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留言想了解关于东莞高空作业车哪好粤欣设备了解的一些详细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东莞高空作业车哪好粤欣设备了解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温馨提示:文末有**方式)
报告综述:高空作业平台主要需求来自于高效率建设、高标准建设的高端制造和服务行业, 随着相关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仍有 8-10 年的高速增长,预计 未来每年有 35-40%复合增长率。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仍有8-10年的高速增长,预计未来每年有35-40%复合 增长率。2015 年以来行业高速发展,主要来自面板制造、物流、新能源汽车 等新兴产业厂房建设的需求。租赁商作为连接设备商和终端需求的桥梁,目 前呈现多方面变化:1由于租赁商数量大增,短期上量太快,18 年剪叉租金 下降10%-15%,Q1下降5%-8%,国内租赁价格较日本韩国仍然偏高,预计仍有15-20%下降空间;2大租赁商往往具有规模优势,设备向租赁商龙头集中是 产业趋势,预计未来国内头企业降仿效国际品牌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扩大 自身规模;3受益于产品制造技术的发展,租赁商拥有的设备种类将继续丰 富,臂式平台保有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租赁 商竞争激烈,短期内将催生大量设备需求,供不应求下新租赁商往往也会选 择设备新进入者,但拉长时间看,随着头部租赁商份额逐步提升(不断淘汰 中小租赁商),只有与头部租赁商持续合作的头部设备厂商才会最终受益。
臂式成为新战场,鼎力有望复刻剪叉优势。复盘欧美设备行业演变发现:1 目前国内臂式仅占比10%(欧美30-40%),臂式占比逐步提高,是产业升级 的必然选择;2国内90%以上应用场景仍为建筑领域(美国非建筑领域应用占 比30-40%),未来有望拓展非建筑应用领域,打开新市场;3国内主流仍为 柴油驱动,而国际市场剪叉83%、臂式39%为电力/混合驱动,驱动方式的替 代也是发展必经之路。目前国内臂式已成为新战场,各家主动扩产跑马圈地, 如JLG、Genie、中联、徐工等纷纷扩产。鼎力新臂式有望复刻剪叉统治地位: 1产品设计重心下移,故障率接近为零,平稳度比进口产品更好;2载重量 加大,提升产品效益;3鼎力新臂式各型号结构件90%通用,底盘件、电器元 件等都通用,极大降低租赁商成本。据了解鼎力新臂式试用期两三个月没有 故障,质量控制非常好,20 年有望大放量。
报告摘要:一、方兴未艾:高空作业平台行业高速发展期1.1 传统登高设备替代者,产品应用场景广泛
高空作业平台是指满足建筑、设备安装、维修等行业高空作业需求的可移动性作业平台。
根据国家标准 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 面 2 米以上(含 2 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高空作业机械是满足高处作业需 要的专用设备,能将作业人员、工具、材料等通过作业平台举升到指定位置完成安装、 维修*作,同时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为高空作业机械的一类,高空作业平台以其经 济性、安全性、效率性的特点,正在逐步替代脚手架、吊篮等传统高处作业设备。高空 作业机械种类较多,按照底盘性质,可分为高空作业平台和高空作业车两大类:
(1)高空作业车:高空作业车的作业装置与汽车底盘联结在一起,一般采用二类汽车 底盘加装部分改装而成,因而造价相比高空作业平台更为昂贵,其优点在于移动较为快 速方便同时可以用于长途机动之中。目前主要用于电器检修、高速公路、造船、建筑、 园林等方面。
(2)高空作业平台:高空作业平台没有汽车底盘,是独立的作业装置,如果需要远距 离作业,则放置在汽车上运输。按照底盘动力划分,高空作业平可划分为自行走式、移 动式、固定式,若进一步按照举升结构细分,目前市面常见,直臂式、曲臂式、剪叉式、 铝合金桅柱式、门架式这几类高空作业平台。
高空作业平台应用场景更广,是趋势主流。由于不必考虑底盘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等限制 性因素。高空作业平台相较于高空作业车在在举升结构、行驶动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灵 活性。相较于高空作业车,高空作业平台在设计生产时不必考虑汽车底盘稳定性与承载 能力,因而在行驶结构,举升动力等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大量作业场合的需 求。高空作业车的应用领域主要还是在电力、园林等方向,但是高空作业平台则覆盖了 建筑施工、大型设备检修、室内室外作业、仓储物流等许多下游领域。
剪叉和臂式作业能力差异较大。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应用场景,高空作业平台的设计 规格不同,作业能力差异较大,产品单价分布在几万至几十万区间。以最常用的剪叉式 和臂式平台为例,臂式平台的生产是为了更高高度的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臂架截 面设计和臂架受力变形等因素进行考虑,限制了臂式平台的载重能力;而剪叉式平台稳 定性较好,同时作业高度低于臂式平台,因此载重能力更加优秀。根据 Access International 2018 年鉴,作业高度在0-20米的剪叉式平台有 485 款,占比 89%,而 作业高度在 10-30 米的臂式平台有 319 款,占比 80%。而从载重量上来说,臂式平台 载重量集中于 0-300 千克,剪叉式设备载重量多分布于 300-600 千克。
1.2 安全性为核心:普及为必然趋势
高空作业平台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传统地登高设备,如脚手架等,往往需要工人在逼仄 的空间内频繁地上下,使得高空坠落成为行业的重要安全隐患,而高空作业平台有效地 杜绝这类**发生。上世纪 70年代日本每年坠落亡人数约800人,随着高空作业设 备普及,2009 年坠落人数下降至 147 人;巴西于1997年出台 NR18 法案,对高空作 业安全作业防护进行严格规定,并在2007年强制要求使用高空作业平台,法案出台后, 巴西每年每 10万建筑工人的平均事故亡率从2000年的 11.3 人下降到 2010 的 6.1 人;而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在对脚手架高度进行限制后,工地高空跌 落的亡事故率下降了 60%。
我国也将逐步取代传统登高设备。目我国脚手架使用量占世界总量的 60%,高空坠落 成为工程建设领域最大隐患。根据住建部披露的2018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信 息显示: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 734 起、亡 840 人,按事故类型划分, 高处坠落事故为 383 起,占比 52.2%。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安全生产,对事故单位的 罚款金额更高,对负责人的处理更为严格,而企业经营者和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意 识也越来越强。建筑领域的安全需求将会推动高空作业平台快速发展,逐步取代传统登 高设备。
1.3 经济性为主打:行业在加速发展
未来我国用工短缺、劳动力成本继续提升将是确定**。随着我国老龄程度加剧,青年 一代从事建筑行业的意愿下降,近年来建筑业从业人员数呈现下降趋势,从2014年 6109 万人的高点下降至 2018 年的 5363 万人。同时,用人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建筑工 人人均工资从2013年 4.2 万元上涨至 2018 年 6.1 万元,年复合增长率 7.7%。未来人 口生育率可能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快,“刘易斯拐点”的效应 将会显现,而城镇化率的提高,惠农政策不断落实等因素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 移的步伐放缓。两者叠加下,用工短缺、劳动力成本继续提升将是确定**。
高空作业平台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工作人员的需求,降低人力成本。从作业模式上来说, 脚手架需要一个工人作业,两个工人在底部进行推拉,而使用高空作业平台,一个人就 可以完成三个人的工作量。以完成某 20 米高建筑工程为例进行测算,需要租赁360套 脚手架,总工时为 60 个月,工程总费用为 45.4 万元,而通过租赁臂式高空作业平台, 一名工人可以完成三名工人在脚手架上作业同样的工程量,工程总费用为44万元,节 省了 1.4 万元。
除人力成本外,运营成本也大幅降低。传统脚手架在转移工作地点时需要拆卸与重新安 装,高空作业平台可以自行转移工地,改变作业地点,灵活性更强,提高了施工效率, 大大缩短工期,以西安三星电子芯片项目一期工程为例,在引入高空作业平台进行作业 后,工程工期缩短了两个月,工程费用节约了 7000 余万元。总体而言,相较于脚手架 等传统作业设备,高空作业平台能够满足行业发展对于安全性、经济性、效率性的核心 需求,从而成为脚手架的良好替代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1.4 国内行业存量小需求大,处于高速成长期
1.4.1 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市场成长空间较大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目前进入高速成长期。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3-2017 年, 国内高空作业平台销量年均增速约为 40%,2017 年增速达到 50%,行业销量约为 1.7 万-1.8 万台,2018 年行业销量超过 3 万台,预计 2019 年销量超过 4.5 万台,行业处于 快速成长期。
2018年底我国约保有10万台高空作业平台,但相比其他国家,数量仍然较少。根据 IPAF 的数据,目前全球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约为 110-120 万台,其中美国保有 55-60 万台,欧洲十国 25-30 万台,日本保有量超 10 万台。就设备保有密度而言,美国建筑 业每产生 1 亿元的建筑业产值,就对应 7.06 台高空作业平台;欧洲十国每产生1 亿元 的建筑业产值,就对应 3.26 台高空作业平台;但中国每产生1 亿元的建筑业产值,仅 仅对应 0.3 台高空作业设备,约为欧洲保有密度的 1/10,美国保有密度 1/23。因此, 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合理保有量70万台以上(按欧洲保有密度测 算 70 万台,按美国保有密度测算 150 万台,测算过程见本文 3.2.2),市场仍将保持高 速增长。
1.4.2 各大厂商加快布局,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目前国内有百家以上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类是国际巨头并在 中设立制造基地,以 Genie、JLG 为代表;第二类是专注于高空作业品牌,已取得一定 先发优势的国内厂商,以浙江鼎力、星邦重工为代表;第三类是传统工程机械巨头,准 备进入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如徐工、柳工等。
国际巨头是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最早的开拓者。目前在中高端产品的竞争上占据较大 优势,包括 JLG、Genie 等。以 Genie 为例,公司早在 1998 年就建立了上海代表处, 2000 年进入中国造船领域,其常州工厂一期于 2010 年动工,二期工程于 2015 年动工, 全程参与国内高空作业平台高速发展。
相较于国外巨头,国内企业进入行业时间较晚,并多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剪叉式产品作为 切入点,目前向臂式产品发起冲击。以浙江鼎力为例,2005-2008 年,公司业务以叉车 和小型高空作业平台为主;2009-2012 年,公司以高空作业平台业务为主要发展方向, 有序缩减叉车产销规模;2013 年至今,公司全面发展高空作业平台业务,于 2015 年 全面停产淘汰叉车产品,于 16 年收购意大利 Magni 集团,开始进军中高端臂式平台市 场,19 年推出全新臂式产品。近年来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向臂式平台拓展:中联重科于 14 年自主研发掌握了伸缩臂的核心制造技术;18 年徐工消防全新研发了新一代曲臂式 高空作业平台 GTBZ24A;柳工研发了臂架式高空作业平台产品:PSA160CW。
国际市场 JLG、Genie 占据绝对优势,国内市场国产品牌优势较大。JLG 市场份额为 22.5%,Terex 市场份额 18.0%,Skyjack 市场份额 10.2%。2018 年国内龙头浙江鼎力 中国市场营收约为 7.16 亿,按市场规模 20 亿计算,约占市场份额 35.8%(保有量占有 率高达 50%),排名前三的企业市场份额之和为 60%左右(按价值)。
1.4.3 租赁商主导市场,位居行业产业链中枢
成熟市场中,租赁商是高空作业平台销售的主导。工程机械的销售模式,按购买者类型 区分,包括经销商、终端客户、租赁商,对于产量少、单台价格高的产品,比如桩工机 械或凿岩机械,一般适用于直销模式,对于产量大、单台价格低的产品,比如小型挖掘 机,一般适用于经销模式;若按付款方式区分,则包括全款,分期,按揭,融资租赁这 几类。高空作业平台行业主要采用租赁模式:设备制造商只需向租赁商供给设备,而服 务则由租赁商向终端用户提供,若是发生产品质量及售后问题,终端用户可以直接寻求 制造商的帮助。
高空作业平台以租赁商为主导的模式是由以下三点决定:
(1)租赁模式上,高空作业平台采用“干租”模式,能无缝对接公司业务。以高空作 业车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在进行租赁时需要配套雇佣持有驾驶车辆设备执照的*作员,行 业中称之为“湿租”。而高空作业平台由于不属于特种车辆,因而不需要雇佣*作人员, 行业中称之为“干租”。使用高空作业平台时,终端用户只需对普通工人进行简单培训, 能够快速对接公司业务,并且节省高昂的驾驶员雇佣费用。
(2)对终端客户而言,租赁节省了高空作业平台的投资成本,盘活了企业资本。有利 于企业****,保持流动性,产品质量与售后问题由制造厂商负责则节省了维护成本; 同时高空作业平台使用周期短,租赁能够有效减少设备闲置,并且能够及时获得新型号、 多种类的产品于实际作业之中。
(3)对租赁商而言,高空作业平台回本更快,利润率更高。根据精英智汇的数据,近 几年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厂商毛利率普遍提升。毛利率小于20%的厂商 15 年仅占 31%,17 年仅占 12%。近年来高空作业平台价格逐渐下降,而租金水平较为稳定,租 赁商回本期缩短,一般能在 3-5年收回高空作业平台购置成本。同时高空作业平台单价 并不高,进入门槛较低。
租赁商处于产业链枢纽地位,设备商直接对接租赁商。对下游终端客户,租赁商不仅仅 提供相关设备,更提供定制化方案等附加服务,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开拓高 空作业平台市场;对设备制造商,租赁商是制造企业实现企业价值的中介,同时能就产 品质量、种类等问题给与企业相关反馈,使企业与市场需求接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 2018年高空作业租赁厂商前 50 强保有设备 70.6 万台,以全球保有量 120 万台 计算,约占全球保有量的 58.9%。而对于国际巨头而言,租赁商渠道份额占比更大,以TEREX为例,其销售对象中超过90%的客户是租赁商。
二、他山之石:成熟高空作业平台市场三大特点2.1 行业稳定增长,以存量更新为主
欧美市场起源于上世纪 70 年代,经历了 40 余年的发展后,已步入成熟阶段,并成为 规模最大的高空作业平台市场。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欧美市场已走出了金融危机之后 的低潮期,市场增速逐渐稳定。2017年底美国市场设备保有量超过60万台,较 2011 年行业低谷增加了 13.5 万台,年复合增速为 5.6%。
从需求来源上看,不同于亚洲等新兴市场,欧美市场主要需求为设备更新。其中美国高 空作业平台的服役时间一般为 4.5 年,欧洲为 8 年。目前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规模为 500-600 亿元,而欧美市场占 80%(约为 400-500 亿元),以美国设备保有量60万台, 欧洲设备保有量30万台,均价 16 万元/台测算,欧美市场年更新需求约在 270 亿元, 占欧美市场需求的 60%左右。
2.2 龙头优势较大,集中度较高
龙头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同时也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由于设备作业场景广泛,安全要 求高,因而租赁商在大规模采购产品时往往会优先选择生产规模大,产品种类丰富,品 牌知名度高,质量有保障的制造商,例如美国的 Genie、JLG,法国的 Haulotte。同时, 这些龙头企业也凭借长期的研发积淀与行业经验,深挖市场需求,制定行业标准,引领 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以JLG为例,公司于 1981 年引入机械摆动轴,用于臂式和剪式 高空作业平台;1999 年推出以纯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设备;2014 年推 出了全球最高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其作业高度高达 185 英尺,这些创举皆引领了行 业潮流。
龙头企业近年来市场份额保持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Access international 数据,2018年全球高空作业机械前 20 强销售收入共计 90 亿美元,位列前五的公司为美国的 JLG、Terex 和 Altec、法国的 Hauluotte、加拿大的 Skyjack,其销售额共计 60 亿美元, 占前 20 强销售总额的 70%以上,继续维持统治地位。
2.2.1 Terex——布局完善,产品种类丰富的高空作业巨头
美国 Terex 是全球工程机械设备巨头,于 2002 年并购 Genie,将其重组为高空作业平 台事业部。近年来,高空作业平台已经成为Terex的支柱产业,2018 年 Terex 高空作 业平台业务贡献了 26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 51%(17 年为 48%)。Terex 高空作业平台业务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其在全球的完善布局,同时,丰富的产品种类, 对于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也是其飞速发展的一大助力。
Terex以美国为主战场,但很早就布局中国。早在1988年,Terex 就与中国兵器工业 集团成立了其在华的**家合资企业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其高空作业事业部的 前身 Genie公司于 1998 年建立上海事业部,2000 年正式进入造船领域,在被 Terex 收购后,其中国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1 年常州工厂一期开工,2015 年常州工厂二 期开工,到 2018 年,常州工厂业已生产 5 万台高空作业设备。TEREX 在公司战略上 明确指出,未来要在全球区域化经营上实现多样化,力争使亚洲地区的营收向欧美看齐, 同时中国地区将处于最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 2017 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总营收中 美国地区占 50.8%,欧洲占 25.3%,其他地区占 23.9%。预计随着亚洲新兴市场规模 的扩大与公司全球布局的完善,亚洲地区的营收贡献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
除了全球区域化经营的多元化以外,产品种类的多元化同样也是Terex的长期发展战 略。自上世纪 70 年代推出**台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后,Terex 产品的重大更新次数 多达 11 次,包括曲臂形设计、应用摆动轴设计、搭载短臂设计等。在2016年,为了满足市场对于大载重量的需求,Terex 推出了 XC 系列产品,新产品载重量、水平延伸 长度、工作覆盖范围均为业内顶尖水平,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与同侪相比,Terex 的 产品多样化水平也位居前列,根据 Access International2018 年年鉴,Terex 登记在册 的产品数多达 66 种型号,多于 JLG 58 种和 Snorkel 52 种产品型号。
2.2.2 JLG——全球最大的高空作业平台生产商
JLG来自美国,创立于1969年,并于当年发明了**台商用量化的高空作业平台。JLG 于 2006 年被 Oshkosh Truck Corporation(豪士科集团)收购,目前在欧洲、美国和中 国都设有生产基地,业务遍及全球。目前,公司在北美市场占据了 35%-40%的市场份 额,为北美最大的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根据。根据 Access International 的数据,2017 年 JLG 高空作业平台营收 21.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7%,连续两年位居世界首位。
JLG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内生的技术研发与外延并购拓展产品线。JLG 注重技术创新, 多次引领行业潮流:1973 年,JLG 首台剪刀式高空作业平台设备问世;1977 年,JLG 进军欧洲,于英国设立欧洲总部;1981 年引入机械摆动轴,用于臂式和剪叉式平台; 1991 年,发布业内首台悬臂式升降机150HAX,平台高度 45.72 米,伸展;1999 年推 出以纯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设备;2011 年推出首台150英尺直臂式高 空作业平台;2014 年推出业内首款混合动力柴油/电动高空作业平台。
通过外延并购,JLG 有效地拓展了公司的产品线。1999 年 JLG 收购美国领先的伸缩臂 叉车制造商 Gradall,增加了伸缩式物料装卸机产品线;2002 年JLG扩展了全轮转向 伸缩臂叉车产品线;2003 年,收购OmniQuip,一跃成为美国领先的伸缩臂叉车制造 商和销售商,产品作业能力从6600磅载重提升至 10000 磅,作业高度从 23 英尺提升 到 55 英尺;2005 年 JLG 与卡特彼勒签订协议,合作生产伸缩臂叉装车,并于 2007 年推出 TH360B 系列;公司于2015年收购了英国公司 Power Towers,试图拓展低高 度高空作业设备产品组合,并扩大欧洲市场的产品份额。
2.3 从剪叉式到臂式,产业升级下的必然选择
从美国市场看,臂式占比逐步提升,是产业升级下的必然选择。臂式平台更高的作业高 度导致臂架截面设计和受力变形等因素更加复杂,制造难度远大于剪叉式,单体价格也 更高,而在建筑施工、房屋制造等下游领域臂式需求更大,市场规模超过剪叉式。因而 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厂商技术水平的提高,由剪叉式转向臂式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以国际巨头TEREX为例,2009 年时其臂式平台营业收入为 2.93 亿美元,剪叉式平台 为 1.09 亿美元,2014 年臂式平台营收 12.56 亿美元,剪叉式平台营收 5.45 亿美元, 臂式平台市场规模及开拓速度远大于剪叉式平台。
下游需求从建筑到商超,渗透率不断提升。高空作业平台产品的多样化,使得其能适用 于各行各业:如剪叉式工作高度一般在 10-12 米,往往应用于仓储物流、室内装修、市 政工程领域;臂式平台一般30米,则往往应用于建筑施工、船舶制造领域。纵观各国 市场,高空作业平台一般发迹于大型工程建筑领域,如欧美市场受益于城镇化进程中的 建筑施工,日韩则首先应用于船舶制造领域,但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向非 建筑领域渗透,以期降低行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影响。以美国为例,2009 年用于非建 筑领域的渗透率 10%,经过多年发展 18 年渗透率已超过 30%。
电力驱动或混合驱动逐步代替传统柴油驱动,也是行业发展必经之路。国际巨头的发展 历史,就是不断发现、挖掘、迎合市场需求的历程。随着环保观念在各行各业的渗透, 国际厂商纷纷致力于用电力驱动或者混合动力驱动代替传统的柴油驱动,根据 Access International 数据,市售产品中剪叉式平台有 17%为柴油驱动,77%为电力驱动,6% 为混合动力驱动;臂式平台61%为柴油驱动,23%为电力驱动,16%为混合动力驱动。 Access international 中列出的浙江鼎力和星邦重工的产品中,剪叉式平台仅有电力驱 动和柴油驱动,尚无混合动力产品,而鼎力和星邦的 19 款臂式平台皆为柴油驱动(19 年鼎力已推出电驱动新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国内产品电驱化任重而道远。
三、市场前景:海外确定性高,国内潜力较大3.1 海外:基建带动新增需求,存量更新提供稳定动力
欧美地区使用高空作业平台极为普及,海外高空作业平台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500亿 元。仓库理货、设备维护、建筑施工、清洗作业等都大量使用高空作业平台:1美国高 空作业平台市场存量持续增长,2016 年保有量 56.1 万台,2017 年达到 58.3 万台,同 比增长 3.92%,租赁业收入 2018 年同比增长 4.5%,达到 97.2 亿美元。2根据国际高 空作业平台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十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 挪威、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占欧洲市场约 88%的份额,2017 年底,欧洲 10 国租赁 市场的租赁收入超过 25.4 亿欧元,而设备存量超过 30 万台。
放眼 2019、2020 年,特朗普基建计划将为高空作业平台需求提供强力支撑。相较于此 前的基建投资,特朗普基建计划相较于此前的基建投资有以下特点:(1)规模大,竞选 之初特朗普承诺 10年 5500 亿美元的投资规模,上任之后不久将规模扩大至 1 万亿, 2018 年 1 月特朗普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将规模再次增加至 1.5 万亿美元,并于 2 月正式 将此计划提交国会;(2)建立激励机制,重视乡村基建。基建计划中1000亿美元的联 邦资金用于激励机制下的基建项目,另将调配500亿美元联邦基金用于乡村基建;(3) 扩大基建融资渠道。特朗普基建投资计划将《交通基础设施融资和创新法案》资助的基 建项目范围从道路、水利扩大至港口和机场,并扩大私人债券的法律适用范围。
2019、2020 年欧美更新需求稳定,每年可达 20 万台。受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2010 年是行业低谷期,此后行业逐渐复苏,根据 IPAF 的数据,2012-2015 年,行业销 售数逐年增长,2012 年 17 万台,2013 年 17.9 万台,2014 年 18.7 万台,2015 年 19.7 万台,按照欧洲市场高空作业平台 6-8 年的更新时间,美国市场 4.5 年的更新时间,2019、 2020 年海外市场每年的更新需求将稳定在 17-19 万台。
3.2 国内:市场潜力较大,或将迎来*发式增长
3.2.1 市场认知不足,保有比例横向低于其他工程机械
我国高空作业作业平台规模相对相对较小。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从上世纪 70 年代便开 始大规模研制高空作业平台,我国高空作业平台起步较晚,从上世纪末才开始引进国外 产品进行研发和仿制。由于保有量与渗透率上的差距,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规模仅为 20 亿元左右,远远小于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市场 500 亿元的规模。
市场对于高空作业平台的认识尚不完全,刚刚步入高速发展期,未来发展潜力较大。2012 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 564 亿美元,同期美国建筑业增加值 553 亿美元,**次超 过美国,近年来更是维持了 9.4%的增长速度,2017 年建筑行业增加值达 852 亿美元, 部份工程机械保有量为世界之最,以挖掘机为例,2017 年,我国挖掘机保有量约为 150-160 万台,占全球保有量 41%,超过美国和日本市场保有量之和。而 2017 年高空 作业平台全球保有量约为 120 万台,其中美国保有量超过 60 万台,欧洲保有量超过 30 万台,我国不足 6 万台。主要由于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法律法规相对落后,部份工程、建 造企业对于高空作业平台作用认识不足,与其他工程机械业已饱和的市场相比,我国高 空作业平台刚刚步入高速发展期,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015年后我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发,主要来自要求高效率建设、高标准建设的高端 制造和服务行业。2015年是高空作业平台行业转折之年(50%以上增速),主要由于幸 运地踩在了几大新兴制造产业发展最快的节点:115 年是京东方等面板制造企业基地 开工最多一年(14 年的2 倍);2是高铁站建设最多的年份之一;3是中国新能源汽车 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4是北京大兴新国际机场全面开工的一年;5也是京东 10 座高 标准物流园启动之年。2021 年后贡献最大的面板项目可能大幅缩水,新能源、物流、 基建等行业将承接住面板项目建设减速:目前国内应用场景不再局限于面板厂房建设, 而且应用区域越来越多,如隧道。旧小区改造等原来用脚手架现都在用高空作业平台, 只要工业厂房结构和高度有要求,就会有持续不断的需求。
3.2.2 渗透率低,潜在市场空间较大
人均保有量较低,存在刚性需求。对比美国和欧洲,美国 1 亿元的 GDP 对应 0.462 台 高空作业平台,欧洲则是 0.310 台,而中国则是 0.079 台;从人均来看,美国每一台高 空作业平台对应人口为 538.33人,欧洲对应的是 2436.67 人,而我国对应的人口数达 到 21615.38 人,而从建筑业总产值来看,美国 1 亿元建筑产值对应 7.06 台高空作业设 备,中国则为 0.30 台。以 2017 年我国建筑业 21.4 万亿元的总产值,若高空作业平台 的使用密度达到欧洲的水平,则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9.8万台;若达 到美国水平,则市场规模将达到 151.1 万台。
应用领域渗透率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内高空作业租赁市场产品以剪叉设备为主,占比高 达90%,且多集中在 10/12 米的作业高度,相比于国外成熟市场剪叉 70%,且小型、 中型、大型设备普遍应用的情况,有一定差距,极大限制了高空作业平台的覆盖领域。 目前国内核心领域包括厂房建设、场馆建设、广告安装、市政工程等热点领域,但在房 屋建设、**拍摄、大型商超等国外快速增长的领域几乎没有涉足。
覆盖区域渗透率较低,调配问题函需解决。国内高空作业平台主要覆盖发达地区,二线 城市的渗透率有待提高:2017 年上海是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最多的地区,达到19884台。上海、广东、江苏、北京的设备保有量分别增加6252、1060、1387、858 台,占全国增量的 60%。高空作业平台并非只在一线城市存在需求,目前二三线城市 高空作业平台需求主要靠一线城市运输满足,未来随着需求量不断增长,二三线城市渗 透率将逐步提升。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仍有 8-10 年的高速增长,预计未来每年有 35-40%复合增长率:主 要来自厂房工程建设需求,应用领域和覆盖区域的提升将催生大量高空作业设备需求。18年底国内保有量 10 万零 8 百台,19 年 Q1 销售约 1.7 万台,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超过 4.5 万台,未来每年有 35-40%复合增长率。
3.2.3 价格优势叠加优质服务,进口替代趋势不可阻挡
国际巨头进入市场较早,在中高端产品的竞争上仍占据优势。Genie 最早于 1998 年建 立上海代表处,2010 年建立常州工厂;爱知浙江工厂于2008年投产;2009 年,欧历 胜常州生产基地投产;2010 年,JLG 天津工厂投产,Skyjack 于同年宣布进入中国市 场。目前 JLG、Genie 在臂式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国际巨头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产品结构:掌握伸缩臂核心制造技术的 国内企业较少,因而国产臂式平台仍以折叠臂为主,而国外巨头则以性能更为优越的伸 缩臂与混合臂为主;(2)小型化产品与高作业高度产品较少:相较于国外巨头微卡底盘, 伸缩臂结构的小型化产品,国内低作业高度产品多使用轻卡地盘、折叠臂结构,无法实 现产品小型化。在作业高度上,国外巨头已有突破 100m 作业高度的产品,但国产品牌 尚无法生产类似产品;(3)绝缘型产品:由于我国还未能掌握绝缘工作平台、绝缘臂等 关键元件,因而目前国内的主流绝缘型产品皆采用进口工作装置、匹配国内底盘的模式; (4)智能化与控制精细化程度:尽管国内产品的各种功能和安全保障装置齐全,但相 较于国外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与控制精细化程度尚有不足。
近年来国内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当前应用最多的剪叉式作业平台领 域,国产品牌技术水平没有明显的劣势,海外品牌几乎已经销声匿迹。而在臂式平台这 一中高端领域,徐工消防、中联中科等大型企业已经攻克了伸缩臂的核心制造技术。而 浙江鼎力更是在 2016 年以 1.05 亿元自有资金收购了全球智能伸缩臂叉装车领先企业— —Magni 20%的股权,与 Magni 合作设立了鼎力欧洲研发中心,19 年浙江鼎力又推出 新款柴油驱动(Magni 合作)和电力驱动臂式新产品,试验期中广受租赁商好评。根据 Access International 数据,鼎力和星邦的剪叉式平台产品覆盖了 5.8-22 米的作业高度, 载重量 200-750 千克,而在臂式平台上,作业高度为 15.6 米-43.6 米,载重量为 52.5-1800 千克,接近国际水平。
国产设备有较大的价格优势,鼎力臂式价格比国外产品低25%以上。同时本土化、优 质的售后服务也帮助国有品牌迅速占领市场,如浙江鼎力首推两年质保,并提供翻修再 制造服务,仅收取大修费用,同时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为客户提供低息的融资服务。从 租赁市场来看,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已经呈现进口替代的趋势:90%以上的租赁设备 商与鼎力有合作,40%租赁商与星邦有合作,JLG 和 Genie 设备的租赁商则分别为 33.9% 和 32.3%,国产品牌对于大中小租赁商都更具吸引力。
四、租赁商:数量高速增长,龙头规模扩大4.1 高利润率吸引资本入场
高空工程作业平台回本相对较快,利润率较高,吸引大量资本入场。我国高空作业平台 租赁厂商毛利率普遍较高,毛利率小于20%的厂商 15 年仅占 31%,17 年仅占 12%。 租赁商一般能在 3-5 年收回高空作业平台购置成本。高利润水平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租赁 企业进入市场:2013 年我国租赁企业数尚不足 100 家,截至 19 年初,已经超过 1000 家,主要的租赁商包括上海宏信设备、众能、浙江华铁、Hertz、上海志成等。
4.2 相比成熟市场,仍处起步阶段
对比海外市场,国内租赁商龙头公司规模不够大。2018 年全球租赁公司前 50 强,国内 租赁商仅有上海宏信上榜,设备保有量为 7465 台(2019 年初已超过 1 万台),较去年 同期增长 48.75%,但对比世界**大租赁厂商 United Rentals 13 万台的设备保有量相 去甚远。
租赁商数量攀升是产业链发展的必然趋势。2018 年日本约有 1955 家租赁公司,平均 每家保有 77 台设备,前五大租赁公司总收入占行业总销售额的 40%,约有 50%则来自 1989 家小型租赁公司。我国租赁公司数量较少(不过千家),没有足够中小厂商去挖掘 和满足市场多层次、多领域的高空作业需求。国际市场中非建筑领域高空作业平台的应 用占比已经达到 30-40%,在仓储、商场、户外清洁等领域都有较广泛的应用。但目前 我国租赁业覆盖领域集中于建筑领域,94.6%的租赁商覆盖厂房建设领域,但仅有18%的租赁商覆盖户外清洁领域,租赁商数量攀升是产业链发展的必然趋势。
租赁商覆盖区域有限,内陆地区覆盖不足。租赁商区域分布中,华东与华北占比高达 64%。而 65%的租赁商业务集中在省内,仅有 13%的租赁商提供全国范围服务,导致 内陆地区无法有效覆盖。江浙沪深透率最高,上海租赁公司200多家,广州 70 多家, 北京只有 13 家。北京难以渗透主要是因为北京政策对租赁商制约较多,比如限行让运 输成本过高;北方从 10 月到 2 月冬季风大不适合高空作业平台开工。
得益于市场对租赁商产品规模、服务区域等刚性需求,我国租赁商快速扩张。2019 年 6 月上海宏信保有量已达 1.45 万台,众能 1.4 万台,徐工达到 4000 台,赫兹 1600 台, 东莞名峰 2800 台,广州力洛 1200-1300 台,最近又新进入浙江华铁起步采购 2000 台,
预计以后达到 5000 台,还有四五家新进的采购量都是几千台起步。宏信保有量增加到 五千台花了四年,而浙江华铁只用了一年。
4.3 未来趋势:龙头企业规模扩大,中小租赁商填补剩余空间
借鉴美日韩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具有如下发展趋势:
(1)租赁商跑马圈地快速扩张,竞争加剧价格将持续承压:1)剪叉式 18 年租金下降 10%-15%,19 年 Q1 下降 5%-8%,出租率由 95%下降到 70%:主要原因是租赁商者 大增、高空平台短期上量太快(Q1 新增1.7万台);2)臂式租金18年稳定,19Q1 降 幅 5%以内,出租率维持 95%:主要原因是保有量远小于需求量(Q1 不足2500台), 价格仍将坚挺。国内租赁价格较日本韩国仍然偏高,随着新租赁商切入市场,预计租赁 价格还有 15-20%的下降空间。
(2)龙头企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集中度提升至国际水准。规模化的经营能加强企业 与上游厂商合作,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大规模租赁商往往具有更专业的服务人员,拥 有产品种类较多,能满足多种作业情景需要,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好的顾问式服务与解决 方案。因此发达市场的租赁厂商往往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扩大规模,比如欧洲高空作 业平台租赁龙头Loxam Group 于 2017 年收购西班牙的 Hune 集团和意大利的 Nacanco 集团。国内高空作业租赁市场集中度较低,前 3 租赁商保有量占比为 20%,前 10 租赁 商保有量占比仅占 30%,远远低于国际水准。预计未来我国租赁市场龙头也会仿效国 际品牌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扩大自身规模,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至国际水准。
(3)受益于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制造技术的发展,租赁厂商拥有的产品种类将继续丰富, 臂式平台保有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此前,受制于技术水平, 国内厂商往往只能生产载重量较轻、适用于室内装修的剪叉式或桅柱式产品。租赁商购 买臂式平台往往只能被迫选择价格较高的外国品牌,较高的进入门槛,导致臂式平台保 有量较低,仅占 10%的比例,低于国际市场 30%的水准。随着浙江鼎力、中联重科、 徐工消防攻克臂式平台的核心制造技术,国产臂式平台成为租赁厂商的替代选择,随着 国产厂商进入这一市场,臂式平台的均价有望降低,保有量预计将会持续上升。
租赁商竞争激烈,头部设备商将受益租赁商市场出清。租赁商竞争激烈,短期内将催生 大量设备需求,供不应求下新租赁商往往也会选择设备新进入者,但拉长时间看,随着 头部租赁商份额逐步提升(不断淘汰中小租赁商),只有与头部租赁商持续合作的头部 设备厂商才会最终受益。价格方面,尽管租赁商竞争激烈导致出租价格有所下降,但设备价格近半年不会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设备的供不应求(JLG、Genie 订单已经接到 2020 年),而且价格下降残值也会随之下降(不符合租赁公司利益),租赁公司不会有主动降 价诉求,更倾向于好的销售政策(如减少首付比例)。
五、浙江鼎力:水大鱼大,显著受益行业高速发展:略
……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请登陆未来智库.vzkoo.,搜索**。
(报告来源:招商证券;分析师:诸凯、吴丹、刘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