庭、为我们兄妹五人创造最好的生活环境。
母亲坚韧、睿智。她一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农村分田到户等大**,也经历过家庭的变故。特别是80年代初分田到户后,由于祖父祖母年事已高,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兄妹五人中四人尚未成年,母亲忍辱负重,育苗插秧、抽水灌溉、收麦收稻、挑粪种菜,她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养家重任,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和父亲一起坚韧地带领这个大家庭走出阴霾,走出困境,走向阳光的今天。
母亲一直在精神上为我们全家遮风挡雨,她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我们,正面引导着我们坚强乐观地面对人生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任何矛盾困难,母亲都能用她积淀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为我们指点迷津。
母亲严格、大爱。兄妹5人中,只有大姐从小懂事听话,我们其他兄妹四人让母亲伤透了脑筋、*碎了心。母亲从不纵容我们的错误,不管谁犯错,她都会大声斥责甚至用棍棒敲打,她用特殊的教育方式,敦促我们明白是非曲直、引导我们懂得遵纪守法。
母亲常告诉我们,做人要有担当。她要求我们如她般承担起对家庭、家族、集体的责任和担当。在我们的记忆中,母亲常常不遗余力地为乡邻亲友解忧帮困,包括客串赤脚医生救治孩童、挤脓清创、改衣缝补、送老扶幼等。
母亲常提醒我们,做人要知感恩。她经常念叨在困难中帮助过我家的族人及亲友,提醒我们要记住“人情大于债”的道理,要对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都心怀感激,要尽力报答他们的恩泽。
母亲常教导我们,做人要有作为。记忆中,母亲教育我们的口头禅是——一生很长,多栽花,莫栽刺。她要求我们多学本领,用心做事,尽力帮助他人。直到弥留之际,母亲还在叮嘱子孙,要多读书,勤工作,不给家庭添堵,不给家族抹黑,不给社会添*,力争人生有所作为。
母亲走了,周末时,再也接不到她召唤我们回家聚餐的电话;生日时,再也听不到她如期而至的问候;困惑时,再也无法得到她神清气定的指点;闲暇时,再也听不见她温暖的唠叨……母亲的音容笑貌已定格成永恒,期待有来生,我们还做她的儿女!
在母亲人生的最后时刻,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我们子孙未能都回家为她尽孝送终,在她入土为安的特殊时刻无法为她磕头送行,我们倍感刻骨铭心的悲痛和无奈……
我们只能面朝老家的方向,对母亲的在天之灵叩首默念:我们大家庭会团结在一起,让“与人为善、忠厚传家”的家风薪火传承,让母亲和祖辈们的优良品德代代传颂,我们会尽心照顾好父亲的生活,用心教育好子女,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负母亲一生的养育和教诲之恩。
安息吧!恩重如山的母亲,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愿天堂没有病痛!愿母亲含笑九泉!
——2020年3月7日于武汉
本文作者刘丹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刘丹,女,1968年9月出生于黄陂姚集刘家湾,目前在武汉某单位从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