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就上海全力提升城市软实力这一主题,权衡、陈宪、张兆安三位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围绕上海如何把握城市发展历史主动的战略抉择、如何围绕软实力与硬实力双向赋能、如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本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今天编发第二部分:软实力与硬实力双向赋能。
嘉 宾
权衡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陈宪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张兆安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提问:从上海发展的内在需要看,要成为“开路先锋”“排头兵”“实践范例”,应如何充分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
”
张兆安: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全市经济总量迈入全球城市前列,城市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上海,人们真切感受到什么叫“硬实力使城市强大”。而软实力和硬实力是相对应的,两者相互作用,我们今天叫“双向赋能”。全球城市的成长都存在这个发展规律,或者说“倒逼”机制。“五个中心”建设的推进就对未来上海软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提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可谓正当其时。
陈宪:200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的统计委员会通过了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SNA2008”。与“SNA1993”相比,“SNA2008”修订的最重要特色是研发的资本化核算,研发投入不再是一项被计入成本的中间消耗,研发累积形成的知识存量,被视为构建未来优势的重要资本,反映着一国(地区)知识生产状况和创新潜力,被认为是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一次修订。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纷纷修改GDP统计办法,把企业、政府和非营利机构的研发支出,电影、电视栏目、歌曲唱碟等娱乐、图书、文学及其他文化艺术原创支出等“无形资产”都作为固定投资纳入政府统计。软实力计入GDP,折射发展理念之变。
在软实力方面,按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定位,上海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五个中心”建设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全球资源配置这一核心功能发展不充分、核心竞争力不强。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作为贸易中心,上海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的订单中心和物流中心,但国际贸易中心中最顶端的功能,贸易结算和清算业务,目前主要是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作为航运中心,上海的港务运输全球**,但真正配置航运资源的高端航运服务还有很大的不足。 这些都与软实力的短板有关。因此,要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通过规则引领力掌握话语权。
张兆安:上海要具有世界影响力,就要有参与度。从国内来讲,**要求上海在各方面的先行先试、形成可**可推广的经验,这实际上也是软实力的输出。从国际来讲,参与治理是话语权的体现,但这还是要从一个个具体的点上做起。我举个例子。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市场,但铜的定价权一直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在参与铜的定价。上海有了这类交易平台,就是参与的**步。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有意识地去找到新的切入点,结合“新片区”“引领区”建设,主动去参与国际治理,扩大“上海价格”“上海标准”“上海方案”的影响力。
权衡:上海城市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内涵,就是城市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而这个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的就是城市技术创新、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表现出来的城市软实力,因为这些方面与制度、管理、人才、环境等软要素密切相关,这也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创新。另一方面,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城市软实力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因为,当城市硬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消费也开始升级,逐渐转向对城市文化、旅游、生态等软性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从目前发展来看,软需求在消费方面的潜力巨大,而只有不断提升软实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消费升级转型,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提升城市软实力,实际上是为城市硬实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加速器”。
张兆安:嗅觉敏锐的企业能够看到老百姓的消费需要,像成立于上海的拼多多,就专注于下沉市场,提高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渗透率;盒马鲜生同样诞生于上海,开辟了新的零售模式。这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感受到城市美好生活的新型消费模式,其实就是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座城市的“个性”。上海的软实力,不仅体现在这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更在于服务自我的同时,服务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服务全中国,乃至积蓄力量服务全世界。能不能做好服务,同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同制度的改革完善都是密切相关的。上海是为各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供服务——通过上海这个桥梁,也即上海特有的规则制度、管理体系、平台网络等,为全中国起到与全球市场战略链接的作用,参与全球价值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