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的顺序(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怎样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彻底完成了一统六国的霸业,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封建社会新篇章。但这并非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绩,是秦国历代国君的,呕心沥*打下的基奠,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当属秦昭襄王赢稷。这位在位56年的国君,在继位的第四十一年任名了一为新的丞相_范雎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统一六国,还有45年。这一年之前,秦国执行的是穰侯魏冉“远攻近交”的国策。
秦昭襄王
这一年之后,应侯范睢“远交近攻”成为了秦国的国策。。秦始皇于公元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继续推行“远交近攻”的国策 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
六国相继被灭,其先后顺序是:
1、公元前230年灭韩。
2、公元前229年灭赵。
3、公元前225年灭魏。
4、公元前222年灭楚。
5、公元前222年灭燕。
6、公元前221年灭齐。
秦灭六国
1、韩国率先被灭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韩国的位置是最差的,处于"四战之地"东北被当时的霸主魏国包围,南面毗邻被称为"万乘之国"的楚国,西边还有个当时的"虎狼之国"秦国。不过韩国能在从多强国中坚持173年还是要原因的,通过"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的申不害变法,运用"法"、"术"之治,韩国一度"国治兵强,无侵韩者。"此外,韩国的冶金很发达,由其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韩国弩兵
韩国最大的问题还是地理位置不好几乎无险可守,没有任何军事战略纵深,从秦都城咸阳出兵到韩国的阳翟,最快只需要五天时间就能到达。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往往成为大国争霸的牺牲品最早夹杂在魏齐战争之间,左右为难;后夹在秦楚争霸之间,被秦楚两国所利用;又一度成为秦齐争雄的"缓冲国"。,战国末年,韩国更成为秦国进军中原的战争"火*桶"——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上党,上党投降了赵国,从而引发秦赵间的长平之战秦赵争雄的最终结果,不仅影响了东方六国此后的国运,还从而直接加速了韩国的灭亡。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享国173年。
韩王安
2、赵国最难打秦国的统一史,也是一部战争史。秦东出中原,赵国是不可逾越的要塞之地,秦统一六国,最难打的便就是赵国。赵国与秦国乃是同祖同宗,一脉相承。都充满了好斗的基因。赵国的强盛始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赵武灵王时期由于受到与中山之战失败的耻辱,信宫(今邢台)大朝五日,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在全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全国士兵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胡服骑射”政策,放弃中原人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自此国力大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先后平定三胡,辟地千里。设置雁门,云中二郡。使边外胡人对"赵国边骑"闻风丧胆,最强盛时,赵国骑兵曾击败秦锐士。
赵边骑
公元前269年的阏与之战,赵奢发挥骑兵优势,快速机动,两天一夜奔袭,利用精骑压射阵角,居高临下出兵,大败秦军。吴起打造的魏武卒,曾创造5万人横扫50万秦军的纪录。经此河西之战后,通过商鞅变法中军功爵制打造出来的秦锐士,从此再无败绩。而阏与之战,10万秦锐士伤亡过半,遭受诞生以来的最大失败。赵国边骑与大秦锐士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赵国最依赖的是战法、战术革新的结果,依赖的是军事素养的提高;秦锐士是以军功授爵为驱动力,依赖的是精神力量和意志的力量。根据长平之战后的战役表明赵边骑并没有参与长平之战。赵国骑兵最后的辉煌,是赵国灭亡4年前。赵幽缪王三年,秦将桓齮(yǐ)兵出上党,直指邯郸。李牧率边兵南下,通过拒阵、袭营后兵分三路,运用野战全歼10万秦军,桓齮畏罪奔燕。赵边骑可以说是继魏武卒、齐技击之后,唯一能让“秦锐士”胆寒的军队。赵国名将辈出,很好的诠释了良将配锐卒的传奇经典。不过,赵武灵王的强军政策并不像其他国家的变法,它仅仅是强军。赵国始终没有找到改革内政的方法。再加上后来又出了几个昏庸的君主,赵边骑逐渐沦为别人的鱼肉。所以,赵国边骑败于秦锐士是早晚的事情。哪怕最强盛的赵国骑兵一直都在,秦锐士最终的胜利也无可阻拦。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秦之锐士
3、楚国最难灭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欲伐问到:"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史记》随后秦王嬴政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蒙武率一军攻打寝,均击败楚军。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于是引兵东,会师城父。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随后秦始皇才认识到,姜还是老的辣于是亲自登门道歉,请王翦出山。于公元前224年,老将王翦统率60万兵马攻楚,项燕举全国之兵迎战两军对垒,相持1年,楚军最终大败,项燕战死于蕲县之南,楚国随之灭亡。
王翦
4、末世君主的下落
一、韩王安韩国是“战国七雄”中**个被秦吞并的诸侯国。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软禁于陈县(今河南淮阳)。公元前226年,原韩国贵族在新郑举兵抗秦,秦王发兵平定叛*后担心留着韩王安是个隐患,于是命人将韩王安处死。
二、赵王迁赵王迁又称赵幽缪王。他继位之时,赵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了,可赵王迁不思进取,反而只知道享乐。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赵,赵国方面只能靠名将李牧奋力抵抗。然而赵王迁却听信奸臣郭开谗言,*害了李牧,亲手葬送赵国最后一道“长城”。李牧死后只过了三个月时间,秦军就攻下了邯郸,赵王迁成了秦军的俘虏。赵国灭亡后,赵王迁被发配到房陵深山中,大约在秦一统天下前去世,死时不满20岁。
三、魏王假魏国在战国初期实力排在诸国之首,可到末期的实力已经跟最弱的韩国半斤八两了。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伐魏,魏国只坚持3个月时间就灭亡了。魏王假的结局在史书中存在争议,《烈女传》中曰:“秦*假。”《史记·魏世家》中则只提到:“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而并没有写明魏王假后来如何。
齐王建
四、楚王负刍秦灭楚之战打了两年时间。起初秦将李信率20万大军伐楚,结果先胜后败,损失惨重。之后,秦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度伐楚,这才艰难地啃下了楚国这块“硬骨头”。楚国灭亡后,秦王亲往樊口受俘,责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五、燕王喜燕王喜是太子丹的父亲。早年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去刺*秦王,结果事败,燕国遭到秦国报复。燕王喜为了保命,主动斩*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终于换来了数年苟延残喘时间。公元前222年,秦军再次攻燕,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燕王喜后来下落不明。
六、齐王建齐王建在六国国君中算是最奇葩的一个。当年秦军东出开启灭国战的时候,其他几个诸侯国都试图合纵抗秦,但齐王建却决定置身事外,既不参与合纵,也不给五国提供帮助,甚至齐国国内都没进行战备工作。后来当秦军攻入齐国时,齐王建才幡然醒悟,然而为时已晚。公元前221年,秦灭齐,贬齐王建到共城,最后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