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冷兵器时代,流行盔甲。实际上盔甲也是分防护等级的,比如从皮甲、棉甲、锁子甲、鱼鳞甲一直到全身的重铠,防护等级大不相同。最重的欧洲中世纪的全身金属盔甲,由于过重,甚至一般人穿上都很难在地面上自由行动。经常有重铠骑士,过河时从马上掉下来,自己站不去起来,被当即淹死的例证。因此当时一个骑士,一定要有一两个仆人随时跟随,主要就是为了帮助穿戴重铠,再扶上马;或者出现坠马时赶快帮助扶起来。而到了来复*普及以后发现,任何重铠在子弹面前都不堪一击,因此传统的盔甲从战场上消失了大约100多年。到了一战时期,一名法国士兵在德军的炮击下,偶然性的拿一个铁锅挡在头部,阻挡了炮弹破片的*伤,这个**导致了钢盔的再次发明和推广。不过现代防弹衣,比钢盔的出现晚的多。
现代防弹衣的出现,主要是凯夫拉和芳纶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被发现有很强的防弹性能。最初主要也是防御中小口径的手*子弹。后来才在纯粹防弹织物的内部,再加上钢板、陶瓷防弹插板或者其他的碳纤维材料等等,逐步达到了可以从正面防御步*铅芯弹的地步。由于最近30多年,美国陆军和陆战队参与的地面实战最多,因此他们为步兵大面积配备防弹衣最早,实际战例也最多。等于用美国大兵活人做过了最多的防弹效果试验。因此当今全球,对防弹衣的防弹标准级别。以美国NIJ标准为主要的划分依据。此标准中有6个级别,分别用罗马数字表示。分为:Ⅰ级、ⅡA级、Ⅱ级、ⅢA级、Ⅲ级、Ⅳ级。如果大家看罗马数字不习惯,瀚海狼山就用***数字对应一下,就是1级、2A级、2级、3A级、3级和4级。防护能力从低到高。也就1级最低,而4级最高。
其中ⅢA(3A)级要求能防住微冲发射的9mm手*弹,弹速为:420米/每秒。ⅢA级以下的3个级别都是,只能防9mm手*射击,弹速:360米/每秒以下。目前一般国外客户大都要求防弹衣的基本防护级别是ⅢA(3A)级。Ⅲ级(3级)防护是在防弹衣的前后加两块300mm*250mm的陶瓷复合防弹板,每块板的厚度控制在18毫米;重量控制在2.6公斤。这个级别要求能防住北约的M80弹直射。即7.62直径51毫米弹,弹速:800米/每秒。这个级别里还有AK-47、56式步*发射的普通弹。防护水平最高的Ⅳ级(4级)也需要增加陶瓷插板,板的厚度增厚到21毫米;重量3.3公斤,要求能防M1发射的穿甲弹,弹速:850m/s。 防弹衣ⅢA(3A)级以下为软质,不需要陶瓷板。软质防弹衣的防弹层材料有国产和进口材料之分。国产材料是白色超高强聚乙烯纤维;进口的材料为黄色凯夫拉。防弹衣的价格与所用材料有关,还与防护面积有关。面积越大,价格越高。
常见的防弹衣有三种防护面积:背心式0.27平方米;马甲式0.32平方米,全防护式带护裆0.60平方米。实际上全球90%以上的防弹衣都是中国产的。大批美军家属,都觉得五角大楼为了省钱,给伊拉克和阿富汗前线大兵配备的防弹衣,都是3级或者以下的。因此美国大兵的家属自讨腰包,购买8000美元一件的高档4级中国产防弹衣给前线的“亲人”。这种高档防弹衣,确实让不少美国大兵在中*后没有受到大的身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