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供应链企业如何炼成维稳“神功”
疫情之下,供应链承压。面对运输受阻、资金紧张、需求疲软等问题,供应链企业在业务营收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中国中材进出口有限公司近日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一季度成绩单。
作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中材进出口是中国建材集团的全资二级公司。根据公司财报,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4月份继续保持同比双增长的好成绩,1-4月份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3%、13.2%,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疫情面前,如何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通发展?如何缓解上下游中小企业经营和资金压力?稳定供应链,有何利器?中材进出口这样作答。
不惧暂时断链避免链条消亡
科尔尼管理咨询认为,韧性是供应链3.0的典型特征之一。从供应链2.0向供应链3.0进化,既是企业重塑体系竞争力的新机会,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
基于疫情对整个市场产生的影响,中材进出口从挑战中看到机遇,展现了足够的韧性。“公司认为,供应链暂时断链并不可怕,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供应链条上的企业长期无法运营,从而导致整条供应链的彻底消亡。”中材进出口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业务停滞、****困难的情况,中材进出口并未急于追款停供,而是由各项目负责人根据不同地区、项目、客户梳理了供应链断点的节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恢复供应链的计划和对策,尽可能地支持、带动整条供应链运营,保持供应链的稳定。
以武汉钢铁为例,作为疫情中心地区的企业,武汉钢铁承受了巨大的抗疫压力。与此同时,由于武汉防疫措施的实施,武汉钢铁出现信息流、资金流不畅的情况。
为了稳定重要节点,在武钢近亿米应付款未支付的情况下,中材进出口继续投入资金采购煤炭,协调物流,按疫情之前的供应规模继续供应,保证了武钢在疫情期间的正常运营。
中材进出口的水泥业务下游客户多为混凝土企业。疫情期间,河南某混凝土企业承担了当地抗疫医院的建设项目。为了保证抗疫项目按进度完成任务,公司全力协调上游水泥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从而确保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应急院区)项目和河南郑州新型冠状病*隔离病房等医院项目的按时完成。
“按照行规,需要该客户先预付款项,我们才会供应水泥。从企业风控的角度看,我们在疫情期间先行发货的做法确实有风险。但面对疫情,我们愿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从整个链条的稳定性出发,尽自己的能力支持下游企业。”该负责人表示。
不求独善一身推崇融通发展
春节之后,中材进出口就出现了资金紧张的情况,通过积极沟通,公司很快就争取到多家银行的大力支持,落实了2020年的授信增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在自身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后,中材进出口通过与银行和金融机构合作,不仅盘活了公司存量资金,也使公司可以广泛使用和接受下游企业使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供应链金融产品众多,交易费用各不相同。在疫情期间,我们将下游企业支付货款使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种类进行了扩充。这就意味着,公司不再考虑自身成本问题,只要该金融产品能解决下游企业的****问题,我们就尽可能地接纳。”该负责人表示。
通过金融科技的赋能,中材进出口缓解了下游客户的付款和****压力,也有效改善了公司自身的资金状况。另外,在疫情期间,通过不断强化资金协同管理,公司确保了资金合理有效的运用,提高了****使用效率。
为了稳定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提高供应链的韧性,中材进出口充分发挥供应链服务企业的调节作用。对上游供应商,公司实行预付支持生产,共同寻找渠道消化存货。对下游采购商的到期欠款则给予适当延期,保证供应采购需求。为支持物流商,公司一方面按期履约付款,以资金支持物流商的运营,一方面协同对接业务,实现仓储流通环节的畅通。
回顾战“疫”之路,公司负责人表示,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是供应链创新的重要目标。“公司能够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与公司积极实施企业转型发展有必然的联系。传统贸易企业业务呈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引领性和竞争力,总体效益偏低,抗风险能力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供应链的转型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实现降本增效,有效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