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谁说的(实事求是是谁**个提出来的)
39年前的今天,一篇影响国家命运的文章首发在**党校刊物上,它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文的刊发,无异于高擎一面猎猎作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冲破“左”的禁锢,呼唤和迎接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
这篇文章创作背后那些真实而鲜活的细节向我们述说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双重压力下完成初稿1977年对于刚刚结束“文革”的中国人来说,恰似处于自然节气中“惊蛰”的前夜,春雷滚过,但泥土还未真正解冻。“四人帮”已被打倒,但其流*还未彻底肃清。
党内不少同志感到有必要根据邓小平、胡耀邦的思想,写一篇比较全面的关于解放思想、拨*反正的文章。
在1977年的南京理论讨论会上,王强华与胡福明相识,并主动向胡福明约稿。
“两个凡是”在当时的全国宣传和理论领域仍占支配地位,胡福明要对此进行批判,这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在这种压力下,胡福明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批判是我的职责所在,‘两个凡是’是唯心主义,是没有道理的,即使为此坐几天牢也不要紧,历史会为我**的。”
1977年6月中旬,文章的主题、观点、布局已基本形成。胡福明正要动手收集研究材料、拟定提纲时,没想到,他的妻子被查出了肿瘤,送进了江苏省人民医院。
7月的南京酷热难耐,胡福明晚上在医院一边陪护,一边又记挂着写文章。
于是,他干脆把相关书籍拿到了医院,忍着蚊虫叮咬,借医院走廊上的灯阅读,蹲在椅子旁拟提纲,写出每一部分的论点、语录、论证材料,记下引文的出处。
瞌睡了,就把三张椅子拼起来睡一会儿。就这样,胡福明写得很细,改了又改。经过了五六天,提纲写成了,妻子也出院了。
当年8月,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初稿完成,9月初胡福明将文章寄到了北京。
历经十次修改终面世1978年1月19日,王强华为胡福明寄去两份文章小样,并附短笺提出了修改意见。
胡福明在接到信件之后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很快又寄给了王强华。王强华在斟酌、修改以后,再将讲小样寄给胡福明。
从1978年1月14日的**次发排到4月10日,该文共经过了5次修改。
1978年4月,该文被送到了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的案头,他对着这篇稿子整整看了两个小时,杨西光要求王强华将该文从哲学专版上撤下来,原因是:“**,像这样重大主题的文章放在专刊上发表影响小,太可惜了;第二,文章还要做重大修改……”
4月24日,杨西光等人完成了文章的第八稿,文章的标题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月27日,**党校的吴江、孙长江完成了对文章的进一步修改,这一稿便是文章的第九稿。
文章的刊发需要找****的审阅,这时找谁成了一个问题。杨西光想到了胡耀邦,当时的胡耀邦虽不再管**党校的工作,但仍挂了副校长的职务,主抓**党校的《理论动态》。
为请求胡耀邦的支持,文章先交由《理论动态》刊发,这次《理论动态》对文章的最后定稿实际上已经是第十次修改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这篇文章,当天晚上新华社向全国转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掀起了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这段故事虽已距离我们三十多年,这篇文章却影响了这些年来中国**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变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共同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洪流中!
欢迎关注微信“CCTV国家记忆”,微博“央视国家记忆”获得最新讯息!
点击央视网http://tv.cctv./lm/gjjy/index.shtml或**央视影音APP可观看更多精彩节目!