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为啥叫他们老炮?北京几代人的回忆
在北京,在过去,在几十年前,在街头、巷尾,有一群青年,他们穿梭于交叉复杂的胡同之间,三五成群,拉帮结派。他们生活的主要项目是赛自行车,茬琴,茬架,追求心仪的姑娘,当然还有赏花遛鸟,偷鸡摸狗等等。他们出身不同,文化大院、军区大院、寻常百姓等等,或结伙,或各自为营,他们将混与玩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但有着一些公认的规矩,是大家都得遵守的,无论你怎样跳*,坏了规矩,也就玩不下去了,这群人,就是老炮儿。
老炮儿的原意是有贬义色彩的,最早是男妓的意思,后来指那些那些经常打架闹事经常进看守所的混混,因为在北京原来的胡同里,看守所的位置就处在炮局胡同,那些以进局子次数多的小混混就自称老炮儿。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炮儿的含义也由于一些人一些事的影响而使其贬义的一层弱化到甚至消失,而演化成了一个名词,一类人的称呼。
尤其是2015年,电影的上映,让这个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电影讲述了由冯小刚饰演的老炮儿六爷不知变通,依然坚持那种老炮儿的规矩行事,逐渐在时代洪流的演变下所淹没,只能是和自己的几个老朋友每日追忆过去的生活,直到他的儿子卷入了一场**中,六爷为了自己的儿子,召集朋友,持着这种老炮儿的秉性,与新一代的年轻人的一次对决。
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老炮儿对现代社会的一次不妥协的抗衡。他们不甘心于这种新时代变迁下的改变,这种改变,让他们感到陌生,甚至是惶*,进而迸发出了恼火。因为对他们来讲,世界都变了,东西变了倒是可以接受,但玩法变了,规矩变了,让他们无法接受。那些规矩不仅仅是需要他们恪守的规矩,更是他们做人的道义与标准。
如今,规矩没了,可以说,如同让他们重新塑造价值观、世界观一样,对他们而言,太痛苦了。所以说,他们与这个时代,新一代的青年人产生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而电影的结局,也预示着老炮儿的湮灭或者消亡,但精神却得到了新一代所认可。可以说,老炮儿,这种人,这种精神,这种文化是始终根植于社会状态与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